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减压法制备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7-09-09 21:35

  本文关键词:减压法制备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皮蛋 真空减压法 脂类物质 风味物质


【摘要】:皮蛋是我国传统蛋制品,营养丰富、食用方便,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皮蛋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本课题在实验室之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真空减压法制备皮蛋,腌制温度为23℃,真空度为0.08~0.1 MPa,每天维持该真空度24h,在此条件下皮蛋6天即可凝固,凝固后的皮蛋放置于25℃恒温箱后熟30天。取腌制1-6天的皮蛋样品,-20Ⅱ冷冻24h后,取蛋黄,并从蛋黄芯到外等距分为3层,记为内、中、外,测定其理化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腌制过程中,蛋黄各层pH、灰分、含盐量、含锌量不断上升,水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鲜鸭蛋蛋黄分层测定水分、灰分、含盐量和含锌量,各层差异均不显著;腌制后,蛋黄外层的pH、灰分、含盐量和含锌量均显著高于中层和内层,而外层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蛋黄内层与中层。整个腌制过程中蛋黄总脂肪下降不明显,蛋黄各层的真脂含量随腌制腌制时间下降较少,蛋黄各层的胆固醇降低含量随腌制时间下降较多,约下降25%。卵磷脂的含量下降也比较高,下降19.1%。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大约增加22%。采用正交分析法对皮蛋腌制过程中脂肪酶、磷脂酶和脂肪氧合酶的酶活力进行了研究。pH和盐含量是影响酶的主要因子,脂肪酶和磷脂酶在生产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脂肪氧合酶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脂肪的氧化从成熟期开始,羰基值和共轭二烯值在后熟期间较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实际酶活能解释脂肪氧化60%左右的水平,说明脂肪氧合酶在脂肪氧化中起重要作用。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提取和检测了各个加工工艺点皮蛋风味物质,蛋清与蛋黄的风味物质成分与相对含量有很大不同。蛋黄中检出的风味物质包括烷烯烃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酸类、以及芳香族、含氧杂环、含氮杂环等,各类物质在生产中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醇类、酸类、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醛类、芳香族、烷烃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增加。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由直链醛类物质组成,来源于脂肪的氧化。料液添加茶叶能够降低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幅度达28.5%。综合考虑蛋品质、成本和胆固醇降低效果等因素,20g/kg为生产低胆固醇皮蛋的最佳添加量。
【关键词】:皮蛋 真空减压法 脂类物质 风味物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5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9
  • 1.1 皮蛋加工相关的机理10-13
  • 1.1.1 皮蛋色泽形成机理10-11
  • 1.1.2 皮蛋松花形成机理11-12
  • 1.1.3 金属离子调节作用机理12
  • 1.1.4 皮蛋蛋白凝胶形成机理12-13
  • 1.2 蛋黄脂质13-15
  • 1.2.1 真脂13-14
  • 1.2.2 磷脂14
  • 1.2.3 类甾醇14-15
  • 1.2.4 脂肪酸15
  • 1.3 皮蛋风味物质研究状况15-17
  • 1.3.1 风味物质研究方法15-16
  • 1.3.2 皮蛋风味形成机理16-17
  • 1.3.3 脂质在风味物质形成中的作用17
  • 1.4 真空减压技术17-18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5.1 研究目的18
  • 1.5.2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2 材料与方法19-30
  • 2.1 实验材料19-21
  • 2.1.1 主要原料19
  • 2.1.2 主要试剂19-20
  • 2.1.3 主要仪器20-21
  • 2.2 实验方法21-30
  • 2.2.1 真空减压法制作皮蛋21-22
  • 2.2.2 样品处理22
  • 2.2.3 真空减压法腌制蛋黄过程中基本指标的测定22-24
  • 2.2.4 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变化的研究24-26
  • 2.2.5 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水解的研究26-27
  • 2.2.6 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氧化的研究27-28
  • 2.2.7 脂肪酸的测定28-29
  • 2.2.8 风味物质的测定29
  • 2.2.9 茶叶蛋黄品质的影响29
  • 2.2.10 蛋黄色泽的测定29-30
  • 3 结果与讨论30-72
  • 3.1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基本参数的变化30-34
  • 3.1.1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各层pH值的变化30-31
  • 3.1.2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各层水分的变化31
  • 3.1.3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各层灰分的变化31-32
  • 3.1.4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各层含盐量的变化32-33
  • 3.1.5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各层含锌量的变化33-34
  • 3.2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脂类物质的变化34-44
  • 3.2.1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总脂肪含量的变化34-35
  • 3.2.2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真脂含量的变化35-36
  • 3.2.3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胆固醇含量的变化36-37
  • 3.2.4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磷脂含量的变化37-38
  • 3.2.5 真空减压法制备皮蛋过程中蛋黄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38-39
  • 3.2.6 真空减压法制备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的变化39-40
  • 3.2.7 GC/MS分析真空减压法制备皮蛋过程中蛋黄脂肪酸的变化40-44
  • 3.3 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脂肪类物质的水解与脂肪酶活力的变化44-49
  • 3.3.1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脂肪酶、磷脂酶活力的变化44-45
  • 3.3.2 蛋黄脂肪酶、磷脂酶特性的研究45-47
  • 3.3.3 蛋黄脂肪酶活力正交分析47-48
  • 3.3.4 蛋黄磷脂酶活力正交分析48-49
  • 3.4 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脂类物质的氧化与脂肪氧合酶活力的变化49-54
  • 3.4.1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蛋黄脂类物质的氧化49-50
  • 3.4.2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脂肪氧合酶活力的变化50
  • 3.4.3 蛋黄脂肪氧合酶特性的研究50-53
  • 3.4.4 蛋黄脂肪氧合酶正交分析53-54
  • 3.5 真空减压法腌制皮蛋过程中风味物质分析54-69
  • 3.5.1 GC/MS分析真空减压腌制皮蛋过程中蛋清蛋黄风味物质54-65
  • 3.5.2 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65-66
  • 3.5.3 风味物质来源探讨66-67
  • 3.5.4 脂类形成风味物质机理探讨67-69
  • 3.6 茶叶对皮蛋蛋黄的影响69-72
  • 3.6.1 茶叶对皮蛋蛋黄品质的影响69-70
  • 3.6.2 茶叶对皮蛋蛋黄色泽的影响70-72
  • 4 结论72-74
  • 5 展望74-75
  • 6 参考文献75-81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标论文情况81-82
  • 8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扬;风味物质与生物技术[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韩孝清 ,詹晓白;利用微生物生产风味物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7年03期

3 张树庭;黄步汉;;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第七讲 食用菌的风味物质[J];食用菌;1987年01期

4 高新强;番茄及其制品的风味物质[J];食品工业科技;1988年05期

5 曹健;食品风味物质的获取[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6 ;美开发成功新肉类风味物质[J];食品工业科技;1999年05期

7 吕心泉,安辛欣,伍春梅;樱叶的风味物质和保健成分的开发应用[J];食品科学;2000年01期

8 张与红;;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啤酒中的风味物质[J];啤酒科技;2000年09期

9 朱俊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食品风味物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1年02期

10 刘战丽,罗欣;发酵肠的风味物质及其来源[J];中国调味品;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会平;郝林;成文生;邵珠刚;;广式腊肠成熟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淑琴;陈煜楠;倪莉;;福建红曲黄酒风味物质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宋君;黄菊;吴宁;励建荣;;香菇风味前体物质的研究进展[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唐秋实;刘学铭;邹育波;曲直;陈智毅;林耀盛;王思远;;酶解法制备金针菇风味物质的工艺研究[A];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5 冯云子;赵谋明;;高盐稀态酱油制作过程中工艺关键点对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柳万泉 张华;认证体系助推质量控制转型[N];中国质量报;2006年

2 齐艳丽;风味物质实现计算机品评[N];中国质量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琴;双孢蘑菇汤特征风味物质的鉴定及熬制过程风味物质释放规律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王朕朕;限时放牧对羊肉风味物质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赵建新;传统豆酱发酵过程分析与控制发酵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张春林;泸州老窖大曲的质量、微生物与香气成分关系[D];江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芸雅;绍兴黄酒发酵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风味物质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张婷;山野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和风味物质的变化及其发酵调节技术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3 张奶英;四川麸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变化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吴方宁;干燥方法对白玉蕈(white Hypsizygus marmoreus)风味物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源麟;不同贮存条件下麦芽、大米中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李懋;啤酒中外源微生物的筛选及作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帅;复合水果白兰地酿造工艺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徐睿p,

本文编号:822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822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