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流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3 05:58
【摘要】: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是一种新型复合式结构电机,具有调速范围宽、带载能力强、运行效率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交流调速系统。但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是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其电磁转矩与电枢电流的d轴分量、q轴分量以及励磁电流间呈非线性关系且各电流间互相耦合。因此,研究如何优化配置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以及实现电流的解耦合,对于提高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比研究了以额定转速作为弱磁基速的几种电流分配算法,得出低速区采用id=0-铜耗最小控制算法、高速区采用铜耗最小弱磁控制算法的电流分配算法控制简单、可以实现全调速范围内铜耗最小这一结论。针对以额定转速作为弱磁基速的电流分配算法不能充分利用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压闭环反馈的铜耗最小电流分配算法。仿真实验表明:应用基于电压闭环反馈的铜耗最小电流分配算法的系统可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速度、电流的准确跟踪,且拓宽了电机调速范围、提高了逆变器输出电压利用率。其次,针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中各电流分量与转速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设计了电压前馈控制器和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PI控制算法相比,电压前馈控制算法和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均实现了电流解耦,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性能,电压前馈控制算法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能力优于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但稳态时转矩脉动和电流脉动不如反馈线性化控制算法降低的明显。最后,为进一步提高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器的动态响应性能,采用滑模控制器对解耦后的线性子系统进行再设计。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存在切换函数会带来高频抖振的问题,提出将终端吸引子引入指数趋近律的混合趋近律,并基于该混合趋近律设计了滑模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反馈线性化解耦滑模控制器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正确、有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20
【分类号】:TM341
【图文】:

示意图,同步电机,励磁,磁势


2HESM数学模型及调速控制系统输出性能研究72HESM数学模型及调速控制系统输出性能研究本章首先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HESM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数学模型搭建了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最后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后面电流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1HESM数学模型的建立本文以并联磁势转子磁极分割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50],建立HESM的数学模型。电机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图2-1并联磁势转子磁极分割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结构示意图Fig.2-1StructureDiagramofAxialRotorMagneticPoleSplitHESM为了建立HESM的数学模型,需作如下假设:(1)三相定子绕组对称分布,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产生的气隙磁场呈正弦分布;(2)永磁体和励磁绕组产生的磁通同相位;(3)各功率器件均为理想开关;(4)忽略电机中磁滞损耗和涡流效应的影响。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abc坐标系)建立的HESM数学模型是与转子瞬时位置有关的时变微分方程,虽然物理概念清晰,但是计算复杂,且不易分析系统的输出特性。矢量控制是将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物理量(电机的电压、电流、磁链等)分解到两相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然后对分解后的各分量进行单独控制,以达到与直流电机相类似的控制性能。HESM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如图2-2所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栋;张波;王巍;祁晓野;;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低速控制策略研究[J];控制工程;2019年11期

2 徐雪楠;李亚林;;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J];内燃机与配件;2018年19期

3 赵纪龙;林明耀;付兴贺;黄允凯;徐妲;;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综述和新进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33期

4 黄明明;林鹤云;金平;颜建虎;;新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分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5 郭新军;黄明明;郭健;;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信号处理[J];电力电子技术;2014年07期

6 张卓然;杨春源;杨善水;严仰光;周波;;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电抗计算与建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王毅;包西平;;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综述与发展趋势[J];微电机;2017年09期

8 宁银行;刘闯;姜仁华;张磊;朱姝姝;;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技术方案分析[J];现代雷达;2016年10期

9 张卓然;周竞捷;严仰光;周波;;新型并列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原理[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33期

10 仲丽丽;张卓然;俞文俊;;交叉凸极转子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原理与分析[J];微特电机;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援;脉冲发电机拖动用背绕式绕组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曾德鹏;多单元永磁同步电机无机械负荷间接测试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于吉坤;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分析与转子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4 胡耀华;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5 李福;永磁同步电机的改进型离散域电流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刘子剑;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偏心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7 唐其鹏;永磁同步电机中低速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刘莹;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9 林瑶瑶;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方法与伺服控制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于子淞;基于非线性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吉宁;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流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0年

2 张利勃;新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分析[D];山东大学;2020年

3 冯杰;电动汽车用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多模态切换控制算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4 戴冀;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混合励磁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汤杰;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电流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李兆营;混合励磁无刷交流同步电机励磁变换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陈景;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及其起动技术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杨宾;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智能调磁驱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9 刘坤;双轴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马升杰;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变频交流发电系统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8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68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