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08:40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促进区域合作的重大构想,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的逐渐推广深化,沿线各个国家都进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复杂多变且先天脆弱,由于过度开采、人类活动频繁、能源产业增加和城镇化加速等原因,使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域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分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境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及监管制度,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思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价。首先在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相关背景的前提下,结合生态环境风险理论,以环境受体为分类标准对丝路经济带的风险源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土壤、大气和水资源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风险的表现,最后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在风险评估环节,本文以环境风险系统理论为基础,严格遵循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从风险源的危险性、风险受体的脆弱性以及控制机制的有效性三个方面选取共14个评价指标,选择沿线40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熵值法、加权平均法等得到各指标层...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指数

柱状图,丝绸之路,经济带,百分比


4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评估47图4-3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指标分布百分比Fig.4-3DistributionpercentageofeachindicatorintheSilkRoadEconomicBelt4.4.2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分析(1)风险源危险性分析风险源是区域环境风险产生的源头,因此对风险源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可以找到诱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的最直接决定因素。本文选取森林覆盖率、年均降水量、濒危物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产业占GDP比重和单位GDP能耗六个指标来测算该区域沿线国家的风险程度(见图4-4),分值越高表明潜在的风险源因子就具有越强的危害性。东亚、中亚、南亚、西亚的国家普遍分值高于欧洲地区国家,尤其以中国、印度最为明显,风险源危险性分值最低的国家为芬兰。产生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由柱状图中各指标分数分布可看出,中国、印度濒危物种得分占比较高,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和印度的濒危物种数量分别为898和809种,在40个国家样本中位列前二名。濒危物种数量越多,表明该区域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动植物生存,并且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加速生态恶化。第二,年均降水量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能反映该区域内的水资源情况和土壤情况,分值越高表明该区域在土壤和水资源方面有越高的致险可能,以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西亚的沙特、北非的埃及三个国家最为典型。芬兰和埃及的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3.1%、0.1%,芬兰

国家风险,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安理工大学会计专业学位论文48是埃及的73倍;英国和埃及的年均降水量分别为1220毫米、51毫米,英国是埃及的24倍。对于水资源稀缺的国家来说,受到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的制约,降水量少会导致当地湖泊水位低、河流流量减少,也一定程度会加剧干旱状况。森林对于防风固沙和提高储水能力有重要作用,森林覆盖率越低,表明该区域潜在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风险将越大。第三,在社会经济方面,工业产业占GDP比重、单位GDP能耗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得分越高说明该国家经济发展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潜在风险就越高。欧洲国家整体高于亚非国家,工业发展水平高,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减少了对能源的浪费和废弃物排放污染。且受到“去工业化”浪潮的影响欧洲国家降低重工业产业比重,开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开发新能源,同时公民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增强,推进了探索绿色可持续经济的发展进程。反观亚非国家,如阿富汗、埃及等,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带动经济增长。农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和气候都十分依赖,同时还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过度使用;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要工业经济模式,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由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不成熟的工艺水平,还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最终会导致能源过度开采和废弃物排放污染环境。图4-4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风险源危险性指标Fig.4-4RiskindicatorsofrisksourcesforcountriesalongtheSilkRoadEconomicBel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J]. 吕玉艳.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9)
[2]自然资源会计核算主体的认定及其功能设计——基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视角[J]. 曹玉珊,马儒慧.  财会月刊. 2019(17)
[3]浅谈绿色会计现状和措施[J]. 刘艳春.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09)
[4]区域环境风险系统分析及指标体系建立[J]. 周晶,贾亚娟,郭小桐.  环境与发展. 2019(06)
[5]比较风险评价在环境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杨蕾,马宗伟,毕军.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3)
[6]中国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的完善:来自美国的经验和启示[J]. 吕培辰,李舒,马宗伟,毕军.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8(02)
[7]生态文明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 薛伟贤,郑玉雯.  经济问题. 2017(05)
[8]企业环境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探析[J]. 张宏亮,朱雅丽,蒋洪强.  会计之友. 2016(09)
[9]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能源合作与环境风险应对[J]. 石莹,何爱平.  改革. 2015(02)
[10]关于制定“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支撑计划”的思考[J]. 诸云强,孙九林,董锁成,王末,赵红伟,罗侃,郭春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01)



本文编号:2923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23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