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镍的耐性与积累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04 18:53

  本文选题:植物修复 切入点:锌镉超积累植物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化城市发展,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我国农作物的安全生产与居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危险。据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我国农田土壤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累积性、隐蔽性、长期性、巨大的危害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重金属污染防治现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植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生物技术,较之传统修复方法来说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污染环境生态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东南景天是我国本土发现的锌镉超积累植物,其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一种良好潜在材料,已逐渐用于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实践工作中。前期研究表明,东南景天不仅能超积累重金属锌和镉,其对铅、铜等亦具有较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然而,迄今为止对于东南景天是否能耐受和积累高量镍仍一无所知,探明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镍的耐性与积累特征,有助于其在镉、镍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实践应用。基于此,本研究以锌镉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及其非超积累生态型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综合运用显微镜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谱(μ-XRF)、ICP-MS等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锌镉超积累东南景天对镍的耐性与积累能力及其调控机制。取得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锌镉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对高镍胁迫的耐受性:采用水培实验,通过显微镜荧光染色、透射电镜、μ-XRF、ICP-MS等技术比较分析了锌镉超积累生态型(HE)与非积累生态型(NHE)东南景天根系对镍胁迫的耐性差异。首先,通过测定不同浓度(0-200 μM)与时间(0-72 h)镍胁迫下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的质膜完整性、脂质过氧化、活性氧自由基、细胞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发现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在镍胁迫下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质膜受损和膜质过氧化损伤以及根部活性氧自由基(过氧化氢和超氧负离子)的过量积累。然而,在高浓度镍(100μM)处理72h后,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的质膜受损、膜脂质过氧化与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非超积累生态型根系。根尖细胞的超微结构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高浓度镍处理72h后,非超积累东南景天根尖细胞超微结构产生明显的破坏,而超积累东南景天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则无明显变化。可见,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对高镍胁迫具有较强的耐性。通过ICP-MS分析两种生态型根系对镍的积累特性发现在同等镍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下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镍的积累量要显著低于非超积累生态型。由此推测,相较于非超积累生态型,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对镍的吸收速率更低或其根系木质部对镍的装载能力更强。通过对木质部汁液的分析证实了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木质部对镍的装载速率要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尤其是在高镍胁迫下,从而促使其根系向地上部快速转运镍,降低根系镍的积累量。此外,同步辐射μ-XRF与荧光显微染色分析发现两种生态型根系镍与超氧负离子的分布特征均有明显的生态型差异,非超积累东南景天根系在100μMMNi处理24 h后,镍和超氧负离子均大量积聚在中柱周围,而超积累东南景天根系中则无此现象,这进一步证实了在高镍胁迫下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通过高效的木质部装载系统向地上部快速转移镍,降低了过量的镍在根系积累所带来的氧化胁迫。综上可知,相较于非积累生态型,锌镉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对高镍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主要原因在于其根系木质部对镍具有更高效的装载系统,促使根系吸收、积累的过量镍及时向地上部转运,以降低镍在根细胞中的过度累积所引起的氧化胁迫,从而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与生理功能。(2)锌镉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对镍的积累能力与区隔特性:采用水培实验,分析比较了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在不同镍浓度(0-200 μM)长期处理后的生长状况、镍含量与分布特征变化。结果显示,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在镍长时间处理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害症状,但非超积累生态型受胁迫程度更为严重,其在Ni≥25μM处理28天后生物量急剧下降,而锌镉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则在Ni≤50μM处理浓度下均生长正常,这证实了后者对镍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虽然对镍的总吸收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高镍胁迫时锌镉超积累生态型对镍的向地上部转运率要显著高于非超积累生态型,其地上部镍的含量显著高于后者,茎中镍含量可高达753±44mgkg-1,但根部含量则相对较低。然而,无论是何种生态型东南景天,镍在根中含量最高,茎次之,叶最低。通过同步辐射μ-XRF技术分析发现在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茎叶中镍均主要分布于维管组织,表皮层次之。在处理28天后,随着镍处理浓度增加,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茎维管束中镍含量迅速升高,且增幅较大,但茎其他部位镍含量增幅不大;非超积累生态型中亦出现类似现象,尽管维管束中镍增幅相对较低。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叶片只在高镍处理下才能在叶脉和表皮中检测到镍的信号。上述结果虽然再次证实了锌镉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对镍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但也说明了其地上部对镍的积累能力并不十分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尽管超积累生态型东南景天从根部向地上部转运镍的能力要显著高于非积累生态型,从而降低根系镍的累积来抵御长期镍胁迫的毒害作用,但镍在其地上部运输过程中大部分被区隔于木质部组织中,无法转移到茎叶其他组织细胞中,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地上部对镍的积累能力。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modern city , the problem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soil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 which has caused great danger to the safe produ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hina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xylem sap , it was found that the accumulation of nickel and superoxide an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n - hyperaccumulating ecotyp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nickel in the stem and leaves of the two eco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 - accumulating ecotype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nickel in the stem and leaves of the two ecotyp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 - accumulating ecotype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173;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世荣;超积累植物在时空、科属内的分布特点及寻找方法[J];农村生态环境;2001年04期

2 唐世荣;超积累植物[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6年03期

3 殷捷,周竹渝;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4 林庆宇;李建平;闫研;;超积累植物富集机制研究方法进展[J];分析化学;2008年03期

5 陈一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6 康薇;郑进;;超积累植物蓖麻对重金属铜的吸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刘茵;赵秀琴;胡红艳;;超积累植物[J];生物学教学;2008年08期

8 孙琴,倪吾钟,杨肖娥,丁士明;磷对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生长和积累锌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9 魏树和,周启星,王新,张凯松,郭观林;一种新发现的镉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J];科学通报;2004年24期

10 张春华;毛亮;周培;高扬;施婉君;靳治国;;超积累植物与非超积累植物吸收累积重金属的差异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利娟;范仲学;杜瑞雪;张斌;;植物积累耐受镉的差异及其机理研究进展[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江西农业大学 梁海平 陈丽玲;锰与畜禽、人及环境[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2 郝东方;商陆有助修复受锰污染的土壤[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琦;质外体途径在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镉吸收与运输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2 薛生国;超积累植物商陆的锰富集机理及其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D];浙江大学;2005年

3 魏树和;超积累植物筛选及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4年

4 李廷强;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锌的活化、吸收及转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徐向华;超积累植物商陆吸收累积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卢玲丽;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镉的吸收及转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孙瑞莲;镉超积累植物的生态特征及污染耐性机理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6年

8 张杰;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Cd耐性和积累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9 金晓芬;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谷胱甘肽代谢特征及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豆长明;超积累植物美洲商陆锰累积与耐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晓;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两个锌转运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海新;锌镉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镍的耐性与积累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3 张玲;锌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玲;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根际微生态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任立民;超积累植物—美洲商陆对锰毒的响应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董林林;镉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筛选[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梁娜;镉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董芳;利用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构建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初步探索[D];浙江大学;2014年

9 倪天华;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对镉特异吸收和积累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钟道旭;镀锌厂废水污染土壤风险评价及其修复植物焚烧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1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711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