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核桃青皮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染色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3 16:58
【摘要】:本实验以四川省核桃新品种“绵核1号”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青皮成分及色素展开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比5个不同产地核桃青皮的脂溶性成分,分析四川“绵核1号”核桃青皮的品种特性。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5个产地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峰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四川、河南、陕西、河北、安徽核桃青皮脂溶性成份中共鉴定出48种组分,各个样品分别鉴定了35、39、35、29、27种化合物,分别占其各自总量的97.87%、96.29%、97.31%、96.38%、95.26%。5个样品共有成分16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β-谷甾醇(12%~60%)、角鲨烯(4%~13%)、三十二烷(1%~3%),这些代表物也是5个样品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组分。因此,5个产地的核桃青皮在脂溶性成分和其相对百分含量两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相似和差异性,同时四川的“绵核1号”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在化合物种类、主要物质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品种优势。2.为提高核桃青皮中萘醌类色素的提取率,在酶添加量、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4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比色法测定、响应面法优化酶辅助超声波提取萘醌类色素的工艺条件,并研究了光照、温度、氧化还原剂、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色法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精密度高,平均回收率为100.768±0.6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06%;在酶添加量1.0%,超声时间90 min,超声温度70℃,液料比72:1(mL/g)的条件下核桃青皮萘醌类色素提取率最高,可达8.22%,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13%;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核桃青皮萘醌类色素0~7 d内具有良好的耐光、抗氧化还原和储藏性,80℃内热稳定性良好,Mg2+、Ca2+、Na+、K+对色素无明显作用,AL3+、Zn2+、Fe3+对该色素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其中Fe3+作用最明显。超声波结合酶法提取工艺简单、高效、可行,提取的萘醌类色素具有多样稳定性。3.为广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染料,选用核桃青皮色素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紫外扫描图谱研究了核桃青皮染液的热稳定性,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染液浓度(50~70 mg/m L)、碱(碳酸氢钠)浓度(2-4%/(o.w.f.))、时间(90~150 min)、温度(80~100℃)下棉织物的染色工艺,以未染色棉织物为对照,△E(总色差)为指标,最后应用扫描电镜图谱分析棉织物染色前后形貌变化。结果显示:核桃青皮染液在100℃内稳定性良好;模型优化的条件为染液浓度70 mg/m L,碱浓度3.91%/(o.w.f.),时间102 min,温度100℃,此条件下,△E为35.292,各因素中碱浓度是影响△E值的最显著因素,染液浓度和碱浓度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图显示棉织物染色前后形貌未发生改变;由于媒染剂的络合作用,预媒染染色的棉织物色牢度比直接染色普遍高1~2级,色牢度均达4级,符合GB18401-2010中的A类标准,FZ/T81004-2012中一等品标准。4.为了研究核桃青皮色素对羊毛染色效果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预实验基础上,通过UV扫描图谱研究了核桃青皮色素的热稳定性,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不同温度(80~100℃)、染液浓度(10~30 mg/m L)、时间(50~70 min)、p H(3-5)下羊毛的染色工艺,以未染色羊毛为标准品,△E(总色差)为指标,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图对比分析羊毛染色前后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核桃青皮色素在100℃内热稳定性良好;优化的染色条件为p H 5,时间70 min,温度100℃,染液质量浓度13.20 mg/m L,此条件下,△E为75.012,与模型预测值相符,对△E值而言,温度是影响它的最显著因素,时间和染液浓度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图表明羊毛染色前后形貌未发生改变;由于媒染剂的络合作用,预媒染染色的羊毛色牢度比直接染色有所提高,色牢度均达3级,符合GB18401-2010中的B类标准,FZ/T73018-2012中一等品要求,实验结果可作为羊毛染色的最佳工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S19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陕西省核桃取仁机研制组;核桃取仁机研制技术总结[J];油脂工业;1977年04期

2 黄星奕;张庆磊;吕强;;软X射线技术对核桃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2期

3 马艳萍;马惠玲;刘兴华;李顺峰;;鲜食核桃和干核桃贮藏生理及营养品质变化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3期

4 潘学军;张文娥;李琴琴;王建明;张政;;核桃感官和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J];食品科学;2013年08期

5 晓华;健脑益肾的“智强”核桃糊[J];中国食品;1999年08期

6 胡伯凯;徐俐;陈吉;何贵田;;干燥温度对核桃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04期

7 耿阳阳;徐俐;马宝军;吴光慧;朱丽波;;不同品种鲜食核桃冷藏期间品质及生理变化[J];食品科技;2013年03期

8 黄凯;袁德保;宋国胜;韩忠;刘兴华;;核桃贮藏技术及采后生理研究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02期

9 杨忠强;李忠新;杨莉玲;阿布里孜;刘奎;朱占江;刘佳;;核桃脱青皮技术及其装备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3年06期

10 梓烨;;核桃故乡在卢氏[J];消费指南;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书宝;高绍堂;任湘莉;;美国黑核桃在陕西的引种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徐颖;张美勇;;核桃生态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趋势[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宝军;宫永红;刘广平;王仕海;;美国加州核桃遗传改良研究现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洁;王红霞;赵悦平;赵书岗;玄立春;;核桃光合影响因子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清华;段可;甘霖;张大福;;我国核桃繁殖技术的研究(综述)[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书宝;高绍棠;高国宝;杨胜良;王赵媛;;美国黑核桃引种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孙辉;郭建朝;褚新房;曹瑞丽;王素平;;太行山区优种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丛桂芝;张海群;买买提依明;外力;解彩虹;阿斯哈;;新疆伊犁引进栽培美国黑核桃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9 宋宇琴;吴国良;刘群龙;王勇;;核桃枝条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书宝;庞长民;陈昊;张莹;韩桂军;高国宝;;核桃青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任 将宪生;我国核桃的出口状况与发展建议[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2 方言;“铁娘子”欲振兴我国核桃产业[N];科技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红兵;昔日“铁姑娘”欲振兴我国核桃产业[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伯祥;陇南核桃滚九州[N];陇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武星;核桃科技改良 八万农民受益[N];各界导报;2008年

6 通讯员 牟迎会邋邹远景;兴山冲刺全省核桃产业名县[N];三峡日报;2008年

7 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 赵修云;加快核桃产业发展 实现林业资源转化[N];广元日报;2008年

8 黄虹秀 记者 左丽琼;利州区2012年建成核桃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亩[N];广元日报;2008年

9 姚晓勇;甘肃省华亭核桃走俏四方[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10 黄昱;赫章“十大体系”助推核桃产业发展[N];毕节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朝斌;核桃遗传多样性与优良类型选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徐永杰;大巴山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及其坚果特异性状发掘[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3 郑磊;核桃根腐病及其生防菌定殖能力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姬谦龙;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5 马艳萍;鲜食核桃采后生理及辐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田景花;核桃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及钙信使系统的适应性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汤浩茹;核桃的体细胞胚胎发生与转基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0年

8 马庆国;中国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赵鹏;核桃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子鉴定与遗传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政;核桃剪切挤压柔性破壳取仁的机理分析与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高警;核桃破壳机理研究及破壳机的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卢娣;核桃降压肽的制备及分离纯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李晴;低剂量γ射线对鲜食核桃冷藏期与货架期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进;丛枝菌根真菌对核桃幼苗接种效应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6 刘德华;核桃分级破壳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7 赵爽;‘绿岭’核桃生长结果性状遗传与杂交优株选择[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珊珊;湘西北核桃资源及良种选择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瑞芳;核桃蛋白发酵乳的生产工艺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郝常艳;核桃多肽的制备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0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30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