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中皮屑的解晶及微细化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离子液体中皮屑的解晶及微细化工艺研究
【摘要】:本课题研究了溴代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即[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解晶以及微细化工艺,并进行了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与正交的实验方法,得出皮屑在[Emim]Br离子液体中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皮屑与[Emim]Br离子液体固液比为1:20,溶解温度为140℃,溶解时间为60 min。皮屑溶解百分率可稳定在26.7%左右。对比溶解前后皮屑的FT-IR图得出,皮屑位于3406cm-1代表胶原分子链间氢键的峰移动到了3426 cm-1处,皮屑的氢键被[Emim]Br离子液体破坏。对比再生前后皮屑的FT-IR图得出,皮屑位于3406cm-1代表胶原分子链间氢键的峰移动到了3413 cm-1处,发生了微弱的蓝移。其次,采用单因素及正交的实验方法,探究出皮屑在[Emim]Br离子液体中的最佳微细化工艺条件为:分散介质取液体石蜡,分散介质与皮屑/[Emim]Br离子液体溶液的质量比8:1,分散剂以OP-40、K12、Dowfax 2A1按7:2:1进行复配,分散剂用量2%0,分散温度为80℃,静置时间为17h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重复验证试验,得出220 nm滤膜及以下微细化皮屑的平均质量在0.2107 g左右,约占总质量的52.7%。然后,进行了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抽滤分离[Emim]Br离子液体,分离离子液体单次用水量20 mL,总用水量为60 mL,静置时间60 h,复合材料成膜效果较好。利用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胶原吸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胶原吸附材料的较佳条件是:NaOH溶液浓度为2.5%、溶解温度为40℃、溶解时间为30 min,木质素与胶原纤维的复配比是1:4。研究了胶原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碱液木质素、乙醇木质素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为84.76%,对碱液木质素的吸附率为82.53%,对乙醇木质素的吸附效果较差,仅为23.99%。最后,对每部分实验后的[Emim]Br离子液体进行回收,所用离子液体重复使用三到四次后结构依然不变,且回收率都在98%以上,具有很好的可重复利用性。
【关键词】:离子液体 皮屑 溶解 微细化 复合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20
- 1.1 研究背景10
- 1.2 胶原10-14
- 1.2.1 胶原的结构组成10-11
- 1.2.2 皮革废弃物中胶原的提取11-12
- 1.2.3 胶原的应用12-14
- 1.3 木质素14-15
- 1.3.1 木质素简介14
- 1.3.2 木质素的性质14
- 1.3.3 木质素的应用现状14-15
- 1.4 纳米化15
- 1.5 离子液体15-18
- 1.5.1 离子液体简介15
- 1.5.2 离子液体的优点15-16
- 1.5.3 离子液体发展状况16
- 1.5.4 离子液体在溶解天然大分子方面的研究动态16-18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18-20
- 1.6.1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18-19
- 1.6.2 本论文的意义及创新点19-20
- 2 材料与方法20-30
- 2.1 实验原料20
- 2.2 实验仪器20-21
- 2.3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溶解研究21-23
- 2.3.1 [E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21-22
- 2.3.2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溶解过程研究22
- 2.3.3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溶解工艺条件的确定22-23
- 2.3.4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溶解机理初步研究23
- 2.4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再生初步研究23-24
- 2.4.1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再生23
- 2.4.2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再生机理初步研究23-24
- 2.5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微细化工艺研究24-25
- 2.5.1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微细化工艺流程图24
- 2.5.2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微细化的实验方法24-25
- 2.5.3 单因素实验25
- 2.5.4 正交试验25
- 2.5.5 产物的粒度分析25
- 2.5.6 产物的SEM分析25
- 2.6 [Emim]Br离子液体中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25-28
- 2.6.1 [Emim]Br离子液体中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条件的确定25-27
- 2.6.2 利用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胶原吸附材料的研究27-28
- 2.6.3 胶原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28
- 2.7 [Emim]Br离子液体的回收28-30
- 3 结果与讨论30-60
- 3.1 [E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及表征30
- 3.1.1 [Emim]Br离子液体的合成30
- 3.1.2 [Emim]Br离子液体的FT-IR表征30
- 3.2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溶解研究30-43
- 3.2.1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溶解过程研究30-32
- 3.2.2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溶解工艺条件的确定32-37
- 3.2.3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溶解机理初步研究37-40
- 3.2.4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的再生机理初步研究40-43
- 3.3 [Emim]Br离子液体中皮屑微细化工艺条件的确定43-51
- 3.3.1 单因素实验43-46
- 3.3.2 正交试验46-48
- 3.3.3 最佳工艺条件下的验证试验48
- 3.3.4 产物的粒度分析48-49
- 3.3.5 产物的SEM分析49
- 3.3.6 [Emim]Br离子液体的回收49-51
- 3.4 [Emim]Br离子液体中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51-60
- 3.4.1 [Emim]Br离子液体中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51-52
- 3.4.2 利用木质素/胶原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胶原吸附材料的研究52-57
- 3.4.3 胶原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研究57-58
- 3.4.4 胶原吸附材料对木质素的吸附性能研究58
- 3.4.5 [Emim]Br离子液体的回收58-60
- 4 结论60-62
- 5 展望62-63
- 6 参考文献63-69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9-70
- 8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俊,谢守和;微细化玉米淀粉粒中水的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5年11期
2 朵军;李广驰;王晓民;刘燕;张廷安;;搅拌条件对气泡微细化影响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忠恕;;用加工热处理方法使奥氏体系不锈钢的结晶粒度极微细化[J];国外金属热处理;1990年02期
4 李莅山;;氧化铝粉体微细化技术述评[J];浙江化工;1993年03期
5 吴俊,苏喜生,谢笔钧;淀粉粒度效应对热塑性微细化淀粉熔体流变学行为影响[J];包装工程;2004年03期
6 何希辉,程杰,孙虹,苏慧,盖国胜,邢东明,杜力军;微细化工艺制备的三七的溶出度及活性研究(九)[J];中国药学杂志;2004年01期
7 刘凤亮;杨宏志;;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吴国利;扶雄;黄强;刘莎;;酶解-球磨法制备微细化淀粉的性质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年08期
9 安宇;杨宏志;贾建;;微细化淀粉的特性及其表征[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秦军伟;李成华;宫元娟;;球磨微细化处理在植物性原料微粉制备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新;;试论“超微细化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A];北京食品学会青年科技论文集[C];1992年
2 刘燕;张廷安;杜靖尧;王淑婵;豆志河;蒋孝丽;赫冀成;;流体中气泡微细化与分散过程的数值模拟[A];第十二届冶金反应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玲;胡飞;李晓玺;;马铃薯淀粉的球磨破碎方式和微细化效果研究[A];第六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刘燕;张廷安;豆志河;吕国志;邵品;任晓冬;赫冀成;;新型喷气机械搅拌法的气泡微细化水模型实验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陆军;王伟;邢东明;盖国胜;苏慧;何希辉;杜力军;;微细化工艺制备的知母微粉体外溶出及活性研究[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廷杰;超微细晶粒钢微金属化法现状和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俊;淀粉的粒度效应与微细化淀粉基降解材料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刘燕;新型机械搅拌喷气精炼装置的气泡微细化及分散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康;玉米淀粉微细化改性及其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龙;H13系列模具钢微细化处理技术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3 韩雪梅;离子液体中皮屑的解晶及微细化工艺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彦明;淀粉微细化处理及其糊化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刘莎;玉米淀粉微细化改性及其产物性质和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凤亮;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疏水亲脂化改性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7 史俊丽;超微细化大米淀粉的制备和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吴斌;微细化莲子淀粉理化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彩兵;米糠与麦麸的超微细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00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80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