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巴园子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09 20:51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城乡发展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广大村庄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特色保护类村庄这一村庄类型,为广大富有地域特色的村庄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当前,除了少数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发展较为成熟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外,大多数特色保护类村庄对于其空间的发展建设仍沿用普通村庄的方式,对于自身特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缺乏细致思考,村庄在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本土特色淡化、空间发展失衡等问题。村庄空间不仅是农业生产和村民生活的场所,它同时还传承了我国地域特色文化,彰显着独特的乡土田园魅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将村庄特色保护与空间活力发展紧密融合是目前对特色保护类村庄研究的重要问题。论文研究以探索特色保护类村庄地域特色延续和特色空间内生发展为目标,首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特色保护类村庄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特色保护类村庄有地域独特性、特色延续性、价值影响性的内涵特性,在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特色保护类村庄空间也应具备有复杂适应性的属性特征。根据村庄特征,论文分析了村庄特色要素,提出了人文历史与自然田园两种特...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意向五要素示意
和功能,将城市意象五要素与村庄具体的物质形态结合,从而建立起特色鲜明和具有明显认知意象的空间环境。2.1.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活动关系。20 世纪 50 年代,希腊建筑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Doxiadis)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研究,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观点理论,其中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道萨迪亚斯认为,人类聚居应该合理处理好人与空间的关系。他将人居看做一种空间现象,阐述了人居环境构成的五要素,包括自然、人、社会、建筑、网络。这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开端。
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均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城乡融合的过程是不断优化城乡之间各项资源要素的过程,能够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特色保护类村庄具有多元化的乡村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把握住城乡良性互动、共融发展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配置城乡间的设施,以城乡协同发展的角度协调村庄中特色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能够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与目标。2.2相关案例借鉴2.2.1国内相关案例2.2.1.1浙江桐庐县环溪村(1)案例介绍环溪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东南,距离杭州市约75公里(图2-3)。村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天子源和青源两溪流汇集于村,形成了山水环抱式的村庄格局,村名也由此而得来。环溪村建村至今已有620余年历史,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后代的集居地,村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历史建筑。[86]MCGEETG.Theemergenceofdesakotaregionsinasia:expandingahypothesis[M].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91.[87]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37(11):5-18.[88]张晖.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路径[J].学术交流,2018,297(12):124-129.图2-3环溪村在杭州市域区位示意资料来源:根据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环溪村村庄规划2013-2020年》改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北京巴园子村庄规划为例[J]. 荣玥芳,高溪. 小城镇建设. 2019(10)
[2]乡村振兴视角下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J]. 张广辉,叶子祺. 农村经济. 2019(08)
[3]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遗产特色与保护价值探析[J]. 韦宝畏,许文芳,张玉坤. 地域文化研究. 2019(03)
[4]基于信息熵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J]. 何焱洲,王成.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4)
[5]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J]. 文琦,郑殿元. 地理研究. 2019(03)
[6]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J]. 韩超,杨洁.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7]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剑河华润希望小镇为例[J]. 应媛,李向锋. 城市建筑. 2018(36)
[8]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路径[J]. 张晖. 学术交流. 2018(12)
[9]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浅析——以麻阳县小江村为例[J]. 南进军,彭黎,李陈贞,余凌云. 怀化学院学报. 2018(11)
[10]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何仁伟. 地理研究. 2018(11)
博士论文
[1]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 张莎玮.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研究[D]. 陈明曼.重庆大学 2018
[3]基于整合保护的武陵山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识别研究[D]. 李果.华中农业大学 2017
[4]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 朱彬.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 张大玉.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乡村空间规划地域性营建策略研究[D]. 陈鲁.苏州科技大学 2018
[2]传统村落价值评估研究[D]. 刘奕彤.北京建筑大学 2018
[3]贵州地区民族村落景观研究[D]. 何嘉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优化对策研究[D]. 任永甜.西北大学 2017
[5]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乡村韧性空间重构研究[D]. 谢蒙.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陕西省特色乡村规划设计研究[D]. 林德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7]阳泉市传统村落空心化形成机理及治理策略研究[D]. 理南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8]海岛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研究:舟山案例[D]. 段贝丽.浙江海洋大学 2016
[9]资源优化视角下旅游型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 薄盟.河北工业大学 2015
[10]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对策研究[D]. 王镜均.苏州科技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128295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意向五要素示意
和功能,将城市意象五要素与村庄具体的物质形态结合,从而建立起特色鲜明和具有明显认知意象的空间环境。2.1.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活动关系。20 世纪 50 年代,希腊建筑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Doxiadis)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研究,提出了“人类聚居学”的观点理论,其中首次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道萨迪亚斯认为,人类聚居应该合理处理好人与空间的关系。他将人居看做一种空间现象,阐述了人居环境构成的五要素,包括自然、人、社会、建筑、网络。这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开端。
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均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城乡融合的过程是不断优化城乡之间各项资源要素的过程,能够使得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特色保护类村庄具有多元化的乡村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应把握住城乡良性互动、共融发展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配置城乡间的设施,以城乡协同发展的角度协调村庄中特色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能够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与目标。2.2相关案例借鉴2.2.1国内相关案例2.2.1.1浙江桐庐县环溪村(1)案例介绍环溪村位于浙江省桐庐县东南,距离杭州市约75公里(图2-3)。村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天子源和青源两溪流汇集于村,形成了山水环抱式的村庄格局,村名也由此而得来。环溪村建村至今已有620余年历史,是《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后代的集居地,村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历史建筑。[86]MCGEETG.Theemergenceofdesakotaregionsinasia:expandingahypothesis[M].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91.[87]何仁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地理研究,2018,37(11):5-18.[88]张晖.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路径[J].学术交流,2018,297(12):124-129.图2-3环溪村在杭州市域区位示意资料来源:根据浙江建院建筑规划设计院《环溪村村庄规划2013-2020年》改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村庄文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北京巴园子村庄规划为例[J]. 荣玥芳,高溪. 小城镇建设. 2019(10)
[2]乡村振兴视角下不同类型村庄发展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J]. 张广辉,叶子祺. 农村经济. 2019(08)
[3]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遗产特色与保护价值探析[J]. 韦宝畏,许文芳,张玉坤. 地域文化研究. 2019(03)
[4]基于信息熵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J]. 何焱洲,王成.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4)
[5]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J]. 文琦,郑殿元. 地理研究. 2019(03)
[6]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J]. 韩超,杨洁.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7]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剑河华润希望小镇为例[J]. 应媛,李向锋. 城市建筑. 2018(36)
[8]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与我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路径[J]. 张晖. 学术交流. 2018(12)
[9]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浅析——以麻阳县小江村为例[J]. 南进军,彭黎,李陈贞,余凌云. 怀化学院学报. 2018(11)
[10]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J]. 何仁伟. 地理研究. 2018(11)
博士论文
[1]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 张莎玮.华南理工大学 2018
[2]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演化研究[D]. 陈明曼.重庆大学 2018
[3]基于整合保护的武陵山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识别研究[D]. 李果.华中农业大学 2017
[4]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的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 朱彬.南京师范大学 2015
[5]北京古村落空间解析及应用研究[D]. 张大玉.天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乡村空间规划地域性营建策略研究[D]. 陈鲁.苏州科技大学 2018
[2]传统村落价值评估研究[D]. 刘奕彤.北京建筑大学 2018
[3]贵州地区民族村落景观研究[D]. 何嘉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优化对策研究[D]. 任永甜.西北大学 2017
[5]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乡村韧性空间重构研究[D]. 谢蒙.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陕西省特色乡村规划设计研究[D]. 林德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7]阳泉市传统村落空心化形成机理及治理策略研究[D]. 理南南.中国矿业大学 2016
[8]海岛传统村落价值评价研究:舟山案例[D]. 段贝丽.浙江海洋大学 2016
[9]资源优化视角下旅游型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研究[D]. 薄盟.河北工业大学 2015
[10]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对策研究[D]. 王镜均.苏州科技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128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12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