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8:11

  本文关键词:南五味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质量控制 抑菌


【摘要】:本文结合传统经验及现代科学技术,对南五味子的提取工艺、纯化工艺、提取物质量控制、提取物抑菌作用进行研究,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在提取工艺中,以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总木脂素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原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南五味子药材采用8倍量80%乙醇连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在纯化工艺中,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树脂的种类、上样液浓度、上样液pH、最大上样量、洗脱容积的种类和量等影响纯化的因素,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确定纯化工艺为:选择AB-8型大孔树脂,上样液中药液比为1:5,pH为5-7,最大上样量为药材:树脂=1.4:1,洗脱流速1BV/h,先用6倍柱床体积蒸馏水除杂,再用95%乙醇9倍柱床体积进行洗脱。经纯化得到的南五味子提取物,总木脂素的含量达50%以上。在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中,分别以抑菌圈直径、MIC、MBC为指标,考察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MIC分别为0.781mg/ml、1.562mg/ml、6.25mg/mL、6.25mg/mL、6.25mg/mL、12.5mg/mL, MBC分别1.562mg/mL、3.125mg/mL、6.25mg/mL、6.25mg/mL、6.25mg/mL、12.5mg/mL。结果表明,南五味子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广谱的抑菌效果,且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可行,质量稳定可控,可开发成为天然的防腐剂。
【关键词】: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质量控制 抑菌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02.3
【目录】:
  • 摘要6-7
  • 前言7
  • 第一章 绪论7-10
  • 1.1 南五味子简介7-8
  • 1.1.1 形态7
  • 1.1.2 分布7
  • 1.1.3 习性7
  • 1.1.4 价值7-8
  • 1.2 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8
  • 1.3 南五味子的药理作用8-10
  • 第二章 提取工艺研究10-18
  • 2.1 仪器与试剂10
  • 2.1.1 仪器10
  • 2.1.2 试剂试药10
  • 2.2 方法与结果10-17
  • 2.2.1 因素水平的选择10-11
  • 2.2.2 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含量测定11-12
  • 2.2.3 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含量测定12-13
  • 2.2.4 浸膏得率的测定13
  • 2.2.5 确定权重系数13-15
  • 2.2.6 样品含量测定15-16
  • 2.2.7 结果分析16-17
  • 2.3 工艺验证17-18
  • 第三章 纯化工艺研究18-23
  • 3.1 仪器与试剂18
  • 3.1.1 仪器18
  • 3.1.2 试剂试药18
  • 3.2 方法与结果18-22
  • 3.2.1 上柱粗提液的制备18
  • 3.2.2 大孔吸附树脂的前处理18
  • 3.2.3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18-19
  • 3.2.4 上柱药液浓度的考察19
  • 3.2.5 上柱药液pH值的考察19-20
  • 3.2.6 上柱量的考察20
  • 3.2.7 蒸馏水洗脱终点体积的考察20-21
  • 3.2.8 乙醇浓度的考察21
  • 3.2.9 乙醇用量的考察21-22
  • 3.3 工艺验证22
  • 3.4 浓缩干燥工艺考察22
  • 3.5 本章小结22-23
  • 第四章 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23-26
  • 4.1 仪器与试剂23
  • 4.1.1 仪器23
  • 4.1.2 材料23
  • 4.1.3 菌种23
  • 4.1.4 培养基制备23
  • 4.2 试验方法23-24
  • 4.2.1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制备23
  • 4.2.2 供试液的制备23
  • 4.2.3 菌液的制备23-24
  • 4.2.4 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24
  • 4.2.5 南五味子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24
  • 4.2.6 南五味子提取物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24
  • 4.3 结果与分析24-25
  • 4.3.1 南五昧子提取物抑菌活性实验结果24
  • 4.3.2 南五昧子提取物MIC、MBC测定24-25
  • 4.4 本章小结25-26
  • 第五章 结论26-27
  • 5.1 提取工艺研究26
  • 5.2 纯化工艺研究26
  • 5.3 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26-27
  • 参考文献27-30
  • Abstract30-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少辉;叶伟娟;黄雪莲;于新;;南五味子抑菌物质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2年07期

2 王少杰;杨敏;王漫;于新;任文彬;;南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及其在不同相系中的分布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02期

3 李学龙;杨博;徐鹏;付绍平;鱼红闪;金凤燮;;南五味子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吴少辉;叶伟娟;于新;;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作用稳定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年09期

5 刘丽;于新;刘文朵;刘淑宇;杨鹏斌;;南五味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其组分性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09期

6 赵春苏;于新;刘丽;杨鹏斌;刘文朵;;南五味子超声波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08期

7 李贵军;张艳婷;李良;;南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河北化工;2008年10期

8 黄雪莲;于新;刘福瑜;马永全;杨敏;;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食品常见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1年07期

9 刘嘉森;周洪星;;五脂酮A,B和Butyryl Binankadsurin A的分离与结构[J];化学学报;1991年04期

10 毛日文;张敏;徐佐旗;赵婷;樊懿娜;周叶;仰榴青;;超临界流体CO_2提取法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五味子挥发油的成分比较[J];食品与药品;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泽静;卢燕;陈道峰;;南五味子质量标准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袁军;付平;王野;;南五味子种子中木酯素类成分的HPLC-ESI-MS分析[A];色谱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泰林;储家淼;叶喜阳;石柏林;;南五味子的种子育苗研究[A];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C];2010年

4 许利嘉;黄锋;陈四保;陈士林;肖培根;;异型南五味子根茎的活性成分研究[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道峰;卢燕;颊征伟;;滇鸡血藤的化学成分与HPLC分析[A];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鹏辉;连翘 山茱萸 南五味子三种地产商药市场动态[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崔九成;宋小妹;蔡艳;酒蒸能提高南五味子总木脂素含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建平;五味子、南五味子基源植物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宏军;南五味子多糖提取及其对雏鸡免疫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谦;狭叶南五味子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发酵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慧博;南五味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高春花;南五味子挥发性成分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丽;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成分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5 赵春苏;南五味子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6 季改;绯红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姜泽静;南五味子质量标准与鱼腥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李颖;南五味子微乳口服液的药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李晓亮;南五味子质量标准及肝宝胶囊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10 王少杰;调配型南五味子保健酒的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04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804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