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尿素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1:01
【摘要】:本文以硝氮和尿素作为混合氮源,对东海四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圆海链氮藻、米氏凯伦藻)进行了室内培养实验,通过分析这四种赤潮藻在不同氮源比例下的生长情况和营养盐的迁移转化,研究了尿素在甲藻和硅藻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如下:(1)两种硅藻经过3天左右的适应期后,开始快速分裂增殖进入对数生长期,其对数生长期大约为3~4天,在其生长过程中,硅藻细胞密度随尿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两种甲藻则是经过5-6天的适应期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其对数生长期大约7-9天,在其生长过程中,甲藻细胞密度随尿素比例的增加其差异性不大。(2)四种赤潮藻在不同尿素比例条件下比生长速率变化趋势不同:两种硅藻(中肋骨条藻、圆海链藻)的比生长率随尿素比例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两种甲藻(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比生长率随尿素比例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3)在生长初期,硅藻和甲藻对尿素的吸收利用存在差异:硅藻优先利用硝氮,而甲藻同时利用硝氮与尿素;在指数生长期,四种典型赤潮藻对不同氮盐的吸收率均达到90%以上,而且在指数生长后期,两种氮源的含量均下降致1μmol/L,说明在硅藻在培养后期的也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尿素。(4)在培养过程中,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和细胞活动能力的加强,代谢产生的DON含量会不断增加:硅藻在达到生长稳定期DON-U含量在达到最大值后浓度基本不变(中肋骨条藻5~6 pmol/L,圆海链藻3~4μmol/L);甲藻在指数生长过程中DON-U达到浓度最大值(均约为3μmol/L)后开始缓慢下降;原因是硅藻对DON-U的利用能力较低,基本不吸收利用代谢产生的DON-U;而甲藻对DON的利用能力较高,能重新吸收利用代谢产生的DON。(5)四种赤潮藻在培养初期,单个细胞中的颗粒氮磷都出现增大的趋势,说明硅藻和甲藻均能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对氮磷营养盐进行“奢侈消费”。在稳定期,硅藻单个细胞中颗粒氮的含量随尿素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甲藻单个细胞中颗粒氮的含量随尿素含量的变化差异不大,说明尿素对硅藻和甲藻生长的作用机制不同:硅藻吸收尿素能促进细胞个体形态的增大,对于甲藻,尿素的作用效果与硝氮相同,是一种与硝氮等效的氮源。(6)在东海赤潮藻种生长适宜的温度(17℃-27℃)和pH(7.2-9.2)范围内初始浓度为16umol/L的尿素的含量在两周内无明显变化,说明在藻类培养过程中此范围内的温度和pH对尿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5;TQ44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远溥,李润寅,宋辛,林军,王建芳;赤潮及其防治途径[J];水产科学;2001年03期

2 李桂娇,尹华,彭辉;赤潮研究现状与动向[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3 周名江,朱明远,张经;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1年02期

4 许卫忆,朱德弟,卜献卫,陈耕心;赤潮发生和蔓延的动力机制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5期

5 白希尧,白敏冬,周晓见;羟基药剂治理赤潮研究[J];自然杂志;2002年01期

6 全先庆,曹善东;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防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张建辉,夏新,刘雪芹,王明翠;赤潮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环境监测;2002年02期

8 张冬鹏,杨二俐,黄毅华;近年来深圳海域的赤潮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02年05期

9 苟钊训,任春艳;赤潮的成因及其预报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曾江宁,曾淦宁,黄韦艮,郑平,周青松,陈全震,高爱根;赤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东海海洋;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斗定;王春生;黄韦艮;;赤潮的预警与管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赵冬至;文世勇;;中国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冬鹏;武宝干;;几种赤潮藻对温度、氮、磷的响应及藻间相互作用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许卫忆;朱德弟;卜献卫;;赤潮发生的关键物理过程[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胡章喜;徐宁;段舜山;;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姜晓东;Darcy J.Lonsdale;;海洋桡足类与赤潮藻的军备竞赛[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孙向卫;;珠江口沉积铁-磷的富集对赤潮频发的潜在作用[A];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许佳;王洪礼;;赤潮藻类模型的非线性随机稳定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王洪礼;葛根;许佳;;简单赤潮藻类摄食模型的随机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冯剑丰;王洪礼;李胜朋;;赤潮形成的非线性生态动力学机制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江;赤潮 赤潮 赤潮……[N];广西日报;2004年

2 朱明远;赤潮:来自海洋的灾害[N];科技日报;2001年

3 ;改性白泥有效治理赤潮[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4 王量迪邋陆素忠 涂金珠;宁波海域拉响今年赤潮警报[N];宁波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马云;赤潮 海上的“红色幽灵”[N];中国海洋报;2013年

6 杨帆;深圳赤潮渐频繁 海洋保护不容缓[N];中国水运报;2003年

7 周英峰 廖文静;赤潮又现 警钟敲响[N];经济日报;2001年

8 记者 叶国际 张建松;东海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记者 张建松 叶国标;赤潮危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向杰;赤潮研究:海陆“双管齐下”[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佳宁;东海大规模赤潮危害的现场及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文世勇;基于营养盐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孙晓霞;粘土矿物及无机絮凝剂对有害赤潮的治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4 黄东卫;渤海赤潮生态系统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冯剑丰;浮游生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赤潮的预测预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杨珏;浮游植物时空发展的非线性特点与赤潮的关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王海霞;中国近海赤潮/绿潮多发海域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雷惠;基于固有光学量的东海赤潮遥感提取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吴萍;新型表面活性剂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张利永;东海大规模赤潮对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素清;分析浙江海区赤潮过程中的气象因子[D];浙江大学;2005年

2 叶琳;赤潮生态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在渤海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3 江艳;无菌赤潮异弯藻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4 谢中华;赤潮发生的频率分析和预报[D];天津大学;2004年

5 孟凡鹏;基于荧光检测的·OH致死有害赤潮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李晓琳;赤潮生消过程中赤潮藻类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黄s

本文编号:2736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736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