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用于构建人工氧载体和药物传输载体的pH响应性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8:16

  本文关键词:用于构建人工氧载体和药物传输载体的pH响应性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ATRP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胶束 pH响应性 人工氧载体 血红蛋白 DOX 药物体外释放


【摘要】:对两亲性高分子氧载体系统的构造和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以聚乙二醇(mPE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原料合成了PEG-co-P(GMA),利用1-(3-氨基丙基)咪唑(API)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一类具有pH响应特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P(GMA-API)。研究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不同pH条件下胶束表面电荷的变化过程以及血红蛋白封装行为,还尝试用共聚物PEG-P(GMA-API)制备药物传输载体,并初步探究了DOX的体外释放行为。利用四亚乙基五胺(TEPA)对PEG-co-P(GMA)进行改性,制备了嵌段共聚物PEG-P(GMA-TEPA),同时对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以及血红蛋白包封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聚合度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co-P(GMA)。利用红外、1H 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GPC表征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荧光光谱、DLS表征了聚合物的胶束化行为。2. 利用1-(3-氨基丙基)咪唑(API)与GMA上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聚(咪唑丙基-1-胺-甲基丙烯酸羟丙酯)PEG-P(GMA-API)45。通过红外、1H 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DLS、T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聚合物胶束的结构及粒径分布等。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可以直接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均匀的球形纳米胶束,粒径约为40 nm。3.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聚合物PEG-P(GMA-API)45胶束及血红蛋白的表面电位的变化。研究表明,空白胶束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pH 7.4时聚合物胶束可以与血红蛋白产生较强的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达到包载血红蛋白的目的。通过透析法制备了API/Hb复合胶束体系,表征了复合胶束体系中血红蛋白的生物活性。4.利用聚合物PEG-P(GMA-API)45的pH响应性,以阿霉素(DOX)为抗肿瘤药物模型,制备了API/DOX复合载药胶束体系。表征了复合胶束的粒径和形貌,初步考察了DOX从聚合物胶束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DOX的释放速度跟介质有关,pH 5.0时释放较快,pH 7.4时释放缓慢。5.利用四亚乙基五胺(TEPA)对PEG-co-P(GMA)进行改性,合成了嵌段共聚物PEG-P(GMA-TEPA)。通过DLS、T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聚合物胶束的结构及粒径分布等。利用透析法制备了TEPA/Hb复合胶束体系,UV-vis显示封装后的血红蛋白在不同气体结合状态的特征吸收峰与自由血红蛋白差别不大,表明载血红蛋白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气体运输能力。
【关键词】:ATRP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胶束 pH响应性 人工氧载体 血红蛋白 DOX 药物体外释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8.1;TQ460.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33
  • 1.1 人工氧载体13-24
  • 1.1.1 人工合成的氧载体14-15
  • 1.1.2 血红蛋白基氧载体(HBOCs)15-24
  • 1.2 聚合物胶束在人工氧载体领域的应用24-27
  • 1.2.1 胶束的形成24-25
  • 1.2.2 胶束的形成机理25-26
  • 1.2.3 胶束的制备26
  • 1.2.4 胶束封装血红蛋白26-27
  • 1.3 药物控释体系27-30
  • 1.3.1 药物传输载体27-29
  • 1.3.2 pH响应型载体29-30
  • 1.4 课题提出30-33
  • 2 PEG-co-P(GMA)的合成及表征33-41
  • 2.1 实验药品33
  • 2.2 实验仪器33
  • 2.3 聚合物的合成33-34
  • 2.3.1 大分子引发剂PEG-Br的合成33-34
  • 2.3.2 ATRP法合成PEG-co-P(GMA)34
  • 2.4 合成产物的表征34-35
  • 2.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34-35
  • 2.4.2 ~1H NMR核磁共振的研究35
  • 2.4.3 GPC研究35
  • 2.5 PEG-co-P(GMA)胶束化行为表征35-36
  • 2.5.1 胶束制备35
  • 2.5.2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CMC)35
  • 2.5.3 胶束粒径的表征(DLS)35-36
  • 2.6 结果讨论36-40
  • 2.6.1 各阶段产物的红外表征36
  • 2.6.2 各阶段产物的~1H NMR表征36-38
  • 2.6.3 GPC表征38
  • 2.6.4 临界胶束浓度(CMC)38-39
  • 2.6.5 胶束的粒径表征39-40
  • 2.7 本章小结40-41
  • 3 PEG-P(GMA-API)_(45)的合成及表征41-45
  • 3.1 实验药品41
  • 3.2 实验仪器41-42
  • 3.3 PEG-P(GMA-API)_(45)的合成42
  • 3.4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42-43
  • 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42
  • 3.4.2 ~1H NMR核磁共振的研究42-43
  • 3.4.3 GPC研究43
  • 3.5 结果讨论43-44
  • 3.5.1 红外表征43
  • 3.5.2 核磁表征43-44
  • 3.5.3 GPC表征44
  • 3.6 本章小结44-45
  • 4 PEG-P(GMA-API)_(45)聚合物的应用45-61
  • 4.1 PEG-P(GMA-API)_(45)聚合物封装Hb45-46
  • 4.1.1 胶束的制备45
  • 4.1.2 胶束表征45-46
  • 4.1.3 Hb包封率的测定46
  • 4.1.4 载CO-Hb聚合物胶束的制备46
  • 4.1.5 载Hb胶束的气体结合能力测试46
  • 4.2 聚合物封装Hb的结果讨论46-54
  • 4.2.1 临界胶束浓度(CMC)46-47
  • 4.2.2 粒径表征47-48
  • 4.2.3 Hb包载行为的研究48-52
  • 4.2.4 载Hb胶束结合氧及释氧能力表征52-54
  • 4.3 PEG-P(GMA-API)_(45)载药复合胶束的制备54-55
  • 4.3.1 载药胶束的制备54-55
  • 4.3.2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55
  • 4.3.3 DOX-micelles的释放行为55
  • 4.4 载药结果与讨论55-59
  • 4.4.1 DOX-micelles的制备55-56
  • 4.4.2 PEG-P(GMA-API)_(45)胶束的pH响应性表征56-57
  • 4.4.3 胶束包封DOX前后的粒径表征57-58
  • 4.4.4 胶束形貌的表征58
  • 4.4.5 DOX标准曲线方程的计算58-59
  • 4.4.6 DOX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59
  • 4.4.7 DOX/micelles的体外释放59
  • 4.5 本章结论59-61
  • 5 PEG-P(GMA-TEPA)_(35)的合成及Hb封装61-71
  • 5.1 实验药品61
  • 5.2 实验仪器61
  • 5.3 PEG-P(GMA-TEPA)_(35)的合成61-62
  • 5.4 聚合物合成产物表征62
  • 5.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62
  • 5.4.2 ~1H NMR核磁共振的研究62
  • 5.4.3 GPC研究62
  • 5.5 PEG-P(GMA-TEPA)_(35)胶束包载Hb62-63
  • 5.5.1 载Hb胶束的制备62-63
  • 5.5.2 载CO-Hb胶束的制备63
  • 5.5.3 载Hb胶束的气体结合能力测试63
  • 5.6 结果与讨论63-69
  • 5.6.1 红外表征63-64
  • 5.6.2 核磁表征64-65
  • 5.6.3 GPC表征65
  • 5.6.4 临界胶束浓度(CMC)65-66
  • 5.6.5 粒径表征66-67
  • 5.6.6 形貌表征67
  • 5.6.7 Hb包载行为的研究67-68
  • 5.6.8 载Hb聚合物胶束载氧和释氧能力表征68-69
  • 5.7 本章结论69-71
  • 6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83
  • 作者简介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士儒,袁玉华,包志泉;氧载体强化传氧的研究Ⅱ[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贾士儒;采用氧载体提高发酵生产能力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7年01期

3 李建章,李慈;仿生氧载体催化性能研究现状[J];自贡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4 李芳;;氧载体提高黑曲霉产酶效价的流加工艺优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辛嘉余;王华;何方;张智民;;污染物零排放的化石燃料燃烧系统[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6 曹阿民,刘文,黄鹏程;富氧促输膜用氧载体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学报;1995年01期

7 贾士儒,冈部满康;添加氧载体提高泰乐菌素发酵的得率[J];微生物学通报;1996年06期

8 陈鹭;肖芙蓉;王蔚;武荣兰;岳凡;王吉德;;碘量法测定氧载体中的活性氧[J];分析试验室;2006年07期

9 李广年;李广庆;;新型氧载体二氯二双氧二(三甲基硅)合锰的合成[J];化学学报;1985年11期

10 贾永会,孔德领,俞耀庭,童明容,王子晖;固定化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 I.聚乙烯醇包埋血红蛋白[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鹏程;刘文;;氧载体的结构对富氧膜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黄振;何方;赵坤;李海滨;;赤铁矿用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氧载体的反应性能[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霍小林;吴昌哲;张志;段梅梅;李明;高毅;;基于氧载体的生物反应器优化氧合参数的实验研究[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许铁;燕宪亮;刘大跃;马英;耿苗;成守亮;刘抗;彭学;王子元;;实验建议:一种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新修饰方式:带负电荷的血红蛋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保文;化学链燃烧技术中铁基氧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何方;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嘉余;氧化铁为氧载体的无烟燃烧技术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2 孙令s,

本文编号:961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961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0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