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在街道建筑立面改造中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4:11
   当下,由于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各大城市的城市更新和街道整治运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街道建筑立面作为形成街道公共环境的主要空间界面,是街道整治运动的重点改造对象。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是一种可以反映建筑视觉特性的广泛运用于建筑设计各个领域的理论。本文试图运用视知觉的图底关系理论解析建筑立面的视觉构成形式,从中归纳总结出图底关系的相关法则在建筑立面中的运用和拓展,从而处理城市街道治理工作中遇到的街道立面问题。文章核心章节有三个部分。首先是对视知觉理论中对建筑立面设计有指导意义的内容进行梳理,解析视知觉原理、格式塔心理学和图底关系理论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法则在建筑立面设计上的运用与拓展。然后分析当前城市街道整治工作中街道建筑立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确定整治改造的工作目标,即街道立面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进而把以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及其相关法则运用到街道建筑立面改造中,对街道立面进行整体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的视觉感知分析,以及“图形-背景”法则和完型组织法则在街道立面改造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最后,将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运用到北京大兴康和园路段街道立面改造实际案例中,验证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在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中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的“图形-背景”法则和完型组织法则的运用,可以对街道立面视觉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设计把控,有益于提升街道的整体风貌。因此,视知觉理论在城市街道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中是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方法,它为解决城市街道建筑立面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可识别性问题,提供有效可行的分析工具和改造设计方法,为城市街道整治工作提出一种新思路。
【学位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TU238.1
【部分图文】:

四合院,城市设计


第1章绪论6图1-2四合院的图底关系以及反转图来源:《浅谈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孙颖,殷青著谭文勇等9思考了图底关系在不同时期的城市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对具有良好“图底关系”的城市基本特征进行总结,认为空间种类丰富,建筑物密度高,环境空间容量大,具有较强领域感的城区类型,适合运用图底关系指导城市设计。最后对图底关系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浙江大学孙翌10在其硕士论文中以建筑群体的空间序列为切入点,运用视知觉原理探讨建筑空间整体与部分,深入探讨了建筑群体空间中视觉中心点与整体的序列关系,空间外部与内部过渡的序列关系,以及空间单元之间的系列关系,拓展了视知觉在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范畴。浙江大学高晓昧11结合了知觉特性,格式塔心理学,城市设计三个领域的知识,认为优秀的城市设计应该具备“整体性”,提出运用完型组织法则中的相似性组织、封闭性组织、完整性组织等对建筑组群进行宏观把控,把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法则运用到城市设计的实际操作中。(2)建筑设计领域把图底关系中的“图”与“底”引入建筑设计中的是建筑学者拉斯姆森12,他在论述建筑的“虚”与“实”时,认为建筑空间必然存在图底关系。以古印度的石窟寺为例,这是一种在悬崖上开山凿石,利用凹部空间而建成的寺庙。除了寺庙作为视觉焦点的“图形”以外,此山崖的其他围合寺庙的峭壁部分被保留,形成视觉中建筑的“底”元素。9谭文勇,阎波.“图底关系理论”的再认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28-32.10孙翌.基于视知觉整体性的空间序列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11高晓昧.基于视知觉组织原则的城市设计中组群建筑实体构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12雷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J].

石窟寺,印度,透明性


第1章绪论7图1-3印度的石窟寺立面来源:https://www.sohu.com/a/208571081_230444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建筑视知觉的透明性逐渐成为新的研究领域。“透明性”与视知觉感受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戈尔杰凯布斯(GyorgyKepes)等人在《视觉语言》13中提到当两个及以上的图形堆叠在一起的时候,每个图形都试图“抢占”公共的视觉位置,人们观看物象的时候会出现眼花缭乱的两难境地,造成视觉上的干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假设一种新的视觉形式的存在,即透明性,也就是说让多种图形在同一个视觉区域内相互渗透,同时维持没有相互破坏的相对独立的情形。此后,柯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合作发表了《透明性》14,他们总结了透明性的两种含义,一种是“物理透明性”,另一种则是“现象透明性”。其中“现象透明性”是指组织关系的本来属性,是不同层次的重叠与渗透而产生的丰富性。“现象透明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筑解读方式,强调观察者对于界面的分析和不同层次的重叠和渗透,这带来了观察者在建筑中丰富的探索情绪与空间体验。浙江大学罗卿平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建筑视知觉的学者之一,他在《知觉整体性与室内视觉环境》15中论述了视知觉理论在建筑室内环境的表现和视觉整体的实质,强调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把握整体,从整体概念出发研究若干部分的关系,层层递进,这种“整体-部分”设计原则为我们提供一种理性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浙江大学王一帆16通过建筑形体和空间研究视知觉理论在建筑中的体现,从视知觉的整体性和格式塔完型组织法则两个方面对建筑形体进行分类,结合大量国内外优秀建筑案例,客观的从心理学的层面解析不同的建筑形体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可以为街道建筑立面的视觉造型设计提供一种引导和参考。13Kepes

私人,图案


第1章绪论8(3)建筑立面设计领域姚鹏等17深入研究了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的建筑立面设计手法,同时深入浅出地解析立面中的图底关系,以建筑师博塔的设计为例,对作为“底”的墙体和作为“图”的窗洞进行独到的解析。把住宅基地选择在缺少干扰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厚重的墙体围合成封闭的体量,再在体块上削减出与外界沟通的窗口,这是博塔设计住宅是常用的手法。强调作为“图”的窗是创作者的理念表达,厚实的墙作为“底”是衬托“图”的存在,这是一种共生关系。图1-4博塔设计的9个私人住宅外立面抽象图案来源:《马里奥·博塔住宅中的“图-底”关系研究》姚鹏,魏春雨.著浙江大学崔赫18以视知觉图底关系理论贯通全文,从建筑形式构成、格式塔组织法则、视觉深度原则三个方面出发,对建筑立面形式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讨论,对研究视知觉图底关系的理论分析和立面改造方法的运用拓展上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苏州大学杨露19在研究建筑立面视知觉改造过程中,将研究重点放在单体建筑立面形式的研究上,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在方法论的层面研究单体建筑四个立面改造的设计策略,对基于视知觉感知的建筑立面更新设计的研究具有方法论意义。以往,人们对对建筑立面的整体视觉感知或多或少受到个人阅历,学识,审美等主观思维的影响,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计算机模拟水平的提高和VR技术的成熟使得建筑师有机会运用量化的研究方法对建筑立面进行分析,快速获得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预评价结果,减少“投射效应”20发生的概率。XUR21等人利用视觉效果22差异来量化评价太阳能光伏板的安装对历史建筑外观所造成的视觉影响,并且利用计算出的评价结果17姚鹏,魏春雨.马里奥·博塔住宅中的“图-底”关系研究[J].中外建筑,2012(11):39-40.18崔赫.基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弛;涂嘉欢;;“市政带”:老城街道景观改造新策略探究——以阜成门内大街及阜内北街景观与建筑立面改造项目为例[J];城市住宅;2015年12期

2 雷体洪;郑伟;龚旺林;;城市沿街建筑立面的整理改造策略研究——以宜昌市伍家岗区建筑立面改造为例[J];华中建筑;2015年04期

3 唐莲;丁沃沃;;沿街建筑立面标识与街道空间特征[J];建筑学报;2015年02期

4 黄晓通;李桎铭;;城市临街建筑立面更新改造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14年04期

5 龙珍华;;对历史古镇中街道立面改造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10期

6 姚鹏;魏春雨;;马里奥·博塔住宅中的“图-底”关系研究[J];中外建筑;2012年11期

7 孟春芳;;关于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的思考——以徐州市中山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例[J];江苏建筑;2008年02期

8 张轲;张弘;茹雷;;另一种对话——“标准营造”旧建筑改造的两个实验[J];世界建筑;2006年05期

9 谭文勇;阎波;;“图底关系理论”的再认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雷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J];装饰;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闽川;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汝;视知觉偏好下以山体为背景的建筑群体轮廓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2 杨露;基于审美感知的视知觉理论解析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设计[D];苏州大学;2017年

3 胡必晖;城市有机更新下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杨雷鸣;旧城更新下商业步行街改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卢易;成都市区临街旧住宅立面改造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魏彦杰;基于空间类型的城市街道建筑界面色彩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黎峰六;基于视知觉原理的临街建筑立面改造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闫寅飞;城市临街建筑立面更新改造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林卓文;从空间形态的角度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一平;滨海旅游区商业街立面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87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87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4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