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建筑柔性界面的分析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12:12
  在建筑理论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中,建筑界面逐渐出现了更复杂多元的形态表达,同时也在空间中营造出丰富的效果,不断呈现出的建筑界面体现柔性特质的作品,引导或改变人在空间中的感知。其界面本身与建筑空间形态传达出一种柔和的视觉感知,且建筑空间往往展现出独特的模糊性、透明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统一将这种界面形式归纳为柔性界面。近些年以“柔性边界”与“柔性界面”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文章逐渐涌出,这说明建筑“柔性界面”的概念是被普遍认可的。本文对于建筑柔性界面的分析与探究,总起于认识观的问题。目前,我们对其认知特点、对柔性界面的分析还处在表层认识方面。论文基于对知觉现象学等相关理论的已有研究,结合具体建筑案例,以“概念构建——特性分析——形态表达——空间营造效果——空间中的建构方法”为研究脉络,对柔性界面在建筑中的形态表达以及空间中的营造效果进行分析论述,得以更全面深入地认知建筑柔性界面的概念,并推演出柔性界面在建筑空间中的建构方法。论文首先对“柔性”概念做出了阐释,并具体地对建筑柔性界面做出系统的定义;对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现象学以及视知觉理论进行概述,进而通过对认知建筑柔性界面与相关理论的关联性进行...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建筑柔性界面的分析与探究


空间的柔性限定

建筑柔性界面的分析与探究


“柔”的基本理

特性图,柔性,界面,特性


第2章柔性界面的特性与相关理论解析15间中存在边界提示物,在二维面域上的物质形态是残缺的界面,界面边缘或形态有模糊;柔性界面残缺性的核心在于其形态所具有的视觉思维的唤起和广泛诱导的可能,这种残缺界面所营造的空间唤醒了体认者的视觉思维,并引导其多维度与方向的提示。在形的立场和形的动势引导下,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残缺但有界面功能的“柔性”界面(图2-3b)。2.2.2.2界面可变性对于建筑空间来说,空间的位置是可确定的,但是空间的边界由界面的存在而限定,由此,可移动、可变化的柔性界面组织方式可影响建筑空间的变化,以及视觉感知的变化,可变可移动的界面会营造即时变化的建筑动态空间。例如可开启的窗、光影的变幻、流动的水幕等;还有一系列纵向可移动的临时性弱分隔,如传统建筑寝殿中的幔帐、屏风等都体现柔性界面的可变性。西方古典建筑内部空间可根据柱子的疏密程度、粗细程度、形式、高低不同,从而划分主次空间(图2-4)。柔性界面具有可手动的可变性,奥地利Kiefer科技展厅在内层玻璃界面外(图2-5),通过白色的金属遮阳折叠板,随时改变界面的空间形态组合,体现了界面的可变性。竖向折叠的遮阳板单元连续排列,具有空间感。其通过动力机制与环境要求,随机变换的折叠组合形式如动态雕塑般创造丰富的柔性界面表情与视觉形态。a.界面塑性b.界面残缺性图2-3柔性界面的特性(来源:作者自绘)a.帕提农神庙平面柱廊b.神庙剖面图2-4不同柱列形式划分不同空间(来源:《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第35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建筑空间中自由不确定性的传统与营造策略[J]. 王丽洁,郑凯.  新建筑. 2019(01)
[2]佛光寺的启示——一种现实理想空间范式[J]. 李兴钢.  建筑学报. 2018(09)
[3]隐匿的前廊——佛光寺东大殿的空间性[J]. 冯路.  建筑学报. 2018(09)
[4]何为空间的句法?作为界面的建筑及其设计[J]. John Peponis.  世界建筑导报. 2018(01)
[5]建筑动态空间初探——对建筑空间在动态条件下的再认识[J]. 严云波.  新建筑. 2017(03)
[6]哈迪德近期作品的空间分形现象[J]. 王一涵,刘松茯.  新建筑. 2017(02)
[7]诗意的流动——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空间操作方法解析[J]. 卢文华.  新建筑. 2016(06)
[8]套叠空间的认知与塑造[J]. 孙莹.  新建筑. 2016(01)
[9]身体和空间:关于半透明性的对谈[J]. 王骏阳,冯路.  建筑师. 2015(05)
[10]一次空间的实验:从桃花源画廊到古根海姆博物馆[J]. 王为.  建筑师. 2014(05)

博士论文
[1]当代西方建筑空间形态泛视觉化与审美感知研究[D]. 王一涵.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2]基于视知觉动力理论的非欧建筑形态审美研究[D]. 李闽川.东南大学 2016
[3]内外之中间领域作为建筑界面的形式操作[D]. 李静波.重庆大学 2015
[4]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形态生成[D]. 林秋达.清华大学 2014
[5]民族根生性视域下的日本当代建筑创作研究[D]. 单琳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6]当代西方建筑符号的审美研究[D]. 张曼.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基于城市公共空间构成的建筑界面设计研究[D]. 罗景文.华南理工大学 2019
[2]日本当代建筑空间界面研究[D]. 詹越.天津大学 2018
[3]建筑“负空间”与界面构成设计研究[D]. 李舒航.湖南大学 2017
[4]基于建筑现象学的博物馆体验式内部空间研究[D]. 刘雅仪.华南理工大学 2016
[5]中国传统建筑檐廊空间及其应用的分析研究[D]. 赵倩倩.南京大学 2016
[6]基于感知需求的当代建筑空间的不确定性研究[D]. 史付存.湖南大学 2016
[7]大学校园建筑空间模糊设计研究[D]. 张弥弘.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8]“界面关系”与“限定方式”在建筑过渡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 郭靖.东北师范大学 2015
[9]当代建筑透明表皮的表现手法研究[D]. 王慧芬.重庆大学 2015
[10]伊东丰雄建筑作品的弱意象性解读[D]. 袁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85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485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