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纤维素废弃物生物制备L-乳酸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09:15

  本文关键词:纤维素废弃物生物制备L-乳酸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纤维素废弃物 L-乳酸 同步糖化发酵 发酵抑制物 纤维床生物反应器


【摘要】:本文为实现米根霉利用木质纤维原料低成本、高得率生产L-乳酸,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研究了米根霉L-乳酸发酵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差异,并合理利用其废菌体;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筛选出耐高温米根霉菌株,有效缓解同步糖化发酵中酶解与发酵的温度差异;以低聚木糖生产废渣为底物,探究了基于木质纤维原料生物转化L-乳酸的最佳工艺路线,有利于解决低聚木糖工业加工中的大量废渣再利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木质纤维原料降解产物对米根霉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关键酶活的影响;成功应用纤维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米根霉进行同步糖化发酵;最后,在固定化米根霉发酵的基础上,从原料低聚木糖生产废渣到成品L-乳酸全工艺过程进行了经济核算,探讨了其工业化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添加不同氮源浓度和无机盐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影响的研究,最适(NH4)2SO4浓度为1.5 g/L, KH2PO4浓度为0.15 g/L, MgSO4-7H2O浓度0.375 g/L,ZnSO4-7H2O浓度为0.10 g/L。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80 g/L时,糖酸转化率最高为0.76,糖醇转化率为0.09,生物量对葡萄糖的转化率为0.05。LDH(f)比酶活为0.94 U/mg, ADH(f)比酶活为20.07 U/mg, ADH(b)比酶活为3.62 U/mg。米根霉能利用低浓度的劣质碳源木糖制备L-乳酸,初始木糖质量浓度为15 g/L时,糖酸转化率为0.58,糖醇转化率为0.04,生物量对葡萄糖的转化率为0.10。LDH(f)比酶活为0.19 U/mg, ADH(f)比酶活为5.98 U/mmg,ADH(b)比酶活为0.89 U/mmg。米根霉发酵葡萄糖、木糖产L-乳酸的关键酶是LDH,产乙醇的关键酶是ADH, L-乳酸和乙醇产量分别与LDH酶基因和ADH酶基因的表达量(比酶活力)呈正相关性。(2)从L-乳酸发酵后积累的米根霉菌体生物量中提取真菌壳聚糖。米根霉壳聚糖具有较高的脱乙酰度(89.4%)、较低的粘度(5.13 mPa-s)和结晶度,无明显X-衍射峰,其分子量、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与商品壳聚糖类似。(3)低聚木糖生产废渣可酶解性能较好,底物浓度10%的低聚木糖生产废渣酶解48h,葡萄糖和木糖浓度分别为61.32 g/L和15.90 g/L,纤维素和木聚糖酶水解得率分别为84.32%和63.06%。米根霉以10%底物浓度的低聚木糖生产废渣水解糖液为碳源发酵产L-乳酸,发酵液中L-乳酸浓度、糖酸转化率和得率分别为34.00 g/L、0.54和0.34 g/g废渣。(4)采用等离子体诱变技术筛选获得一株耐高温L-乳酸发酵菌株米根霉NL02,米根霉NL02以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于40℃下,L-乳酸浓度、副产物乙醇浓度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72.46 g/L、5.59 g/L和0.73。米根霉NL02以10%底物浓度的低聚木糖生产废渣同步糖化发酵产L-乳酸,L-乳酸浓度和乳酸得率分别达60.29 g/L和0.60 g/g废渣,酸醇比为10.56;L-乳酸产量和L-乳酸得率是10%底物浓度的低聚木糖生产废渣分步水解发酵的1.76倍。(5)与碱预处理玉米芯相比,稀酸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水解液中的降解产物总量高出8.11倍。稀酸预处理所生成的乳酸发酵潜在抑制物明显高于碱预处理。米根霉耐受甲酸和乙酸的浓度达到4 g/L,耐受乙酰丙酸的浓度为10 g/L。而对呋喃类物质的耐受性较弱,0.6 g/L的糠醛或1g/L的5-羟甲基糠醛能完全抑制米根霉的生理活性。木质素来源的酚类降解产物较碳水化合物降解产物对米根霉L-乳酸发酵的抑制作用更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生成的降解产物对米根霉L-乳酸发酵的抑制毒性大小依次为:糠醛5-羟甲基糠醛甲酸乙酸乙酰丙酸,芳香醛类(紫丁香醛、4-羟基苯甲醛、香草醛)的抑制毒性强于芳香酸类(紫丁香酸、4-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反式肉桂酸和紫丁香醛的毒性最大;3,4-二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香草酸、4-羟基苯甲醛和香草醛的毒性适中;紫丁香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对米根霉的发酵基本没有抑制作用。在实际的水解液中,低浓度的木质纤维素降解产物因其耦合抑制效应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较大。(6)基于米根霉发酵乳酸的菌体形态特征变化规律,提出并建立了纤维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技术,可较好地控制菌丝形态和提高生产效率。利用纤维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米根霉发酵系统,以10%(w/v)低聚木糖生产废渣为原料同步糖化发酵,产品L-乳酸的得率达到0.42 g/g物料。采用纤维床生物反应器固定化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技术,以低聚木糖生产废渣为原料年产5.0万吨L-乳酸的车间单位生产成本为2760.14 $/MT MP,其中原材料和公用工程费用分别占75.79%和13.28%,项目年利润率可达30.87%,投资回收期为3.24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92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明勤;;国内外乳酸的生产和开发应用[J];精细化工信息;1990年04期

2 刘杰;;乳酸[J];辽宁化工;1991年04期

3 固定化细胞有机酸发酵研究组;固定化生长细胞乳酸发酵研究(Ⅱ)——乳酸发酵抑制因素[J];浙江工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4 曹本昌,徐建林;L-乳酸研究综述[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年03期

5 何劲,雷邦星,郭召媛;乳酸发酵天然饮料的研制[J];贵州畜牧兽医;1997年04期

6 汪多仁;乳酸的生产与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1999年01期

7 ;无锡轻工大学L-乳酸中试通过验收[J];石油化工;2000年03期

8 尚云青;葵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J];中国乳业;2001年12期

9 郭健;乳酸发酵枸杞饮料的研制[J];中国商办工业;2001年10期

10 雷德柱,麦维军,林晓燕,张毅,郑燕玲,王正洵,田长恩;乳酸发酵番薯脯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洁彬;;乳酸发酵食品的开发问题[A];北京食品学会1987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7年

2 隋春光;张丽萍;李大鹏;;谷物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现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周建新;;黄瓜乳酸发酵饮料的研制[A];北京食品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9年

4 高云;朱蓓薇;王霞;;黑甜玉米乳酸发酵产品的开发[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高年发;卢金照;杨枫;;耦合乳酸发酵与提取工艺的研究[A];代谢工程和工业生物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庄英萍;徐国谦;储炬;王永红;张嗣良;;不同的中和剂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李海军;林建群;林建强;曲音波;;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乳酸发酵工艺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孟宪军;;冻干法生产乳酸发酵复合蔬菜固体饮料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柏文静;唐礼升;邢卫红;;陶瓷超滤膜在乳酸纯化工艺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建军;周山涛;张篪;;绿色油橄榄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A];北京食品学会青年科技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代巧蓉;风味泡菜 色鲜味美[N];云南科技报;2002年

2 江爱民;乳酸产业生力军在楚崛起[N];中国航天报;2011年

3 李恩;江河公司乳酸项目投产[N];中国航天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纤维素废弃物生物制备L-乳酸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田康明;途径工程改造大肠杆菌转化甘油合成乳酸[D];江南大学;2013年

3 周丽;高产高纯D-乳酸的E.coli代谢工程菌的构建[D];江南大学;2012年

4 胡金龙;凝结芽孢杆菌LA204高得率高浓度玉米秸秆同步糖化乳酸发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赵蕊;Lactococcus lactis有氧呼吸末期乳酸利用酶的鉴定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葛向阳;菊芋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陶泰河(Thai Ha Dao);木质纤维素和菊芋生物质生产乳酸的生物炼制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唐勇;纤维素乙醇及乳酸耦合炼制过程与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9 王玉华;干酪乳杆菌的分子育种及L-乳酸发酵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于雷;基因组改组技术对鼠李糖乳杆菌的分子育种及其L-乳酸的发酵[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小云;同步代谢五碳糖和六碳糖产D-乳酸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发酵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铁丹;Lb.paracasei HD1.7合成L-乳酸的代谢调控及L-乳酸的提取纯化[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李可伟;温度对乳酸通量的调节规律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4 孟武;乳酸生成菌的乳酸发酵调控及分子改造[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5 赵鑫;L-乳酸高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卢金照;乳酸耦合发酵与提取新工艺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

7 仲松;固定化乳酸菌发酵产L-乳酸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8 徐佳妮;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提纯发酵液中的乳酸[D];江南大学;2008年

9 赵亮亮;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产L-乳酸[D];江南大学;2011年

10 丁子建;芽孢乳杆菌发酵葡萄糖制备D(-)-乳酸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0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170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