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力学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2:03

  本文关键词: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力学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然界的动、植物等生物体大多是软材料组成的,而水凝胶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具有特殊结构的软材料,这种软材料是由充满水的三维高分子网络组成的。由于具有与生物组织的相似性、典型的响应性和溶胀性等一系列的特殊性质,水凝胶在药物传递系统、组织工程、电子传感和效应器件设计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水凝胶的力学特性较差,这使得水凝胶的应用被限制于那些对水凝胶的力学特性要求不高的地方,如药物传递系统,吸水材料等。虽然水凝胶和生物体组织和器官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然而填补合成的水凝胶和天然生物组织的水凝胶之间性能上的差距和并扩展水凝胶在生物体承载系统上的应用范围,仍然是一个很关键的课题。因此,研究水凝胶的力学行为对于扩展水凝胶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热力学框架、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以及高分子理论,我们首先制备了高力学强度和韧性的海藻酸钙/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单网络的藻酸钙离子交联水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共价交联的水凝胶。然后,研究了水凝胶在低温条件-6℃到-45℃范围内的一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水凝胶相比,海藻酸钙/聚丙烯酰胺双网络水凝胶在常温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力学特性。当温度降低到-6℃到-10℃,水凝胶开始变白,此时水凝胶的模量发生了显著的上升变化。但水凝胶整体上的力学行为和常温下较为相近。当温度降到-25℃时,水凝胶开始变得非常坚硬和展现出良好的塑性。当温度降到-50℃时候,屈服现象开始消失,代替的是水凝胶变得脆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往冰中掺入少量的高分子网络,却能让冰从脆性转化为韧性。基于水凝胶这种低温力学行为,水凝胶的应用领域将被扩展。另外一方面,基于模仿软骨的结构,制备了纤维增强水凝胶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沿垂直于纤维方向拉伸时复合材料薄膜的力学行为,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得到了纤维增强型PAAm水凝胶中纤维的屈曲临界伸长比。含水量高达90wt%在低温条件下展现出的高强度,高延展性,以及能承受较高的压力载荷和各种弯曲、扭转、打结等大变形的特性,将会扩展水凝胶材料在低温领域的应用价值。另外,纤维增强水凝胶基复合材料的屈曲力学行为研究,对于软骨替代材料的设计和损伤预判起到了一定理论支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凝胶 力学行为 低温 塑性 弹性纤维 屈曲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8.17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水凝胶材料概述11-15
  • 1.1.1 水凝胶材料的基本概念11-12
  • 1.1.2 水凝胶材料的分类12-13
  • 1.1.3 软骨组织的力学特性13-14
  • 1.1.4 软骨替代材料—水凝胶14-15
  • 1.2 水凝胶材料常用制备方法15-17
  • 1.2.1 化学交联方法15-16
  • 1.2.2 物理交联方法16-17
  • 1.3 水凝胶材料的功能和应用17-19
  • 1.3.1 伤口修复(Wound Dressing)17-18
  • 1.3.2 器件设计(Sensors and Actuators)18
  • 1.3.3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18
  • 1.3.4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18-19
  • 1.3.5 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19
  • 1.4 水凝胶材料力学特性研究现状19-22
  • 1.4.1 滑动交联水凝胶(Slide-ring hydrogels)20
  • 1.4.2 纳米复合水凝胶(Nanocomposite hydrogels)20-21
  • 1.4.3 双网络水凝胶(Double network hydrogels)21-22
  • 1.5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22-24
  • 第2章 单、双网络水凝胶材料和纤维增强水凝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24-29
  • 2.1 Alginate/PAAm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24-26
  • 2.1.1 试剂和实验仪器24
  • 2.1.2 合成步骤24-26
  • 2.2 PAAm单网络水凝胶的制备26-27
  • 2.2.1 试剂和实验仪器26
  • 2.2.2 合成步骤26-27
  • 2.3 Alginate单网络水凝胶的制备27-28
  • 2.3.1 试剂和实验仪器27
  • 2.3.2 合成步骤27-28
  • 2.4 纤维增强水凝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28
  • 2.4.1 原料和试剂28
  • 2.4.2 合成步骤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水凝胶的低温力学研究29-45
  • 3.1 引言29-30
  • 3.2 实验30-37
  • 3.2.1 低温单轴压缩实验30-33
  • 3.2.2 低温SEM扫描观察实验33-36
  • 3.2.3 水凝胶相转变实验以及DSC测试36-37
  • 3.3 数据分析和讨论37-42
  • 3.4 用途和意义42-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纤维增强水凝胶基复合材料的纤维屈曲行为研究45-57
  • 4.1 引言45-46
  • 4.2 单轴拉伸测试46-53
  • 4.3 理论建模和分析53-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57-60
  • 5.1 总结57-58
  • 5.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6
  • 作者简历66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兴仁;海藻及海藻酸的性质和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1982年03期

2 任丽;陈晓凤;;聚吡咯/海藻酸钙导电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精细化工;2008年12期

3 包永华;董明盛;;液芯海藻酸钙包囊固定化技术[J];中国酿造;2008年21期

4 俞定安;海藻酸钙固定化产黄青霉菌株的形态学及其在青霉素发酵上的应用[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7年01期

5 杨励生;曹淑娟;;提高海藻酸钙凝胶球强度的试验[J];江苏食品与发酵;1988年03期

6 衣洪福;任东文;包德才;雄鹰;姚文艳;王为;马小军;;放射自显影海藻酸钙栓塞微球的制备[J];功能材料;2006年12期

7 吴文果;黄晓楠;王士斌;妮莎;刘源岗;;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8 王华明;王旭伟;卢凌彬;林承跃;;海藻酸钙软骨材料的凝胶化过程研究[J];化工科技;2009年03期

9 金离尘;海藻纤维(Alginate Rayons)[J];纺织导报;1988年14期

10 刘丹;王鹏程;刘昕;李明光;齐宪荣;;多柔比星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载药、释药性质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陈立仁;;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军;刘小培;孙希孟;曹少魁;;温度响应杂化海藻酸钙微球的智能性药物释放[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徐飞海;王士斌;侯越;黄晓楠;翁连进;;海藻酸钙/聚组氨酸微胶囊体外释放性能的初步考察[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许培;王翔;;海藻酸钙水凝胶微球悬浮液的流变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成洪波;应方微;魏花;李志;;兔眼球后注射海藻酸钙—壳聚糖—海藻酸钙微囊的组织相容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许培;王翔;;海藻酸钙水凝胶微球悬浮液与全血的流变学性质比较[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王敬花;陈龙煈;孟祥英;孙红;赵修松;;海藻酸钙多孔结构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冯仁蕊;欧阳五庆;赵元;;二氢吡啶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制备工艺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喻翠云;殷博成;柳明;程巳雪;卓仁禧;;海藻酸钙微粒给药体系对抗肿瘤药物的缓释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张争争;石军;齐雯妍;曹少魁;;高浓度CO_2下海藻酸钙/CaCO_3仿生矿化微球的可控[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张莉 周静;我市企业一专利喜获国家特别金奖[N];泰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荣晶晶;凝血酶-海藻酸钙复合介入栓塞止血剂的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郝晓丽;海藻酸钙冻干膜及海藻酸钙基互穿网络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3 刘袖洞;膜乳化内部凝胶化过程及海藻酸钙凝胶珠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陈益清;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离子取代凝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谭荣伟;海藻酸基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涛;海藻酸钙敷料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黄权林;锶铁氧体/海藻酸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闻林刚;基于配位作用的海藻酸镧纤维的制备[D];东华大学;2016年

4 饶平;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力学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刘燕华;生物纤维素/海藻酸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6 吴燕;海藻酸铜纤维结构性能及抗菌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袁磊;半乳糖化壳聚糖/海藻酸钙肝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阳;基于海藻酸钙水凝胶的多层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许有威;海藻酸微胶囊作为脂溶性药物缓(控)释载体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10 宋亦超;膜乳化法制备具有显影和载药功能的海藻酸钙微球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双网络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力学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85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