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羟基三唑缩水甘油醚预聚物的合成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多羟基三唑缩水甘油醚预聚物的合成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羟基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作为聚氨酯体系中的扩链交联剂可以很好地改善聚氨酯的力学及其他性能。另一方面,自2001年Sharpless提出“点击化学”的概念以来,通过叠氮基团与炔基反应生成1,2,3-三唑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多,1,2,3-三唑结构在高分子材料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研究含有三唑结构的多羟基化合物对研究先进的聚氨酯及其功能材料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将含残余氯的工业级叠氮缩水甘油醚预聚物(GAP)充分叠氮纯化使其无氯残余,之后通过纯GAP与1,4-丁炔二醇(BOZ)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三唑结构的多羟基化合物——4,5-二羟甲基-1,2,3-三唑缩水甘油醚预聚物(GTP)。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元素分析、热失重(TG)以及高效液相色谱-飞行质谱联用(HPLC-ESI-Q-TOF-MS)对GTP与GAP进行了精细的定量分析。研究证实了GTP的合成,确定了工业级GAP氯含量为3.39%,纯GAP平均聚合度为3.71,数均分子量为443.29 g/mol,GTP平均聚合度为3.95,数均分子量为806.75 g/mol。使用聚四氢呋喃(PTMG),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物,再分别添加GTP与丙三醇作为扩链交联剂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PU-X与PU-0。考察了PU-X与PU-0的溶胀行为、力学性能与热分解行为。研究表明添加了GTP的PU-X的交联点间分子量(3.1?104 g/mol)远高大于PU-0(2.25?103 g/mol);PU-X的拉伸断裂应力(3.37 MPa)与断裂拉伸应变(1658%)均高于PU-0的拉伸断裂应力(1.55MPa)与断裂拉伸应变(1472%);PU-X的硬段热降解峰值(383.0℃)高于PU-0的硬段热降解峰值(351.5℃)。
【关键词】:1 3-偶极环加成反应 聚氨酯 1 2 3-三唑 扩链交联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3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与点击化学简介10-12
- 1.2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简介12-13
- 1.3 聚氨酯扩链交联剂简介13-14
- 1.4 1,2,3-三唑结构在聚氨酯中的应用14-17
- 1.4.1 1,2,3-三唑作为聚氨酯中的光稳定剂15
- 1.4.2 1,2,3-三唑作为聚氨酯中的硬段结构15-16
- 1.4.3 1,2,3-三唑作为连接基团在聚氨酯中的应用16
- 1.4.4 1,2,3-三唑在超支化聚氨酯中的应用16-17
-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意义17-18
- 第2章 低聚叠氮缩水甘油醚的纯化、分析与表征18-38
- 2.1 引言18
- 2.2 实验部分18-19
- 2.2.1 试剂与仪器18-19
- 2.2.2 实验过程19
- 2.3 分析与表征19-37
- 2.3.1 红外光谱分析19-20
- 2.3.2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20-23
- 2.3.3 引发剂的确定23-26
- 2.3.4 核磁共振定量碳谱分析26-28
- 2.3.5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28-29
- 2.3.6 核磁共振氮谱分析29-30
- 2.3.7 紫外光谱分析30-32
- 2.3.8 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32-35
- 2.3.9 元素分析35
- 2.3.10 热失重分析35-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多羟基三唑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表征38-56
- 3.1 引言38
- 3.2 实验部分38-46
- 3.2.1 试剂与仪器38-39
- 3.2.2 反应条件的讨论39-46
- 3.2.3 实验方案的确定46
- 3.3 分析与表征46-55
- 3.3.1 红外光谱46-47
- 3.3.2 紫外光谱47-48
- 3.3.3 核磁共振定量碳谱48-50
- 3.3.4 核磁共振氮谱50-51
- 3.3.5 核磁共振氢谱51-52
- 3.3.6 元素分析52
- 3.3.7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52-53
- 3.3.8 热失重53-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4章 多羟基三唑缩水甘油醚预聚物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应用56-66
- 4.1 引言56
- 4.2 实验部分56-57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56
- 4.2.2 实验过程56-57
- 4.3 分析与表征57-65
- 4.3.1 红外光谱的结果与讨论57-58
- 4.3.2 溶胀实验58-59
- 4.3.3 PU的力学性能59-63
- 4.3.4 TG结果与分析63-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与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羽梧;张超灿;王颖;董世华;;一步法合成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2 李贺敏,金华,朱红军;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的合成[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5年02期
3 韩世民;王伟;薛金强;张得亮;刘飞;王连心;尚丙坤;;缩水甘油醚硝酸酯合成研究[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年05期
4 周兆贤,胡耿源,陈春明,林泽深,英建耀;醇和酚的缩水甘油醚的合成[J];精细化工;1989年05期
5 梁平辉;;用于织物整理的缩水甘油醚系列产品[J];合成纤维工业;1993年02期
6 唐正贵;张车文;乐以伦;;一步合成二缩水甘油醚[J];合成化学;1993年04期
7 梁平辉;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应用[J];辽宁化工;1995年03期
8 梁平辉;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应用[J];热固性树脂;1995年04期
9 赵国钧;二环氧缩水甘油醚一步合成法的改进[J];陕西化工;1995年02期
10 曲荣君,刘庆俭,王春华,胡海春;杂原子聚合物冠醚研究Ⅲ.多胺交联甘油双缩水甘油醚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平辉;;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合成与应用综述[A];第六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5年
2 梁平辉;;高纯度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的分离制备[A];第七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3 聂慧;刘和文;;用作基因转移的超支化缩水甘油醚-氨基苯硼酸配合物[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周飞;邓剑如;蒋卫和;屈铠甲;;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A];第十三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丽丽;巨雪霞;刘茵;王琴;;4,4'-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值测定方法的探讨[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但年华;曾睿;但卫华;王亮;林海;关林波;王康建;米贞健;;丙三醇缩水甘油醚改性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7 棘云飞;李永强;;对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的研制[A];第十三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笔武;;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光敏预聚物的合成[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丛海涛;薛伟;陆冲;程树军;;含氟缩水甘油醚的合成与表征[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玉芳;朱箭;王斌;曹学伟;徐晓轩;;双酚A和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振动谱的理论和实验比较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学友;透视欧盟罐头包装材料安全计量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婷;富勒烯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及其Pb/Cu盐的合成与热稳定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栋淋;多羟基三唑缩水甘油醚预聚物的合成与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彭全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4年
4 周飞;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陈春凤;系列缩水甘油醚类β-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6 胡冲;基于Click反应的聚叠氮缩水甘油醚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郭宏;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胶原多肽反应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8 张国辉;聚酰胺固化剂和缩水甘油醚稀释剂合成及改性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红星;四酚基乙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的合成[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张明伟;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及侧链双键的环氧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多羟基三唑缩水甘油醚预聚物的合成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9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