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间荷包艺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族民间荷包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先秦至清代,汉族民间服饰中逐渐衍生出一套完整成熟的荷包体系。民间荷包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型文化、精湛的制作与装饰工艺,更具有多样的功能价值与深厚的民俗寓意,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传统服饰文明体系和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构成。然而,历经战争、改革与革命冲击,汉族荷包体系随着社会生活的西化而逐渐式微。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和浙江台州刺绣博物馆廖春妹女士共500余件荷包藏品进行实物分析,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综合整理,构建出以围腰荷包、褡裢荷包、钱荷包(方荷包与圆荷包)、香荷包、烟荷包(槟榔袋)、扇套、眼镜套、钥匙套等为主要构成的汉族传统民间荷包体系。传统荷包造型有平面均衡性、传承规范性、风格多样性等特点,不同种类之间存在着同形演化或同构演化的关系,并呈现出功能性分化。由于社会变迁导致大多数荷包工艺失传,通过对荷包实物的造型研究与反复实践,整理出部分典型品类的制作流程,如浙东腰包、如意形褡裢荷包、各类方荷包、腰圆形抽绳香袋和如意扇套等。同时,对传统荷包常见装饰工艺进行说明,如刺绣绘染、镶绣缘边、珠饰结穗等,初步展示出传统荷包细腻讲究的制作流程与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从工艺上可看出民间荷包具有材料配比的适用性、手工装饰的等级性、装饰风格的地域性等特点,体现出“顺物自然,因材制宜”的传统造物观。荷包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个体角度,早期荷包突出盛物、熏香等物质实用价值,随着装饰审美意义的提升,荷包成为古人展示技艺、传情达意、装饰耍玩的重要渠道,发展出物质实用与精神满足的双重价值。从民族角度,汉族民间荷包艺术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融汇织绣、绘染、书法、编结、雕刻、剪纸等传统民族工艺,传达了汉族寓意丰厚的吉祥符号文化,成为汉族民间独特地域风俗之载体。传统荷包艺术对现代服饰品设计思路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当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本土高端品牌寥寥无几,传统服饰艺术成为当代设计追溯民族性的重要媒介。传统荷包手工艺术体现了古代汉族的生活艺术与民族情趣,与现代民族风格服饰奢侈品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合理开发应用其艺术元素,有助于增加品牌的民族特色和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汉族民间荷包 造型 工艺 艺术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9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的意义7-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1.4 研究方法9-10
- 1.5 研究思路10-11
- 第二章 汉族民间荷包造型11-33
- 2.1 汉族民间荷包概述11-12
- 2.2 汉族民间荷包的造型分类12-29
- 2.2.1 围腰荷包12-18
- 2.2.2 褡裢荷包18-20
- 2.2.3 钱荷包20-23
- 2.2.4 香荷包23-26
- 2.2.5 烟荷包、槟榔袋26-28
- 2.2.6 扇套、眼镜套、钥匙套28-29
- 2.3 民间荷包的造型特征与造型规律29-33
- 2.3.1 造型特征29-31
- 2.3.2 演化规律31-33
- 第三章 汉族民间荷包工艺33-57
- 3.1 民间荷包制作工艺33-44
- 3.1.1 围腰荷包制作工艺33-35
- 3.1.2 褡裢荷包制作工艺35-38
- 3.1.3 钱荷包制作工艺38-41
- 3.1.4 抽绳类荷包制作工艺41-43
- 3.1.5 香包制作工艺43
- 3.1.6 套类制作工艺43-44
- 3.2 民间荷包的装饰工艺44-55
- 3.2.1 刺绣绘染45-48
- 3.2.2 镶绣缘边48-53
- 3.2.3 珠饰结穗53-55
- 3.3 民间荷包工艺的表现特征55-57
- 3.3.1 材料配比的适用性55
- 3.3.2 手工装饰的等级性55
- 3.3.3 装饰风格的地域性55-57
- 第四章 汉族民间荷包文化内涵57-65
- 4.1 个体价值57-60
- 4.1.1 实用功能价值57-58
- 4.1.2 精神满足价值58-60
- 4.2 民族内涵60-65
- 4.2.1 民族文化融合载体60-62
- 4.2.2 汉族民间文化载体62-6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5.1 结论65-66
- 5.2 展望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成果70-71
- 附录2:手工复原与创新设计71-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贝虹;;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J];丝绸;2010年04期
2 韩先英;;山西刺绣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丝绸;2011年08期
3 章基凯;;刺绣和纺织品的整理技术[J];上海化工;1986年02期
4 张凤蓉;略谈我国刺绣工艺的发展[J];丝绸;1988年02期
5 包铭新;柳韵;;民国传统女装刺绣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严然;;羌族刺绣的社会文化功能与传承[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7 郝隽;沈九美;阎永舟;;江南刺绣与山西刺绣在纺织品中的运用比较[J];丝绸;2012年04期
8 缪祥彦;姚洁;;石林彝族刺绣变迁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孙佩兰;丝绸之路上的汉唐刺绣[J];丝绸;2001年02期
10 王雅冰;葛明桥;;夜光刺绣品的设计及绣制[J];丝绸;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鑫;徐红;;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疆刺绣[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书万;;苗足刺绣的色彩应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石瑞萍;;独具特色的榕江水族刺绣[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詹俊峰;;符号象征与生态环境:楚雄彝绣研究[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潘忠西;;水族剪纸及刺绣工艺调查实录[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长春:刺绣店里觅商机[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朱永杰;四十七团发展民族刺绣工艺[N];兵团日报(汉);2007年
3 冯峰;“中国刺绣艺术馆”隆重开馆[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通讯员 张金山;霍城民族手工刺绣品闯入大市场[N];伊犁日报(汉);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河山;民族刺绣装饰木垒哈萨克人[N];昌吉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敏;走出国门的哈萨克刺绣[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7 通讯员杨滋惠;刺绣一幅《胡杨》工钱10万[N];昌吉日报(汉);2011年
8 记者 付凡军 朱马古力;科技为传统刺绣“锦上添花”[N];新疆科技报(汉);2012年
9 太原市唐人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 武俊敏;让刺绣新工艺秀出山西好风光[N];山西科技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温维健;让刺绣告别“四怕”[N];中国纺织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祥彦;旅游与市场化背景下云南石林彝族刺绣的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宋争争;连南排瑶刺绣图式语言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3 陶海巍;蒙古族“乌拉特刺绣”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高远;楚国科技文化遗产及其展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永燕;刺绣在服饰创意设计中的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6 付健;刺绣技法交互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7 熊有强;苏州市刺绣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
8 李秀秀;近代江南刺绣小品与社会生活习俗[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9 冯云玲;定兴传统刺绣在现代高级民族女装中的传承和创新运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熊智;湘西苗绣蝴蝶图案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汉族民间荷包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