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功能化聚烯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22:07

  本文关键词:功能化聚烯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聚烯烃的功能化因其在非极性聚烯烃材料的改性和应用拓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功能化聚烯烃接枝共聚物是聚烯烃功能化的目标产物之一,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偶合接枝法、引发接枝法和直接接枝法。本文利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聚烯烃为主链、聚苯乙烯(PS)为支链的功能化聚烯烃接枝共聚物EVAL-g-PS,并对其在有序多孔聚合物薄膜材料以及聚烯烃共混物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1)通过对EVA的水解得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将所得侧链羟基进行基团转化得到大分子引发剂EVAL-Br,进而引发苯乙烯的ATRP聚合制备出一系列功能化聚烯烃接枝共聚物EVAL-g-PS。利用高温核磁共振氢谱(1H NMR)、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确证了它们的分子链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LDPE/PS)以及EVA/PS共混物样品的断面形貌进行观察,证明EVAL-g-PS接枝共聚物是上述两个共混体系的良好共混相容剂,可以有效地改善两种互不相容聚合物材料的表面能,进而实现共混材料的均一化和高性能化。(3)首次以EVAL-g-PS为成膜材料,利用静态呼吸图法成功地制备出有序微孔聚合物薄膜或微球,并系统研究了有机溶剂、聚合物浓度以及成膜氛围对结构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其孔径大小的影响。对微孔聚合物薄膜进行紫外交联处理,并通过静态水接触角测试结果确证了聚合物薄膜润湿性的改善。实验结果表明:在10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为20 h,可通过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的苯乙烯ATRP聚合得到的接枝共聚物EVAL-g-PS (Mn=3.8-11.8×104 g/mol, PDI=2.31-4.66)。 EVAL-g-PS共聚物可以作为良好的相容剂在LDPE/PS和EVA/PS共混体系中得到应用。该接枝共聚物可在CHCl3溶剂中,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95%的条件下,利用静态呼吸图法制备得到有序微孔薄膜材料,其平均孔径为2.4-3.8μm,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烯烃功能化 接枝共聚物 共混相容剂 微孔聚合物薄膜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3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前言8-21
  • 1.1 引言8
  • 1.2 功能化聚烯烃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研究进展8-17
  • 1.2.1 偶合接枝法(grafting onto)9-10
  • 1.2.2 引发接枝法(grafting from)10-15
  • 1.2.3 直接接枝法(grafting through)15-17
  • 1.2.4 后功能化聚烯烃接枝技术17
  • 1.3 聚烯烃接枝共聚物的应用17-18
  • 1.4 有序微孔聚合物薄膜18-19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9-21
  • 2 实验部分21-28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21-23
  • 2.1.1 实验原料21-22
  • 2.1.2 使用仪器及测试条件22-23
  • 2.1.3 实验装置图23
  • 2.2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23-28
  • 2.2.1 EVAL的合成及表征23
  • 2.2.2 大分子引发剂EVAL-Br的合成及表征23-24
  • 2.2.3 EVAL-g-PS的合成及表征24-25
  • 2.2.4 EVAL-g-PS接枝共聚物共混物的制备25-26
  • 2.2.5 EVAL-g-PS胶束的制备26
  • 2.2.6 基于EVAL-g-PS制备有序多孔结构聚合物薄膜的制备26-27
  • 2.2.7 有序多孔结构聚合物薄膜的紫外交联27-28
  • 3 结果与讨论28-39
  • 3.1 接枝共聚物EVAL-g-PS的合成28-32
  • 3.1.1 EVA水解合成EVAL28-29
  • 3.1.2 大分子引发剂EVAL-Br的合成29-30
  • 3.1.3 接枝共聚物EVAL-g-PS的合成30-31
  • 3.1.4 小结31-32
  • 3.2 接枝共聚物EVAL-g-PS共混相容性的研究32-33
  • 3.2.1 接枝共聚物EVAL-g-PS共混物SEM结果分析32-33
  • 3.2.2 小结33
  • 3.3 接枝共聚物EVAL-g-PS胶束化行为的研究33-35
  • 3.4 成膜条件对微孔薄膜形貌的影响35-39
  • 3.4.1 有机溶剂对微孔薄膜形貌的影响35
  • 3.4.2 溶液浓度对微孔薄膜形貌的影响35-36
  • 3.4.3 成膜气氛对微孔薄膜形貌的影响36-37
  • 3.4.4 紫外交联对微孔薄膜形貌的影响37
  • 3.4.5 小结37-39
  • 4 结论39-40
  • 5 展望40-41
  • 6 参考文献41-50
  • 7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0-51
  • 8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Г.С.Колесников;曾汉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杂链聚酯作用合成接枝共聚物[J];化学学报;1959年02期

2 曾汉民;聚甲基丙烯酸-聚酯接枝共聚物[J];高分子通讯;1964年04期

3 姚日生;国外合成氯乙烯接枝共聚物技术[J];聚氯乙烯;1991年04期

4 董擎之,顾利霞,Youlu Hsieh;丙烯腈-酪素接枝共聚物形态结构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5期

5 陈汉佳;祝亚非;张艺;许家瑞;;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郭锡坤;司娅萍;;氯乙酰化β-环糊精/聚(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合成与表征[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辛志荣;赵郁霞;侯万国;尹立刚;邱召明;刘晓丽;柳婵;殷敬华;;新型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10期

8 辛志荣;邱召明;侯万国;尹立刚;刘晓丽;柳婵;殷敬华;;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J];应用化学;2009年04期

9 刘诚;李杨;张春庆;王玉荣;;接枝共聚物分子设计及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9年05期

10 黄晓炜;顾丽娜;陆国林;黄啸;张亚琴;黄晓宇;;PPEGMEA-g-PDEAEMA全亲水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包埋甲氨喋呤体外控释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圣东;李玲;徐祖顺;;阳离子型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辛志荣;刘晓丽;邱昭明;侯娟;殷敬华;;烯丙基苯并VA嗪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上官遨宇;朱佳芸;黄浩艳;郎美东;;e-己内酯/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丽;杨红梅;郑强;;聚苯乙烯-尼龙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与流变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王立权;林嘉平;;多层囊泡:接枝共聚物的溶液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张军;栾贻浩;颜成虎;张金明;武进;何嘉松;;热塑性、全降解型纤维素基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设计、合成与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楚晖娟;魏宏亮;邢小林;刘洪瑞;;紫外引发法制备淀粉-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慧敏;应淑妮;周晓东;;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楚晖娟;魏宏亮;王具备;;淀粉-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郭安儒;杨t

本文编号:436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436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f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