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回收的拜耳法赤泥物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铁回收的拜耳法赤泥物性研究
【摘要】:以中州和山东拜耳法赤泥为实验原料,以铁回收为目的,分析表征了赤泥原料的物性,探讨了高温还原焙烧对赤泥磁性的改性效果及其机理,优化了赤泥高温还原焙烧工艺条件,为拜耳法赤泥磁选提铁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运用XRD分析、X荧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扫面电镜和能谱分析、磁性分析、综合热分析(TG-DSC)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两种赤泥基于铁回收的基本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州赤泥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赤铁矿、方解石、水钙铝榴石和石英,山东赤泥的的主要矿物成分为赤铁矿、方钠石和石英。中州赤泥和山东赤泥中的铁矿物均主要以弱磁性赤铁矿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为21.11%和35.32%,且赤铁矿和其它矿物夹杂分布在赤泥中。在高温条件下,两种赤泥的总失重均在12%左右;如果不添加其它物质,赤泥自身不会发生还原反应。中州赤泥和山东赤泥的粒径小,属极细物料。其次,基于赤泥中铁矿物回收,对其进行了还原焙烧磁化改性实验研究。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对于中州赤泥,在焙烧温度980℃,焙烧时间100min,赤泥∶还原剂(活性炭)∶添加剂(无水碳酸钠)=100∶10∶4的条件下,赤泥的还原焙烧磁化改性效果最好。对改性赤泥进行磁选后,可得到精矿品位为56.91%、精矿产率23.50%、回收率82.25%的铁。(2)对于山东赤泥,在焙烧温度1080℃,焙烧时间70min,赤泥∶还原剂(无烟煤)∶添加剂(无水碳酸钠)=100∶9∶7的条件下,赤泥的还原焙烧磁化改性效果最好。对改性赤泥进行磁选,得到铁矿物的精矿品位67.36%,精矿产率34.01%,回收率85.54%,富集比2.52。最后,通过对两种改性赤泥和磁选精矿的物性分析可知:通过高温还原焙烧改性,赤泥中铁矿物由原来的弱磁性赤铁矿转变为以铁为主及少量磁铁矿的强磁性铁矿物,铁矿物的磁性得到了显著增强。高温还原焙烧使得赤泥中铁成分富集成较大的铁结核体,磨矿后与脉石矿物有效解离,有利于铁的磁选提取。
【关键词】:拜耳法赤泥 铁矿物 物性分析 改性 磁选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95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6
- 1.1 赤泥概述10-14
- 1.1.1 赤泥的来源及危害10
- 1.1.2 氧化铝生产工艺10-12
- 1.1.3 赤泥的基本性质12-14
- 1.2 赤泥利用现状概况14-20
- 1.2.1 赤泥用于建材14-16
- 1.2.2 赤泥用于环保16-17
- 1.2.3 赤泥用做催化剂17
- 1.2.4 从赤泥中回收铁矿物17-20
- 1.3 目前赤泥回收利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20-22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22-26
- 1.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2
- 1.4.2 主要研究内容22-23
- 1.4.3 主要创新点23
- 1.4.4 技术路线23-26
- 2 实验26-36
- 2.1 实验原料26
- 2.2 实验仪器26-27
- 2.3 实验方法27-36
- 2.3.1 赤泥物性分析与表征27-30
- 2.3.2 赤泥高温还原焙烧改性30-32
- 2.3.3 赤泥改性效果验证32-36
- 3 赤泥的物性分析与表征36-48
- 3.1 赤泥的化学成分36
- 3.2 赤泥的物相分析36-38
- 3.3 赤泥的微观结构分析38-40
- 3.4 赤泥的热分析40-41
- 3.5 赤泥的粒度分析41-44
- 3.5.1 激光粒度分析42-43
- 3.5.2 筛分分析43-44
- 3.6 赤泥的磁性分析44-45
- 3.7 本章小结45-48
- 4 赤泥高温还原焙烧对磁选提铁效果的影响48-60
- 4.1 中州赤泥高温还原焙烧与磁选提铁48-56
- 4.1.1 中州赤泥影响因素分析48-51
- 4.1.2 中州赤泥高温还原焙烧单因素分析51-54
- 4.1.3 中州赤泥高温还原焙烧正交实验54-56
- 4.2 山东赤泥高温还原焙烧与磁选提铁56-58
- 4.3 本章小结58-60
- 5 赤泥高温还原焙烧改性机理分析60-66
- 5.1 中州改性赤泥的物性分析60-62
- 5.1.1 物相分析60-61
- 5.1.2 微观形貌分析61-62
- 5.1.3 磁性分析62
- 5.2 山东改性赤泥的物性分析62-65
- 5.2.1 物相分析62-63
- 5.2.2 微观形貌分析63-65
- 5.2.3 磁性分析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6 结论与展望66-68
- 6.1 主要结论66-67
- 6.2 问题与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6
- 作者简历76-78
- 学位论文数据集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时元;从赤泥回收有价产品[J];矿业快报;2003年02期
2 张琳;;赤泥综合利用前景广阔[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06期
3 逯军正;于先进;张丽鹏;;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现状[J];山东冶金;2007年04期
4 朱军;兰建凯;;赤泥的综合回收与利用[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年02期
5 赵恒;侯广尧;沈相东;;赤泥炼钢冷却剂生产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08期
6 张智日;;赤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7 杨俊波;刘鸿雁;柳健康;刘德福;蔡良钧;;赤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及政策、技术障碍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年05期
8 刘作霖;;利用赤泥制造硅钙复合肥料[J];环境保护;1980年04期
9 横田章;周正石;;有关赤泥的一些基本特性(3)[J];轻金属;1981年09期
10 ;赤泥塑料鉴定会在威海召开[J];塑料工业;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相莉;张廷安;刘燕;豆志河;;我国赤泥的综合利用分析[A];第十三届(2009年)冶金反应工程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程孝龙;何静宇;杨磊;;赤泥的综合利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南相莉;张廷安;刘燕;豆志河;赵秋月;蒋孝丽;;我国主要赤泥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林江;谢襄漓;;赤泥的综合应用技术[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潘志华;张彦娜;李东旭;;赤泥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在加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化[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张永双;曲永新;吴树仁;;炼铝工业固体废料(赤泥)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综合利用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7 文小年;王林江;何学军;谢襄漓;;用赤泥回收二氧化钛的工艺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戚焕岭;;氧化铝赤泥处置方式浅谈[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9 钟莉;张亦飞;;亚熔盐法回收赤泥[A];2008年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来保;马正先;;赤泥选铁工艺研究现状[A];2009中国选矿技术高峰论坛暨设备展示会论文[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元;南京利用废渣制成“赤泥砖”[N];新华日报;2008年
2 倪卫东 黄晓明;中铝山东分公司探索赤泥产业化之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3 孔祥海 王淑贞;中铝山东分公司赤泥研发项目效果显著[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黄永卓 通讯员 李丽;赤泥价值发现迈出第一步[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闫格;山铝矿业公司赤泥堆中炼出宝[N];淄博日报;2011年
6 撰稿 张振兴;“牵手”静乐赤泥洼 真情关爱暖山乡[N];忻州日报;2011年
7 袁利民 张浙;赤泥有望成为新资源[N];中国工业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吴玮;成员各行高招 有色集团解赤泥利用难题[N];中国工业报;2013年
9 张振兴;静东县领导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N];忻州日报;2007年
10 王树谷;凝石技术:实现赤泥无害化综合利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冯燕博;混合赤泥胶结硬化机理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重庆大学;2015年
2 房永广;高碱赤泥资源化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范美蓉;赤泥对污染稻田重金属钝化行为及其肥效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明;山东铝业公司赤泥堆积坝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措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5 罗惠莉;赤泥改性颗粒修复材料及其对铅锌污染土壤的原位稳定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李华伟;赤泥滤液的渗流穿透特性及污染物迁移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李方文;赤泥质多孔陶瓷滤料表面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铝厂赤泥脱碱固硫制备烧结砖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2 焦莎莎;改良赤泥固化体用于道路基层材料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汤琦;赤泥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吕红波;挤出成型赤泥蜂窝材料工艺和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马龙;利用赤泥制备轻质保温材料的工艺与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王晶;赤泥基胶凝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冠宇;改性赤泥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侯兴武;基于铁回收的拜耳法赤泥物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周艳飞;疏水团聚—磁种法从赤泥中回收铁及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亮星;从赤泥中回收铁钛的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66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76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