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枢纽站行人流动态特性与疏散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06:08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枢纽站行人流动态特性与疏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力模型 地铁枢纽站 通道瓶颈 疏散引导员 行人分布预测


【摘要】:地铁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少和乘坐方便等特点,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首选方案。随着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网络化格局逐步形成,客流吸引量持续增长。地铁枢纽站作为多条地铁线路的汇集处,客流集散量较大,对站内疏散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更高,针对枢纽站内行人流动态特性和疏散问题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由于地铁枢纽站内部结构复杂和行人流量较大,极易导致瓶颈处产生堵塞,形成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地震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在应急疏散方案不合理的情况下将引发严重的拥挤踩踏事故。通过对行人流动态特性和演化规律进行预研究,制定合理的应急疏散方案,对行人流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控制,是减少地铁枢纽站内事故发生和保障行人出行安全的关键。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社会力模型,重点围绕地铁枢纽站行人流的动态特性和疏散问题展开相关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研究行人异质性与直通道内双向行人流动态特性的关系,建立基于社会力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行人运动混合模型,实现对行人密度和运动状态的预测。基于社会力模型,研究行人的异质性对直通道内双向行人流自由运动速度、崩溃概率和崩溃开始时间的影响,解决人群的异质性与行人流复杂运动特性间的内部联系问题,进而建立基于社会力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的行人运动混合模型,实现对地铁枢纽站直通道内异质性人群密度和运动状态的预测,提高安全预警能力。2.建立考虑行人兴奋度的社会力模型,研究瓶颈通道内单/双向行人流的动态特性和通行能力。考虑到疏散过程中行人的兴奋度会受到期望速度实现度、周围行人和环境的影响,建立考虑行人兴奋度的社会力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得到通道瓶颈对单/双向行人流运动轨迹线、分层结构和崩溃现象的作用效果,给出行人流出量与运动状态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通道瓶颈对行人流动态特性和通行能力的影响问题。3.建立考虑引导员的行人运动模型,研究引导员情形下行人的疏散问题。提出引导员的导航力,并综合考虑个体行为、从众行为和墙等外界环境对不跟随人群期望方向的影响,基于社会力模型建立考虑引导员的行人运动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得到引导员的加入、从众行为和期望速度对疏散动态特性和疏散能力的作用效果,进而解决引导员对地铁枢纽站内行人疏散能力的影响问题。4.建立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地铁站台行人分布预测模型,研究火灾下站台行人的疏散问题。综合考虑列车时刻表、到候车区域的距离和车站的物理结构等因素对候车区域选择行为的影响,利用社会力模型驱动行人运动,建立一种站台行人分布预测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和对比结果,得到站台行人密度的最大阈值,进而解决站台行人分布和火源参数对疏散能力的影响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231.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靖;毕学军;曹伟华;;概念模型验证[J];四川兵工学报;2008年05期

2 陈利,张庆明,王晓英,汪于力;仿真模型验证方法与程序设计(英文)[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nglish Edition);2002年02期

3 吴晓燕;吴静;陈永兴;藤江川;;基于复杂性测度的仿真模型验证[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李新国,曾颖超,刘金,张志刚;弹道重构在导弹仿真模型验证中的应用[J];飞行力学;1998年04期

5 邹敬,曲静原,曹建主;RODOS系统中RIMPUFF模型的验证与比对[J];核动力工程;2005年05期

6 朱岳梅;刘京;荻岛理;谷本润;;城市冠层模型的扩展与验证[J];建筑科学;2007年02期

7 花锋,王平,陈青;基于规则的产品CAD模型验证[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年03期

8 李青祝;马玉娟;;基于知识的三维模型验证开发技术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年01期

9 詹振飞;胡洁;符雁;杨仁杰;彭颖红;戚进;;虚拟样机环境下不确定性多元动态系统模型验证[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10 顾闯;刘彬;张学民;孙王虎;田书超;;基于规则推理的军事概念模型验证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玉臣;方可;马萍;;模型验证辅助工具的模块化设计[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2 侯杰;徐立新;;基于子波变换的仿真模型验证方法研究[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3 朱翊洲;马渊睿;谢永诚;;AP1000主控室盘台抗震鉴定中的有限元模型验证[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宋利祥;;HydroMPM模型及其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A];2014年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大会报告集[C];2014年

5 张宇;方滨兴;张宏莉;;Internet拓扑演化机理验证[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早报记者 忻尚伦;券商正探索大数据初级模型[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晓超;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仿真模型验证及校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杨晓霞;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枢纽站行人流动态特性与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3 詹振飞;面向汽车安全的不确定性多元动态系统模型验证理论和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振宇;辽河流域残留多氯有机物的多介质环境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回简;基于扩展概念图的复杂机电系统概念设计模型验证[D];浙江大学;2015年

2 赵东飞;模型验证理论研究及其在谐波减速器设计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鑫杰;基于粒子滤波的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胡敏;交通撞击过程中行人颅脑损伤有限元模型关键参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于波;高仿生度颅脑碰撞模型建立与验证[D];吉林大学;2017年

6 刘广东;基于精细模型的驾驶员座椅舒适性研究及结构改进[D];吉林大学;2017年

7 赵希尧;基于静动态性能一致性分析的仿真模型验证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志才;一种基于断言图的模型抽象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明;基于模型验证的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元真;基于BSIM4模型的不对称性研究及改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61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61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2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