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体验的城郊型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初探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U984.18
【部分图文】:
1.1研究背景1.1.1休闲度假成为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人均旅游频次的不断增加,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使旅游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按照经济学界的认识,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形态逐渐升级为度假旅游1;达到5000美元时,度假休闲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主力,当前我国的人均GDP早已突破5000美元,我国早已进入休闲度假的旅游市场中。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旅游市场中休闲度假所占比重持续升高(如图1-1),市场需求已从观光游览的初级阶段向着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的更高阶段转变。图1-12010-2017年我国居民出游变化趋势分析图(单位:%)Fig.1-1AnalysisonthetrendofChina"sresidents"travelchangesfrom2010to2017(Unit:%)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资料(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90130-b6a14831.html,2019-01-30.)的内容进行整理绘制观光旅游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景区游览的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旅游发展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需求的多元化,观光旅游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休闲旅游取代观光旅游成为了游客出游的主要形式。休闲、度假、体验等多功能的休闲度假旅游模式逐渐代替了单一功能模式的观光旅游,成为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1.1.2城市居民旅游方式的转变休闲度假旅游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远离常住地到异地、异国进行休闲度假活动的传统度假模式,另一种是在居住地附近进行各类娱乐活动的微度假模式。微度假模式是在当代快节奏生活模式下发展出的一种旅游模式,与传统的度假模式相比具有客源层面宽、时间短、花费少和可重复消费等优势(如表1-1),相比较而言更适合我国当前的1刘松,韩福文.休闲、度假与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分析[J].北方经贸,2007(6):11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使其去城郊地区进行休闲度假活动的频次较高,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具有发展休闲度假市场的潜质;其次是考虑游客的出行计划,游客在车程上所花费的时间对于游客的出行意愿、旅游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安排等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城郊的区域划分应以时空距离为准,以距离城市中心区2小时左右的车程距离为宜7;最后需要考虑游客的停留状态,旅游目的地在距离较近情况下,游客多会选择当天往返,但随着距离的增加,选择留宿的游客占比会逐渐增加,对城郊型旅游度假区的场地布局和功能设置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图1-2城郊的地域范围示意图Fig.1-2Schematicmapofsuburbanarea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杨方蓉.城郊旅游度假区规划初探[D].重庆大学,2007.)的内容改绘综上所述,本文对城郊的界定时,主要考虑依托城市类型和车程的时空距离,将其界定为依托大城市周边、距离城市中心区车程2小时左右的地域范围(如图1-2)。(2)旅游度假区的定义对于旅游度假区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恩斯克普(InskeepE,1991)认为旅游度假区是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的服务和设施,以及组织休闲娱乐活动的综合型旅游地8;斯坎伦(ScanlonNL,2007)认为,旅游度假6朱春红,许敬红.可持续发展与城郊土地利用规划:以大连市甘井子为例[J].城市规划,1999,23(2):30-31.7刘岩.大连市度假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8InskeepE.Environmentalplanningfor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7,14(1):118-135.
第1章绪论7为市场力因素、吸引力因素和支持力因素三方面19,具体如图1-3所示。从市场力因素来看,主要在于城市居民对于旅游度假需求的不断增加。刘丽梅(2005)认为节假日的增多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城郊旅游发展的动因之一,并将城镇居民的休闲方式划分为日常游憩、一日假期、短假期和长假期四种类型20;张立明(2006)通过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等大城市的城市居民在选择外出休闲度假目的地时,城市郊区作为首要选择21;从吸引力因素来看,主要指旅游目的地在开发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刘江辉(2008)等研究认为,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是城郊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赵玉宗(2005)等认为不仅包括物质性的景观和服务设施,还应包括非物质性的文化、服务、形象等要素;从支持力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城郊旅游的区域环境建设中,张立明(2006)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商和当地居民对于城郊旅游的发展和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图1-3城郊旅游的发展动力机制模型Fig.1-3ModelofDevelopmentMotiveMechanismofSuburbanTourism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赵玉宗,张玉香.城郊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115-118.)的内容改绘环城游憩带概念的提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环城游憩带是城市郊区的游憩活动空间,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旅游服务和活动游憩空间,可以满足观光、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的旅游需求。在以具体城市为案例的环城游憩带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中,学者多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空间结构及旅游目的地类型进行研究。苏平(2004)等在北京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中,通过空间结构分析认为60km以内是旅游地分布的密集区域22;吴希冰(2007)等以武汉市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玉;;传统村落风貌特色保护传承与再生研究——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宿区为例[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阮文佳;;青年旅游者与中年旅游者旅游动机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沈海琴;;美国国家公园游客体验指标评述 以ROS、LAC、VERP为例[J];风景园林;2013年05期
4 张树民;邬东璠;;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5 魏遐;潘益听;;中国旅游体验研究十年(2000-2009)综述[J];旅游论坛;2010年06期
6 张彩红;张红;;孩子年龄对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王丽芳;苏建军;;我国旅游度假区研究进展分析[J];价格月刊;2009年04期
8 汪芳;俞曦;;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评价及“期望差异-体验水平”管理模式——以无锡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9 刘江辉;傅桦;于飞;;我国城郊旅游发展浅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刘松;韩福文;;休闲、度假与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分析[J];北方经贸;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雪峰;中国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艺方;基于生态保护的山地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彭莎;改善旅游体验的古镇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3 朱程鹏;基于游客体验的田园综合体景观空间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杨帆;佛教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策略探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年
5 曹波;康养理念下的山地森林旅游度假区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
6 于水常;基于游客行为的北京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年
7 神彩艳;行为地理学视角下贵州山地亲子旅游产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8 陈丽凤;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9 陈丹阳;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汤筱雯;重庆山地度假型住区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0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6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