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秦岭地区印支期与燕山期钼矿地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7:09

  本文关键词:秦岭地区印支期与燕山期钼矿地质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秦岭地区印支期和燕山期钼矿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用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矿石样品鉴定以及现代地质学实验分析等方法,从含钼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岩体产出状态、岩体主量元素特征、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岩体稀土元素特征)和典型钼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特征)等两大方面对秦岭地区两期形成的钼矿进行对比研究。秦岭地区燕山期含钼花岗岩体基本都为小岩体,出露面积不足1km2,并且附近存在与成因有关的大岩基。而印支期含钼花岗岩岩体普遍规模很大,面积一般几百平方公里。燕山期含钼花岗岩体本身就是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中和内外接触带中,少量赋存于岩体围岩中。印支期钼矿体都赋存于岩体内部,但是也有部分矿体分赋存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秦岭地区含钼岩体都具有高硅、富钾、贫镁铁钙的特征,属于亚碱性花岗岩系列,进一步细划分为钾玄岩-高钾碱性系列,基本上都为铝过饱和岩。岩体中全碱w(Na2O+K2O)含量都很高,并且具有K2O较Na2O富集的特征。同时Si O2与Fe2O3、Ti O2、Ca O、P2O5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根据岩性划分,燕山期形成的钼矿主要存在花岗(斑)岩中,而印支期形成的钼矿主要赋存在二长花岗(斑)岩中。尽管岩性不同,但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侵入活动多发生在中后期。秦岭地区含钼岩体中Mo元素都强烈富集,伴随着高场强元素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大多亏损的情况。含钼花岗岩中∑REE变化范围很大,但都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元素的负异常的特征。在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上,曲线呈右倾的V字形;根据δ(Eu)和Sr含量初步判断,燕山期形成的含钼花岗岩体均属于壳幔混染型,而印支期形成的含钼花岗岩体即有属于壳源型又有属于壳幔混染型。通过对秦岭地区印支期形成的杨木沟钼矿与燕山期形成的潘河钼矿的地质特征对比发现,钼矿体分布受成矿期形成的张扭性断裂、节理等构造控制明显,在构造发育地段普遍形成富矿体。钼矿石的特征基本相似,具有相同的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都具有斑状结构、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等。但两期钼矿的成矿方式存在差异,即潘河钼矿成矿作用以充填为主,而杨木沟钼矿成矿作用以交代作用为主。在两个钼矿床中,都出现了硅化蚀变带、青磐岩化带(绿泥石化带、绿帘石化带)和黑云母化带等。但由于个体差异,致使潘河钼矿中缺失了钾化带多了碳酸岩化带,并且蚀变带不成规模。而杨木沟钼矿中围岩蚀变带成规模围绕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基本蚀变带都存在。成因方面,虽然两矿体形成的时代不同,但是都属于中酸性岩浆岩沿着区域性断裂构造向上侵入,随着温压条件的改变,或是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致使成矿物质析出,形成了矿体。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 印支期 燕山期 含钼花岗岩 钼矿床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6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9-12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1.3 研究现状10-12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12-14
  • 1.2.1 研究内容12
  • 1.2.2 研究方法12-13
  • 1.2.3 技术路线13-14
  • 2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14-18
  • 2.1 东秦岭区域地质概况14-16
  • 2.2 南秦岭区域地质概况16
  • 2.3 本章小结16-18
  • 3 秦岭地区典型含钼花岗岩对比研究18-47
  • 3.1 秦岭地区燕山期含钼花岗岩分析18-33
  • 3.1.1 花岗岩产出形态18-19
  • 3.1.2 花岗岩主量元素分析19-25
  • 3.1.3 微量元素分析25-30
  • 3.1.4 稀土元素分析30-33
  • 3.2 秦岭地区印支期含钼花岗岩分析33-44
  • 3.2.1 花岗岩产出形态33-34
  • 3.2.2 花岗岩主量元素分析34-39
  • 3.2.3 微量元素分析39-42
  • 3.2.4 稀土元素分析42-44
  • 3.3 秦岭地区燕山期与印支期含钼花岗岩特征对比44-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4 秦岭地区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研究47-59
  • 4.1 潘河钼矿(燕山期)区地质特征47-51
  • 4.1.1 矿区地层47-48
  • 4.1.2 矿区构造48-49
  • 4.1.3 矿区岩浆岩49-51
  • 4.2 杨木沟钼矿(印支期)区地质特征51-56
  • 4.2.1 矿区地层52
  • 4.2.2 矿区构造52-54
  • 4.2.3 矿区岩浆岩54-56
  • 4.3 秦岭地区燕山期与印支期典型钼矿地质特征对比56-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5 秦岭地区钼矿体地质特征研究59-66
  • 5.1 潘河钼矿体地质特征59-60
  • 5.1.1 矿体产出特征59
  • 5.1.2 矿石特征59
  • 5.1.3 围岩蚀变特征59-60
  • 5.2 杨木沟钼矿体地质特征60-64
  • 5.2.1 矿体产出特征60-63
  • 5.2.2 矿石特征63-64
  • 5.2.3 围岩蚀变特征64
  • 5.3 秦岭地区燕山期与印支期典型钼矿体特征对比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6 秦岭地区钼矿床成因初探66-69
  • 6.1 潘河钼矿成因初探66-67
  • 6.2 杨木沟钼矿成因初探67-68
  • 6.3 本章小结68-69
  • 7 结论69-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5
  • 附录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继宇,梅友松,刘钊剡;秦岭地区金、钼矿床的成矿特点及其预测[J];地质与勘探;1985年01期

2 李先敏,李学林,王秋玲,李喜梅,张宏,侯玉宝;秦岭地区羚牛受伤的原因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2期

3 王清廉;;今日秦岭咋形成[J];地球;1985年06期

4 蒋志刚;秦岭,保护区的集聚地[J];人与生物圈;2004年05期

5 宋治杰;刘润民;杨树理;潘晓萍;;秦岭汞锑资源开发初探[J];西北地质;1987年06期

6 王宇;延军平;;秦岭生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温艳;;基于实现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秦岭发展论坛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8 涂怀奎;秦岭地区硅石矿特征与前景的讨论[J];建材地质;1995年03期

9 温艳;;“大秦岭”的内涵与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1年01期

10 王清廉;;秦岭动力热变作用成矿之雏议[J];西北地质;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谦身;滕吉文;张永谦;文武;华昌才;;中秦岭北侧特异重力场及其探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离退休等部门[C];2014年

2 张晓虎;;中国秦岭“五大商药”专用肥产业化开发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有民;王桂增;;秦岭地区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4)[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永强邋王黎明;陕西将立法保护秦岭[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冯国 金静;大秦岭成就华夏[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见习记者 霍强 本报记者 陈圣强 整理;保卫秦岭:陕西未来的环保之战[N];陕西日报;2011年

4 王少锋;大秦岭 大名堂[N];安康日报;2011年

5 记者 马昭;5—10年大秦岭将成为国家中央生态公园[N];西安日报;2011年

6 刘福宏;秦岭被划分为三大生态功能区[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康传义 实习生 胡甜甜;五大问题困扰秦岭生态保护[N];陕西日报;2009年

8 ;为山水秦岭喝彩[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陕西省旅游局局长 董宪民;把秦岭打造成造福三秦的世界级景观长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实习记者 乌兰;秦岭是个“聚宝盆” 生态保护莫放松[N];中国矿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娅玲;陕西秦岭地区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及适应性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靳萌子;基于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农家乐旅游村落规划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董文旭;秦岭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蔡双娇;“感恩秦岭,生命驿站”-西安秦岭国家植物园入口区总体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4 张鹏;秦岭地区印支期与燕山期钼矿地质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解锋;秦岭南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植被指标响应程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刚;秦岭主峰太白山地区旅游地学特征及开发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王怡婷;秦岭地区隆肛蛙谱系地理学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章杰;秦岭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未来情景气温统计降尺度模拟[D];西北大学;2013年

9 于志辉;秦岭地区橄榄秦岭蝗的谱系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秦岭地区印支期与燕山期钼矿地质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64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