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主缆钢丝动态接触与滑移行为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U448.25
【部分图文】:
1绪论11绪论1Introduction1.1课题来源(Sourceofsubject)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跨度多塔悬索桥主缆服役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51875565)”1.2研究背景及意义(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悬索桥是一种利用主缆和吊索作为加劲梁的悬吊体系,将荷载作用传递到索塔和锚碇的桥梁,其主要结构包括主缆、索塔、锚碇、吊索和加劲梁等。现代悬索桥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合理、能最大限度发挥材料强度、造价经济等特点,成为跨越千米以上障碍物最理想的桥型[1-3]。图1-1为悬索桥示意图[4-6]。国内已经建成的三塔两跨悬索桥有泰州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等,均说明正在涌现出建设多塔悬索桥的高潮,多塔多跨悬索桥成为桥梁工程领域内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图1-1悬索桥示意图Figure1-1Schematicdiagramofsuspensionbridge主缆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主缆以索塔、散索鞍支墩为支撑,两端锚固于锚碇或梁端,除承受自身恒载外,加劲梁的恒载和活载通过索夹和吊索传递至主缆。此外,主缆还承受一部分横向风载荷,并将它直接传递至索塔顶部,是全桥结构受力的生命线,一旦失效断裂,整个桥梁都将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7-10]。主缆的外围轮廓基本为六边形,每根主缆由多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又由多根平行钢丝绞制而成,中间放置在索塔顶部的鞍座上,如图1-1中放大位置所示,索
1绪论3尺度,然后基于该尺度考虑界面的相互作用特征。从宏观、微观和纳米尺度的角度来看,界面摩擦经历了从宏观界面的机械作用到微观界面的黏着、剪切作用,再到原子级界面的离散作用[23]。PeterBlau[24]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界面尺度,如图1-2所示。图1-2界面尺度示意图Figure1-2Schematicdiagramofinterfacescale在尺度Ⅰ中,由分子力产生的界面相互作用成为摩擦的主要起因。它是指分子和原子直接与一个理想(原子级)光滑的晶体表面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该尺度下的界面摩擦是研究摩擦的分子本源和微观机制的理想状态。在尺度Ⅱ中,由于固体接触表面的相互运动在界面上产生剪切应力,导致界面的弹塑性变形或者磨损,周围的介质对其摩擦磨损不可忽略。摩擦的起源主要与表面粗糙度的存在有关,涉及粗糙峰的啮合、变形、黏着、剪切和犁沟等。界面裂纹的形成和拓展,磨屑的产生、迁移和积聚的行为都属于该尺度下界面摩擦的研究范畴[25]。针对不同的摩擦系统要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最合适的研究尺度,不同尺度的界面现象也不同,在微观尺度上,主要通过扫描电镜来研究磨损机理,能进一步地观测磨粒的实时产生过程[26]。龚中良[27]建立界面摩擦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不同材料界面摩擦条件下的黏滑行为特征,探讨摩擦系统内外因素对黏滑频率和幅值的影响。由于滑动摩擦表面的接触都是粗糙表面间的接触,实际接触只发生在摩擦面较高的微凸体上,使得真实接触面积仅是名义接触面积的很小一部分[28]。研究滑动摩擦表面间的真实接触特性对分析其摩擦、磨损、润滑和传热等性能有着重要作用。魏龙等[29]依据分形理论,考虑微凸体变形特征及摩擦作用的影响建立滑动摩擦表面接触力学模型,得出滑动摩擦表面间的真实接触面积函数
及主缆与隔板之间的接触载荷及滑移参数,为后续的实验提供数据支撑。 2.2 主缆的结构(Structure of main cable) 主缆置于索塔顶部的鞍座上(见图 1-1),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主缆内部索股间通过隔板隔开,顶部用填块填充。本文以泰州长江大桥参数为例开展下文的计算,该桥采“三塔两跨”悬索桥桥型方案,如图 2-1 所示,其中主跨为2×1080m,桥跨布置形式为:390+1080+1080+390m,是世界上悬索桥的最大跨度。该桥主缆的索股使用平行钢丝预制,每根主缆中含有 169 根索股,每根索股中含有 91 根直径为 5.2mm 的镀锌高强度钢丝,索股经过张紧形成的主缆截面结构如图 2-2 所示,图 2-2a 为主缆挤圆后截面,图 2-2b 为其中一股索股的截面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生波;王秀兰;肖汝诚;;悬索桥主缆纵桥向约束刚度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08期
2 张清华;李乔;周凌远;;悬索桥主缆与鞍座摩擦特性理论分析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1期
3 张清华;李乔;;悬索桥主缆与鞍座间摩擦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4 魏龙;刘其和;张鹏高;;基于分形理论的滑动摩擦表面接触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5 姜洋;肖汝诚;李扬;项海帆;;多塔悬索桥主缆与鞍座滑动失稳临界跨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常大宝;;泰州长江大桥主缆架设施工技术与控制指标[J];中外公路;2011年05期
7 张劲泉;曲兆乐;宋建永;杨昀;;多塔连跨悬索桥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8 龚中良;;界面摩擦过程黏滑行为特征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1年06期
9 周凌远;李乔;;缆索与鞍座间的摩擦特性[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扬;肖汝诚;周云岗;;三塔悬索桥刚性中塔的鞍缆防滑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永波;柔性钢丝绳的动态摩擦传动理论建模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郑健峰;车轴钢不同模式微动磨损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蔡振兵;扭动微动磨损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祥如;钢丝多轴微动腐蚀疲劳损伤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刘源;摩擦衬垫的动态接触与微观摩擦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3 季申增;悬索桥主缆与索鞍间侧向力及摩擦滑移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郝田青;摩擦衬垫微观接触与动态滑动摩擦的原位实时观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杨坤;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线形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6 肖刚;三塔悬索桥主缆与鞍座抗滑移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滕兵;端面扭动摩擦界面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杨莎;透明材料扭动微动磨损特性的实时观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田继科;大跨悬索桥缆索系统耐久性的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90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89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