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从螺纹雷松藻提取褐藻胶的消化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6 21:13
【摘要】:螺纹雷松藻(Lessonia trabeculafa)作为提取褐藻胶优良的原料之一,沿用传统的海带消化工艺时,消化不完全、时间长。为改善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提高螺纹雷松藻茎消化效率,本文研究建立原料分析和消化过程的监测方法,对传统焖-搅式消化工艺进行改进,并探索了强化表面更新的以双螺杆挤出机作为反应器的新消化工艺。针对传统方法分析原料中褐藻胶含量及糖醛酸组成操作复杂的问题,建立了同时确定螺纹雷松藻原料内褐藻胶含量以及表征原料中褐藻酸盐分子链中糖醛酸组成的金属元素分析法。该法先将原料浸洗去除不与褐藻胶结合的金属元素,然后测定与褐藻酸结合的金属元素含量,由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得出褐藻胶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和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法(PHMB法)获得的褐藻胶含量基本一致,略高于重量法。由金属元素分析法还能得到原料中各种褐藻胶的盐类形式,方便消化剂用量的确定。此外,原料中多价金属元素主要与古罗糖醛酸二聚嵌段(GG嵌段)结合,由金属元素分析法得到的多价金属离子含量可计算获得GG嵌段的含量,比核磁法确定原料中褐藻胶的GG嵌段含量的方法简单易行。金属元素分析法无需进行褐藻胶的提取即可获得原料中褐藻胶含量,操作简单。建立了监测消化进程的方法,用于判断消化终点以及优化消化条件。在消化过程中,褐藻胶的消化得率与产品得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消化得率与产品得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对应关系,可通过消化得率的变化判断消化进程、确定消化终点。在消化过程中,将消化液的上清液稀释到特定浓度测定黏度(即消化黏度),该消化黏度与产品黏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可通过消化黏度来表征消化过程中产品褐藻胶的黏度变化。针对简单套用传统工艺消化螺纹雷松藻茎时藻茎浸泡48 h仍未完全浸润、消化10 h的消化得率只有15 g/100g原料的问题,从原料预处理方面对传统消化工艺进行改进。首先引入粉碎步骤,将藻茎粉碎至d50=5 mm浸泡6 h后被浸润软化,再粉碎至d50=2mm,消化6h的消化得率可达43g/100g原料,生产周期可缩短46h。进一步提出先挤压再浸泡的思路,采用挤压-浸泡-湿藻粉碎-消化的工艺路线,在优化条件下,将藻茎在压强P=149 MPa下挤压,藻茎可在6 h内被浸润软化,粉碎至d50=2 mm,消化4 h时的消化得率可达44.6 g/100g原料,生产周期可缩短48 h。研究发现消化过程中褐藻胶在固液界面的传质是消化速度的限制因素,提出用双螺杆挤出机为消化反应器的新消化工艺,将粉碎、挤压及表面更新作用集合于一体,进一步强化消化过程。发现正向输送元件的螺杆在末端替换上一个反螺纹元件的螺杆构型具有较好的粉碎能力和消化效果。利用此构型在高温高碱(温度80℃,23.3 g/L Na_2CO_3)下消化25min时,消化得率可达46g/100g原料以上,大大缩短消化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褐藻胶黏度提前降解,产品黏度较低;低温高碱(50℃,30.0 g/L Na_2C03)或高温低碱(温度80℃,13.8 g/LNa2CO_3)能缓解褐藻胶的提前降解,产品黏度得到保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43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褐藻胶止血纱布的研制[J];医药工业;1976年05期

2 陈阿松;;褐藻胶作肠溶胶囊材料初步探讨[J];医药工业;1978年12期

3 严伯奋;食品添加剂褐藻胶的电导测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0年04期

4 严伯奋;褐藻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1982年01期

5 高金诚;;拓展褐藻胶应用途径[J];中国水产;1984年10期

6 赵明军;褐藻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J];食品科学;1986年08期

7 甘纯玑;甘景镐;;褐藻胶的降解作用[J];福建水产;1986年04期

8 李庐峰;;褐藻胶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J];福建水产;1987年03期

9 甘纯玑;;褐藻胶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J];农药;1987年01期

10 甘纯玑;;褐藻胶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淑平;方君宜;柳杰;胡佩红;王春华;;褐藻胶降解方法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陶陶;许加超;付晓婷;高昕;;钙析法和酸析法所产褐藻胶质量比较的研究[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吴志军;徐祖洪;李智恩;;褐藻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近况[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周建亮 刘会梅 郭悦;胶南成“褐藻胶之都”[N];青岛日报;2010年

2 晓刚;把“海洋蔬菜”端上餐桌[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3 邓厚群;海带是优质饲料添加剂[N];湖北科技报;2002年

4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范志红;藻类蔬菜——人类健康的营养素[N];市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海青;用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odonis QZ-4发酵生产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OJOKOH EROMOSELE;棕色固氮菌褐藻胶诱导大豆生成大豆抗毒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熙涛;微生物处理海带饲料对刺参生长和免疫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林娜;海洋细菌Shewanella sp.Kz7的寡褐藻胶裂解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李丽妍;褐藻胶裂解酶系的酶化学、产物分析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刘鑫;褐藻胶—鱼肉蛋白质复合凝胶体系流变特性及水分状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马丽艳;海洋细菌褐藻胶裂解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加工与转运及重组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韩峰;海洋弧菌QY103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付晓婷;海洋细菌(Agarivorans albus YKW-34)产生的褐藻胶裂解酶及琼胶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宋凯;海洋弧菌Vibrio sp. QY101褐藻胶裂解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文君;褐藻胶生物转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石荣莲;重组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工程菌酶液制备及褐藻胶水解条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3 周久顺;海洋弧菌Vibrio sp.QY102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工艺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曹柳;褐藻胶的提取纯化、氧化降解及体外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吴信;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的营养成分及多糖结构和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罗丹丹;产褐藻胶裂解酶菌种筛选与酶学性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7 端木庆国;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的鉴定及产酶固定化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8 毕德成;褐藻胶及其衍生物的免疫抗炎及抗阿尔兹海默症的机制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9 安传锋;从螺纹雷松藻提取褐藻胶的消化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10 孙丽萍;锈凹螺褐藻胶裂解酶的酶学特性及褐藻胶寡糖的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31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9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