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构造煤瓦斯吸附、解吸与扩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6:29

  本文关键词:构造煤瓦斯吸附、解吸与扩散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构造煤的高吸附、快速解吸、低强度和低渗透性的特性是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造成矿井瓦斯含量测算不准、突出预测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测定误差的重要原因,也是构造煤发育区煤层气难开发的直接原因。鉴于此,本文以中煤阶不同变质程度的原生结构煤及其共生构造煤的实验煤样为研究核心,通过低温氮吸附、甲烷等温吸附和解吸实验,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从不同煤体结构的孔隙结构差异、吸附和解吸特性的不同、以及煤粒瓦斯扩散模型的角度,对构造煤吸附、解吸和扩散理论开展实验和模型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揭示了煤中低分子化合物是影响煤孔隙结构的重要因素。构造煤的形成过程中,生成并保存了大量的低分子化合物,与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的饱和烃含量稍低,极性芳烃化合物含量高得多,低分子化合物含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小,造成构造煤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实验发现随着固定碳的增加,从肥煤到焦煤,微孔的比表面积比和孔容比都有所降低,而中孔与之相反,小孔的比表面积比和孔容比先降低后增高。低分子化合物以游离态、吸附态和固溶态囿于构造煤大分子结构中,改造了构造煤孔隙结构的形态的孔径分布。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煤的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煤对瓦斯的吸附性能。(2)阐明了煤体结构对煤的孔隙结构和吸附解吸有重要影响。前人已指出构造煤对孔隙结构有一定的改造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煤体结构的低温氮吸附试验发现,各孔径段的孔容比与比表面积比是不对应的,特别是微孔的孔容较小,但是比表面积较大。与原生结构煤相比,共生构造煤在各阶段孔容和比表面积都有所增加。煤储层孔隙是瓦斯的主要聚集场所,而且也是其运移通道;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体的瓦斯含量,而且对解吸和扩散也有重要影响。(3)验证了构造煤的吸附常数与原生结构煤相比有着显著不同。前人已指出煤体结构是影响煤吸附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验发现构造煤等温吸附常数a、b值明显大于共生的原生结构煤。温度对于煤的吸附能力起着消极作用,煤体的吸附能力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煤体结构在不同的温度有着不同的吸附特征,原生结构煤较共生构造煤表现较为明显。构造煤的极限吸附量a值比共生的原生结构煤的极限吸附量要大,这表明,构造煤的比表面积应该比共生的原生结构煤的大,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不同的煤体结构,在等温条件下,构造煤煤样的b值大于原生结构煤。(4)认为煤的扩散系数不是常数,揭示了构造煤瓦斯动扩散系数具有衰减特性,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动扩散系数有明显的不同。众多学者对煤体瓦斯扩散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多基于经典扩散模型,仍不能精确描述煤粒瓦斯全时扩散过程。本文通过新模型计算出初始扩散系数D0和动扩散系数衰减系数β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不同变质程度、不同粒度、不同煤体结构对煤样的D0和β的影响,得出了构造煤的初始扩散系数D0大于原生结构煤,整体上粒度为0.5-1.0mm的煤样的初始扩散系数D0大于粒度为0.25-0.5mm的煤样,整体上变质程度为肥煤的平顶山煤样的初始扩散系数D0大于变质程度为贫瘦煤的鹤壁的煤样的结论。这对于瓦斯含量的测定以及煤层气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构造煤 孔隙结构 瓦斯特性 扩散 动扩散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12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4-26
  • 1.2.1 构造煤特性14-17
  • 1.2.2 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17-19
  • 1.2.3 瓦斯吸附机理研究19-24
  • 1.2.4 瓦斯吸附-扩散特性研究24-26
  •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26-29
  • 1.4.1 研究目的26-27
  • 1.4.2 研究内容27
  • 1.4.3 技术路线27-28
  • 1.4.4 主要创新点28-29
  • 2 构造煤的孔隙结构实验研究29-39
  • 2.1 引言29-30
  • 2.2 样品及实验30-32
  • 2.2.1 样品采集及及研究区地质背景30-31
  • 2.2.2 样品特征31-32
  • 2.2.3 实验方法32
  • 2.3 实验结果分析32-38
  • 2.3.1 低温氮吸附试验结果33
  • 2.3.2 构造煤的孔隙类型33-34
  • 2.3.3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关系34-35
  • 2.3.4 孔容与孔径分布关系35-36
  • 2.3.5 低分子化合物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36-38
  • 2.5 本章小结38-39
  • 3 构造煤瓦斯吸附/解吸实验研究39-51
  • 3.1 引言39
  • 3.2 吸附/解吸实验39-42
  • 3.2.1 样品采集39-40
  • 3.2.2 实验原理40
  • 3.2.3 实验方法40-41
  • 3.2.4 实验结果41-42
  • 3.3 实验结果分析42-50
  • 3.3.1 吸附常数的测定42-43
  • 3.3.2 温度对煤吸附性能的影响43-45
  • 3.3.3 温度与吸附常数的关系45-47
  • 3.3.4 不同煤体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47-48
  • 3.3.5 吸附量与解吸量关系分析48-50
  • 3.4 本章小结50-51
  • 4 煤粒瓦斯扩散特性及动扩散系数新模型的应用51-67
  • 4.1 引言51-52
  • 4.2 煤粒瓦斯扩散规律探讨52-55
  • 4.2.1 气体扩散的基本概念52-53
  • 4.2.2 国内常用的瓦斯扩散规律分析53-54
  • 4.2.3 煤粒瓦斯扩散经典模型54-55
  • 4.3 构造煤瓦斯解吸实验55-57
  • 4.3.1 实验条件55-56
  • 4.3.2 实验样品特征56-57
  • 4.3.3 吸附常数的测定57
  • 4.4 煤粒瓦斯扩散的动扩散系数新模型57-59
  • 4.4.1 经典模型常扩散系数57
  • 4.4.2 动扩散系数新模型57-58
  • 4.4.3 实验检验动扩散系数新模型的精度58-59
  • 4.5 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恒温扩散时D_o和 β 随压力的变化规律探讨59-65
  • 4.5.1 不同变质程度的D_o、β 与压力的关系60-62
  • 4.5.2 不同煤粒粒度的D_o、β 与压力的关系62-63
  • 4.5.3 不同煤体结构的D_o、β 与压力的关系63-65
  • 4.6 本章小结65-67
  • 5 结论与展望67-69
  • 5.1 结论67-68
  • 5.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7
  • 作者简介77-79
  • 学位论文数据集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代勇,李小明,魏迎春,张守仁;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热解成烃特征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4期

2 王向浩;王延斌;高莎莎;洪鹏飞;张美娟;;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孔隙结构及吸附性差异[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3 简阔;张玉贵;赫少攀;高然超;;构造煤甲烷吸附表面能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年01期

4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钰魁;构造煤瓦斯吸附、解吸与扩散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严康;山阳井田原生结构煤与软煤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高然超;基于吸附势理论的构造煤甲烷吸附/解吸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成林;构造煤地球物理响应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高飞;构造煤微观结构与甲烷吸附相关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构造煤瓦斯吸附、解吸与扩散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75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