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民航公共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11:34
中国民航事业正蓬勃发展,至2019年年末,中国民航已经实现了112个月的民航安全运营记录,实现了8068万小时的飞行安全记录(1),虽然目前来看,中国民航安全记录正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是随着运输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民航不安全事件关注度的提升,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安全事件的数量增多将引起大众的恐慌和对民航业的不信任。为解决这个问题,安全管理的概念进入了日常运营的工作中,用积极的安全管理模式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民航安全工作作出以下重要指示:“民航安全事关重大,要站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加强对我国航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2),“首先要坚持民航安全底线,对安全隐患零容忍”(3),“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4)”。这些批示充分体现出党中央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在通过对这些重要指示的研究,我了解到党中央在新时期,对民航业安全工作新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研究如何提升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文章来源】: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安全管理系统
2.1.1 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2.1.2 安全管理系统功能
2.1.3 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2.1.4 安全管理系统过程
2.2 民航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模型及应用
2.2.1 海恩法则
2.2.2 墨菲定律
2.2.3 SHELL模型
2.2.4 REASON(雷森)模型
2.2.5 风险矩阵法
2.2.6 危险源识别法
第三章 中国民航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及成效
3.1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和发展说明
3.2 我国带头签署国际民航公约
3.3 中国民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成
3.4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效初显
第四章 中国民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不足之处
4.1 安全法规标准不完善
4.2 风险管理环节薄弱
4.2.1 危险源识别滞后
4.2.2 风险分析不到位
4.2.3 “亡羊补牢”模式使民航安全管理陷入被动
4.3 局方管理模式亟待更新
4.3.1 传统管理模式侧重点已经与时代脱节
4.3.2 督促安全责任落实工作开展困难
4.4 航空运营人安全文化建设不充分
4.4.1 标准执行不到位
4.4.2 内部考核制度不完善
4.4.3 培训不及时不充分
4.4.4 员工安全报告工作不主动
第五章 提升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5.1 着力健全安全法规标准
5.1.1 着眼行业内部,建设与时俱进的规章制度
5.1.2 立足中国国情,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5.2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从源头治理
5.2.1 加强危险源识别和分析
5.2.2 严格管控运行风险
5.2.3 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系统效能
5.3 完善局方监督管理模式
5.3.1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5.3.2 统一监管标准,落实安全责任
5.4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5.4.1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
5.4.2 完善运营人内部考核制度
5.4.3 建立沟通文化
5.4.4 建立及时有效的培训制度
5.4.5 建立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J]. 冯正霖. 民航管理. 2020(01)
[2]论新形势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J]. 殷勇. 化工管理. 2020(01)
[3]关于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的思考[J]. 黄武. 民航管理. 2019(11)
[4]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民航安全监管体系[J]. 王珍发. 民航管理. 2019(10)
[5]飞行中人的因素防控体系研究[J]. 孟斌. 民航管理. 2019(09)
[6]党建创新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初探[J]. 刘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07)
[7]“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的“课程思政”改革——以《民航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例[J]. 林泉. 民航管理. 2019(05)
[8]探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营[J]. 范有为,陈彬,王文静. 化工管理. 2019(14)
[9]浅谈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于航,杨烛川,龙显忠,王绍伟,张旭,程玮鑫,李帅锋,李智,李丹. 民航管理. 2019(02)
[10]强化政治担当 狠抓三基建设 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J]. 李健. 民航管理. 2019(01)
本文编号:3163397
【文章来源】: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安全管理系统
2.1.1 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2.1.2 安全管理系统功能
2.1.3 安全管理系统要素
2.1.4 安全管理系统过程
2.2 民航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模型及应用
2.2.1 海恩法则
2.2.2 墨菲定律
2.2.3 SHELL模型
2.2.4 REASON(雷森)模型
2.2.5 风险矩阵法
2.2.6 危险源识别法
第三章 中国民航公共安全管理的发展及成效
3.1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和发展说明
3.2 我国带头签署国际民航公约
3.3 中国民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成
3.4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效初显
第四章 中国民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不足之处
4.1 安全法规标准不完善
4.2 风险管理环节薄弱
4.2.1 危险源识别滞后
4.2.2 风险分析不到位
4.2.3 “亡羊补牢”模式使民航安全管理陷入被动
4.3 局方管理模式亟待更新
4.3.1 传统管理模式侧重点已经与时代脱节
4.3.2 督促安全责任落实工作开展困难
4.4 航空运营人安全文化建设不充分
4.4.1 标准执行不到位
4.4.2 内部考核制度不完善
4.4.3 培训不及时不充分
4.4.4 员工安全报告工作不主动
第五章 提升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5.1 着力健全安全法规标准
5.1.1 着眼行业内部,建设与时俱进的规章制度
5.1.2 立足中国国情,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5.2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从源头治理
5.2.1 加强危险源识别和分析
5.2.2 严格管控运行风险
5.2.3 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系统效能
5.3 完善局方监督管理模式
5.3.1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
5.3.2 统一监管标准,落实安全责任
5.4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5.4.1 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
5.4.2 完善运营人内部考核制度
5.4.3 建立沟通文化
5.4.4 建立及时有效的培训制度
5.4.5 建立员工安全报告和反馈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J]. 冯正霖. 民航管理. 2020(01)
[2]论新形势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J]. 殷勇. 化工管理. 2020(01)
[3]关于民航空管安全信息管理的思考[J]. 黄武. 民航管理. 2019(11)
[4]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民航安全监管体系[J]. 王珍发. 民航管理. 2019(10)
[5]飞行中人的因素防控体系研究[J]. 孟斌. 民航管理. 2019(09)
[6]党建创新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初探[J]. 刘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07)
[7]“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的“课程思政”改革——以《民航安全法规与标准》为例[J]. 林泉. 民航管理. 2019(05)
[8]探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营[J]. 范有为,陈彬,王文静. 化工管理. 2019(14)
[9]浅谈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于航,杨烛川,龙显忠,王绍伟,张旭,程玮鑫,李帅锋,李智,李丹. 民航管理. 2019(02)
[10]强化政治担当 狠抓三基建设 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J]. 李健. 民航管理. 2019(01)
本文编号:31633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16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