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基于精益生产的ZF公司液力缓速器新产线的运营优化

发布时间:2021-07-30 06:16
  本论文结合了精益生产理论和新产线运营优化的相关方法,对ZF公司液力缓速器新产线的投产和持续改善进行了优化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确保新产线项目启动时同步导入精益生产,减少新产线投产后的浪费,保证新产线在安全、质量、效率、交付期、柔性化等方面有良好的绩效表现。本论文首先介绍了ZF公司的概况、主要产品和生产现状,对现有产线在投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回顾现有产线规划不足之处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说明对液力缓速器新产线导入精益生产的必要性。接下来结合液力缓速器新产线的项目,提出了新产线精益优化的准则和总体思路,然后进行具体的精益优化方案的阐述,在量产之前是基于价值流设计的规划研究,对新产线的整个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包含过程链的规划、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优化、精益物流的规划等,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了精益生产的相关方法,比如线平衡、标准化作业、循环补料等。与此同时,从5S和目视化、TPM、日常管理等方面对新产线的现场持续改善进行阐述,确保新产线的精益生产不会半途而废。最后,简单描述ZF公司新产线精益生产实施保障的要素,从组织结构、领导力、企业文化、关键绩效指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确...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精益生产的ZF公司液力缓速器新产线的运营优化


现场活动的三种形式

平面布局,形式,生产量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0在精益生产方式中,比较流行的说法为7大浪费的定义。最初,大野耐一结合丰田的现场实际总结了七个类别的主要浪费,如图2.2所示,即过度生产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缺陷的浪费;过度加工或过程冗余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现如今,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浪费命名和归类的差异,但核心思想还是来源于大野耐一的七种浪费的定义。第一种是过度生产的浪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生产量多于客户需求量;另一种是过早或过快的生产,生产量是正好的,但是超过需要的过早时间内完成生产也是浪费。第二种浪费是库存的浪费,外购件、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库存过多。第三种是缺陷的浪费,也就是返工和报废的浪费,生产出来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处理或者报废处理,影响产出,增大各项成本。第四种是过度加工或过程冗余的浪费,指无助于工序或加工品精度的不必要的加工行为,也就是对最终产品或服务不增加价值的工艺流程。比如过大的生产能力、设备、批量流动、不必要的精加工等。第五种是搬运的浪费。指不符合准时化生产原则的搬运作业是浪费,搬运是不产生任何增值的。比如以工艺为中心的平面布局,多余的叉车、空间,过大的工位器具等。第六种是动作的浪费。是指作业中不产生产品或服务附加价值的人的动作或机械设备的动作。比如走动,过度的弯腰、转身动作,找工具忙乱,物料或设备太远等。第七种是等待的浪费。当两个关联要素间未能完全同步时,所产生的空闲时间。比如人等机,机等人,人等人,负荷不均,故障停机等。图2.2七种浪费的形式

基于精益生产的ZF公司液力缓速器新产线的运营优化


ToyotaWay的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精益线平衡的手工组装产线设计与应用[J]. 王卓.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6)
[2]精益时代的汽车线边物流规划与发展[J]. 王玉.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9(10)
[3]采埃孚:加速中国商用车自动化发展[J]. 王作函.  商用汽车. 2019(09)

硕士论文
[1]ZH公司精益管理优化设计研究[D]. 刘娇.河北工程大学 2019
[2]YCZB公司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盛蜀鹃.西北大学 2019
[3]SX公司H产品生产线精益生产改进研究[D]. 李斌.吉林大学 2019
[4]基于精益思想的MH公司ECO项目生产系统优化研究[D]. 杨君浩.吉林大学 2019
[5]精益生产在长春富维安道拓公司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 王铁.吉林大学 2018
[6]A汽车零部件企业精益设计的实践研究[D]. 陈睿.天津大学 2018
[7]DFAC公司柔性化变速箱(MT)生产线设计与优化研究[D]. 古炜.华中科技大学 2017
[8]精益生产在E变速箱公司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蔡培明.东华大学 2017
[9]A公司精益生产管理的改善策略研究[D]. 邓雅文.华南理工大学 2016
[10]基于价值流图的SJ公司生产线优化[D]. 王立诚.天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10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310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