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6:14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地的发展致使建设用地供给面临巨大压力,协调农村居民地发展与农田保护的矛盾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居民地是建设用地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现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是描述农村发展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目前,中国农村发展普遍面临着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布局分散杂乱以及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产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遵循时空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建设和空心村等问题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发现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分布格局,探索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子,并定量探测农村居民地个体和县域层面的各因素的影响力情况。研究以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数据集为基础,综合运用动态度模型、景观格局分析、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索1986-2018年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空间分布、景观格局和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定量分析农村居民地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相关数据集,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农村居...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概况图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14区)超过150米的人类住居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周边的园地、零星树木、小块水塘,以及其他与城镇不相连的基本建设用地[40]。具体提取方法为:(1)基于谷歌高清影像目视解译出2018年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数据,在此基础上,(2)结合Landsat影像,建立农村居民地解译标志库,(3)修改2018年数据得到2015年农村居民地数据,并利用谷歌历史高清影像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改。(4)依此类推,分别提取2010年、2005年、2000年、1995年、1990年、1986年农村居民地数据,建立1986-2018年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信息数据集。图2-2农村居民地数据局部展示图2.3.2其他辅助分析数据(1)自然要素数据集1)1:100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根据属性表整理出河西地区相关数据;2)地形特征数据集:下载了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提供的GDEMV2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并据此计算得到坡度数据;3)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提供。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17第三章农村居民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本章从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三个角度描述了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分布格局,采用单一动态度模型、双向动态度模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课题组成员姜转芳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40],出于后续分析需要,本章对其研究进行了概述。在其工作基础上,引入调整强度表征农村居民地的交换变化,补充分析了农村居民地占地比率变化以及县域尺度的农村居民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了农村居民地个体规模和形状特征及其变化,并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对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总体分布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衡量,并利用叠置分析法将农村居民地扩张数据与生态系统类型数据进行叠置分析,以探析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扩张方向。3.1总体分布河西地区的农村居民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走廊平原区(图3-1),山地高原地区少有分布,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东部较西部密集”的分布特征,且农业区农村居民地的规模较牧区和工业区更大,生态移民区的变化最为剧烈。研究时段内,农村居民地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但扩张速度与规模均有所区别。图3-1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21986年至2000年,农村居民地的变化主要出现在金塔县的羊井子湾、高台2直接对农村居民地多边形进行符号化,对全区域而言,显示效果较差。因此,设置一定的边界宽度(line=0.4)进行夸张显示,边界颜色与内部填充色相同。章节3.3中的地图均采用相同的显示方法。
本文编号:297232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概况图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14区)超过150米的人类住居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周边的园地、零星树木、小块水塘,以及其他与城镇不相连的基本建设用地[40]。具体提取方法为:(1)基于谷歌高清影像目视解译出2018年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数据,在此基础上,(2)结合Landsat影像,建立农村居民地解译标志库,(3)修改2018年数据得到2015年农村居民地数据,并利用谷歌历史高清影像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改。(4)依此类推,分别提取2010年、2005年、2000年、1995年、1990年、1986年农村居民地数据,建立1986-2018年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信息数据集。图2-2农村居民地数据局部展示图2.3.2其他辅助分析数据(1)自然要素数据集1)1:100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根据属性表整理出河西地区相关数据;2)地形特征数据集:下载了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提供的GDEMV2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数据并据此计算得到坡度数据;3)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提供。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甘肃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17第三章农村居民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本章从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三个角度描述了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分布格局,采用单一动态度模型、双向动态度模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课题组成员姜转芳已经进行了相关研究[40],出于后续分析需要,本章对其研究进行了概述。在其工作基础上,引入调整强度表征农村居民地的交换变化,补充分析了农村居民地占地比率变化以及县域尺度的农村居民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了农村居民地个体规模和形状特征及其变化,并采用重心转移模型对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总体分布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衡量,并利用叠置分析法将农村居民地扩张数据与生态系统类型数据进行叠置分析,以探析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扩张方向。3.1总体分布河西地区的农村居民地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走廊平原区(图3-1),山地高原地区少有分布,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东部较西部密集”的分布特征,且农业区农村居民地的规模较牧区和工业区更大,生态移民区的变化最为剧烈。研究时段内,农村居民地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但扩张速度与规模均有所区别。图3-1河西地区农村居民地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21986年至2000年,农村居民地的变化主要出现在金塔县的羊井子湾、高台2直接对农村居民地多边形进行符号化,对全区域而言,显示效果较差。因此,设置一定的边界宽度(line=0.4)进行夸张显示,边界颜色与内部填充色相同。章节3.3中的地图均采用相同的显示方法。
本文编号:2972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297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