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柔性立管疲劳试验机设计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海洋柔性立管疲劳试验机设计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柔性立管 疲劳试验机 结构设计 运动学与动力学
【摘要】:目前海洋油气资源开采后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容器运输、管道运输、容器-管道混合运输。目前世界各国大部分都采用管道运输作为其主要的油气运输方式。而管道又可分为两类,即刚性管道与柔性管道。柔性管较之于刚性管有很多优点,例如其易弯曲、方便铺设、并且可回收、经济性能好,并且比刚性管更适应海洋环境。海洋柔性立管受循环应力作用(波浪、海流、船体等)较多的表现出轴向拉伸应力及横向弯曲应力。在不断的循环应力下管体会发生疲劳破坏,影响使用寿命。柔性立管的设计需要通过试验验证其合理性。本文设计了立管全尺寸疲劳试验机,该试验机可以对柔性立管施加弯矩与轴向拉力使立管完成拉弯组合试验。通过该试验机可以获得规定循环次数下立管内部结构的可靠性测试结果和最终状况。本文首先通过对柔性立管疲劳试验的原理对试验机进行结构设计,该结构为卧式结构,通过拉伸端提供张力以及摆动端提供驱动以模拟柔性立管工作环境。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机的主要机构进行静力分析以验证结构强度,并对试验机进行了最大工况条件下的寿命分析。建立了试验机与样管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对试验机的运动干扰问题、液压缸以及样管运动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利用线性独立矢量法对试验机的平衡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试验机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对试验机进行模态分析确定了试验机在自由模态、约束模态以及预应力模态,得到了各种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对试验机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出了其在简谐载荷条件下的动力学响应。
【关键词】:柔性立管 疲劳试验机 结构设计 运动学与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973.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11-14
- 1.2 问题阐述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17-19
- 1.5 技术路线图19-20
- 2 软管疲劳试验基础20-29
- 2.1 疲劳理论20-22
- 2.1.1 材料的疲劳性能20-21
- 2.1.2 疲劳损伤累积效应与法则21-22
- 2.2 柔性立管的疲劳22-23
- 2.3 立管的试验工况23-26
- 2.4 立管试验模型26-28
- 2.4.1 立管理论模型26
- 2.4.2 试验样管相关参数26-28
- 2.4.3 试验机设计相关参数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3 疲劳试验机的设计29-47
- 3.1 疲劳试验机的设计原理及方案29-30
- 3.2 驱动机构设计30-32
- 3.2.1 驱动方式选择30-31
- 3.2.2 液压缸型号的选择31-32
- 3.2.3 驱动机构位置分析32
- 3.3 试验机整体结构设计32-38
- 3.4 试验机材料的选择38-39
- 3.5 主体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39-42
- 3.6 试验机机体的疲劳寿命42-46
- 3.6.1 旋转销轴疲劳理论计算43-45
- 3.6.2 疲劳寿命有限元分析45-46
- 3.7 本章小结46-47
- 4 疲劳试验机的运动学分析47-68
- 4.1 运动学分析47-52
- 4.1.1 摆动机构运动学分析47-51
- 4.1.2 柔性管的运动学分析51-52
- 4.2 试验样管与防弯器的柔性化52-55
- 4.3 运动学仿真55-63
- 4.3.1 运动干涉问题研究55-57
- 4.3.2 弯曲液压缸相关运动参数57-60
- 4.3.3 拉伸液压缸与试验样管运动分析60-63
- 4.4 试验机平衡问题63-67
- 4.5 本章小结67-68
- 5 试验机结构动力学特性及试验机建造68-85
- 5.1 结构动力学分析68-69
- 5.2 模态分析69-78
- 5.2.1 模态分析基础69-71
- 5.2.2 模态分析过程71-72
- 5.2.3 无预应力模态72-75
- 5.2.4 预应力模态75-78
- 5.3 试验机的谐响应分析78-82
- 5.3.1 谐响应分析基础78-79
- 5.3.2 谐响应分析的要点及过程79-80
- 5.3.3 谐响应分析结果80-82
- 5.4 试验机建造情况82-84
- 5.5 本章小结84-85
- 6 总结与展望85-87
- 6.1 本文总结85
- 6.2 工作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91
- 个人简历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循环张力疲劳试验机的试制[J];上海纺织科技动态;1978年05期
2 华明岐;气压式保温瓶出水机构疲劳试验机通过技术鉴定[J];玻璃与搪瓷;1991年02期
3 杨斌久,张玉峰,张常德;一种新型弹簧疲劳试验机的研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李鑫;陈旭;白宁;陈刚;;一种新型拉扭疲劳试验机的设计[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年01期
5 张万静;;复合弯曲与扭转的疲劳试验机[J];工程与试验;1976年06期
6 谢济洲 ,宁友连;改装的高温低循环应变疲劳试验机[J];航空材料;1979年02期
7 瞿林楠;;国内外有关疲劳试验机静动态力示值精度的实测[J];试验机与材料试验;1983年02期
8 李士良;李德元;于静;田若珠;;热疲劳试验机的研制[J];冶金分析与测试(冶金物理测试分册);1983年02期
9 奚淑琴;;在岛津冷热疲劳试验机上进行板材试验[J];冶金分析与测试(冶金物理测试分册);1985年01期
10 R.Lionnet,P.VanDyck,A.Orband,郑亚丽;一种新型环境式疲劳试验机[J];合成橡胶工业;198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春;刘晓东;张金英;;接触网零部件疲劳试验机的数字控制算法研究[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2 王军威;李国禄;王海斗;徐滨士;;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的研究现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志伟;王贵桥;刘光军;;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的H_∞混合灵敏度控制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4 韦刿;卞剑;陈松涛;;智能拉绳疲劳试验机的研制[A];2008年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裴忠才;郭飞宇;王占林;;基于神经网络的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仿真及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6 高怡斐;陈武;胡刚;;轴向加载疲劳试验机动态力的校准[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刘盛彬;杨吟飞;姜鸣;金建明;;燃气具旋钮疲劳试验机开发及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燃气供热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成骏;郭志敏;;疲劳试验机冷却系统ZBL-10T型封闭空冷式换热设备[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周井玲;陈建春;左伟明;李玉静;;三点接触轴承球疲劳试验机故障诊断[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沈健;张金英;李长春;;基于VxD技术的液压疲劳试验机数字控制系统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旭红 记者 林莉君;我自主研制成功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装置[N];科技日报;2011年
2 刘旭红 林莉君;疲劳试验机实现动态力校准[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3 刘旭红 记者 杨蕾;让材料可靠性测试更精准[N];中国质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继平;谐振式电液高频疲劳试验机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殿新;海洋柔性立管疲劳试验机设计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韦刿;智能化自动卷线装置疲劳试验机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翁国冲;拉伸疲劳试验机及测量热耗散的疲劳试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宝亮;新型弯扭联合作用疲劳试验机的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赵蔚;闸调器疲劳试验机设计[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6 田庆敏;卧式冲击疲劳试验机的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徐家凡;大吨位冲击疲劳试验机性能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亓芳;液压脉动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的设计[D];湖南大学;2013年
9 许鹏;一种高频微型疲劳试验机的设计及制造[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10 任昌山;数字式自适应动态电液疲劳试验机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5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52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