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吸附调控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通过吸附调控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通过吸附来调控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表面性质的一系列途径。我们的出发点是,二氧化钛作为储量丰富、绿色环保的光催化材料,不仅有很广泛的现实应用前景,而且也是进行光催化反应和表面科学基础研究的合适载体。虽然这个领域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但是二氧化钛体系的一些重要的基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比如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中电声耦合的问题,二氧化钛中载流子的分离以及载流子的弛豫过程。为了研究二氧化钛的本征性质,有时我们需要施加外部的扰动,然后从被扰动体系的奇异现象反推二氧化钛的本征性质。在本文中,我们正是采用这样的思路,研究金红石相二氧化钛与不同吸附物之间耦合在一起之后,出现的奇异现象以及反映出的二氧化钛的本征特性。在第一章中,我们简明地介绍了现代电子结构的计算方法。从Hartree-Fock理论开始,到在凝聚态体系中好用的密度泛函理论。我们本着简明扼要的思路,仅介绍了主要理论框架和一些主要的近似方法。此外,在本章中我们还对算法实现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如泛函和基组,做了简单的讨论。在本章的末尾,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为下一章介绍非绝热分子动力学做一点铺垫。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首先介绍了多体问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近似,重点介绍了 Ehrenfest平均场方法和面跳跃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最后介绍了基于最小面跳跃方法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流程。第三章我们报道了通过甲醛吸附来研究二氧化钛中电声耦合问题的一些结果。包括极化子的布居、迁移和载流子的弛豫。首先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甲醛在金红石二氧化钛表面的吸附行为,针对之前密度泛函理论描述甲醛在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吸附与实验不符的问题,我们在尝试了多种方法、考虑了多种相关因素之后,将密度泛函描述的准确性往前推进了一步。在我们的工作以前,关于甲醛吸附,即便是关于最稳定吸附构型这样的基本问题,理论计算和实验观测之间长期存在不一致。我们通过+U和赝氢饱和的方法,较为准确地描述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的多余电子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了甲醛在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吸附的物理图像。这个图像与最新的实验观测比较吻合。然后我们考察了甲醛吸附在二氧化钛衬底表面吸附位处诱导产生局域形变对体系多余电子布居的影响。亦即分子吸附对二氧化钛(110)面极化子布居的影响。我们还通过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的方法,考虑了在有限温度的条件下,分子吸附对极化子向表面迁移的作用。此外,甲醛分子吸附还给二氧化钛在带隙带处来了丰富的电子结构。甲醛在不同吸附位点的不同的吸附构型,贡献的能级可以提供丰富的载流子弛豫通道。最后我们使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甲醛分子吸附对空穴弛豫的影响。第四章我们报道了分子吸附对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跃迁光谱的影响。我们通过在表面不同位点吸附氧气或二氧化碳分子,以及通过改变吸附分子的覆盖度,总结出了决定二氧化钛(110)面d-d跃迁强度的关键因素。在理解了控制d-d跃迁的规则之后,我们据此再改变控制条件,验证了在多层吸附体系和仅晶格扭曲表面的d-d跃迁情况。在最后一章我们报道了银团簇在金红石二氧化钛表面吸附给体系电子结构带来的影响。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位于带隙中的界面态,借助于这个界面态可以通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来增强二氧化钛表面的光催化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红;张渊明;胡军文;杨骏;唐渝;谭绍早;;低温水热法制备高活性纳米金红石相二氧化钛[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03期
2 邵艳群,唐电;纳米晶金红石TiO_2结晶形态[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99年01期
3 姚超,吴凤芹,林西平,汪信;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_2微结构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12期
4 张斌,万红,郑燕珂,阮谦,吴念祖,谢有畅,唐有祺;MoO_3、NiO、ZnO在小表面金红石上的分散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1998年05期
5 刘威,陈爱平,林嘉平,戴智明,邱炜,刘伟,朱孟钦,臼田昭司;均相水解法制备金红石含量可控的纳米TiO_2[J];化学学报;2004年12期
6 丁浩;用TF_(112)浮选分离金红石的研究[J];稀有金属;1992年03期
7 任翠萍,,姚智辉;锐钛型二氧化钛向金红石转化条件[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8 章瑞铄;刘涌;滕繁;宋晨路;韩高荣;;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TiO_2:Nb的光电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9 宋绵新;边亮;赵效勇;戴清清;;一步法合成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TiO_2的光催化活性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杨辉;申乾宏;高基伟;;锐钛矿-金红石混晶TiO_2溶胶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凡;孟大维;;天然金红石微晶相变与形变的透射电镜研究[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董睿;姜继森;;金红石相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董杉木;陈骁;崔光磊;;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阵列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乔辉;王雅文;肖莉芬;张礼知;;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苏伟光;张静;应品良;冯兆池;李灿;;锐钛矿和金红石表面CO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6 宋桥台;杨苹;王锦标;鲁雄;黄楠;;钽掺杂金红石Ti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7 梅乐夫;梁开明;;镁掺杂对二氧化钛晶化行为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东永;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的铁同位素及金红石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刘力铭;通过吸附调控金红石相二氧化钛(110)面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袁峰;金红石TiO_2(011)-2×1表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乐;钛基微弧氧化膜的制备、表征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仁博;用UHV-FTIRS研究单晶金红石相TiO_2(110)表面NO的吸附和反应[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吕小君;{111}晶面暴露纳米金红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永开;青海省柴北缘绿梁山一带金红石成矿条件及找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温文娟;C-N掺杂Ti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郭超;金红石TiO_2阵列薄膜的制备、掺杂及其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张晨宇;纳米氧化钛复合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性能与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俊平;过渡金属注入金红石单晶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8 高飞;金红石相TiO_2薄膜/ZnO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何敏;改性高钛渣中金红石相析出、长大与分离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0 章瑞铄;TiO_2基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2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7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