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基于多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的赝电容及其器件

发布时间:2017-12-10 20:22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的赝电容及其器件


  更多相关文章: 能量存储 电化学电容器 赝电容 锰系氧化物 钒系氧化物


【摘要】:能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如何将由低品位能源转化得到的高品位能源存储下来并持续稳定地输出则成为了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电化学能量存储装置中,电化学电容器不但具有稳定的功率密度,而且具有令人满意的能量密度。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电极材料对其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电极材料中,金属化合物能够提供比传统碳基材料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比导电聚合物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因此更适合于商业化应用。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几类锰系氧化物及钒系氧化物,并分别组装了对称型、准对称型及非对称型电化学电容器,通过各种表征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组成、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以电极电位为理论依据,采用类似水热法合成前驱体,经过热处理后得到了光滑大片状β-Bi_2O_3电极材料。此外,还采用不同的前驱体制备了Bi_2O_3无定形纳米颗粒与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β-Bi_2O_3电极材料在中性电解液中的电位窗口为-1.5 V~+1.5 V,容量为871.2 C g~(-1),当电流密度增大10倍至10 A g~(-1)时的容量保持率为74.4%,并且经过1000次循环之后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78.9%,这为后续电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2、采用水热法及后续热处理得到NiMoO_4表面修饰的MnO_2纳米片复合物电极材料。根据形态学特性可知,MnO_2表面修饰了NiMoO_4之后不但避免了其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溶解,而且提高了容量。该电极的比容量为2525 F 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8 A g~(-1)时的倍率性能为75.9%,明显高于纯相MnO_2电极(52.8%)和纯相NiMoO_4电极(61.5%)的倍率性能,而且经过3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可达74.8%。这一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是由NiMoO_4与MnO_2之间的耦合效应以及可能的半导体表面复合效应所造成的。3、采用水热法制备所得Mn_3(PO_4)_2超薄纳米片电极材料,经过电化学测试表征表明,该电极材料在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均具有宽的电位窗口(中性:-0.9 V~+0.7 V,碱性:-0.5 V~+0.6 V)、令人满意的比容量(中性:203 F g~(-1),碱性:194 F g~(-1))、优异的倍率性能(中性:88%,碱性:85.1%)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中性:10000次循环保持91.1%,碱性:10000次循环保持88.9%)。这是因为Mn_3(PO_4)_2所具有的层状的晶体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纳米通道并且改善了电解液离子的扩散,最终促进了电化学性能的提升。4、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不同种类的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并对这些材料的形态学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纯相的V_2O_3、VO_2和V6O13电极材料的形态演变、介孔变化、由氧空位机制造成的改善的电子导电性以及电化学测试表明,这三种材料都具有较高的比容量(V_2O_3:230 F g~(-1),VO_2:487 F g~(-1),V6O13:195 F g~(-1))和倍率性能(V_2O_3:76.1%,VO_2:60.5%,V6O13:51%),并且在Na_2SO_4电解液中的电位窗口为-1 V~+1 V。5、基于以上开发的锰、钒的氧化物,分别构筑了赝电容器件。AC//NiMoO_4修饰MnO_2非对称型电化学电容器的比容量为135 F g~(-1),电压范围为0 V~1.6 V,展现出了较高的能量密度(48 Wh kg~(-1))与稳定的功率特性(6400 W kg~(-1));Mn_3(PO_4)_2//Mn_3(PO_4)_2对称型电化学电容器与Mn_3(PO_4)_2//AC非对称型电化学电容器均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稳定的能量及功率特性,但前者的比容量要高于后者;VO_2//VO_2对称型电化学电容器能够提供高的比容量(115.6 F g~(-1))、较高的能量密度(41.1 Wh kg~(-1))和稳定的功率特性,而且其他钒系氧化物的器件也都展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这为以后的器件构筑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设计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立,刘文华;碳基电化学电容器及其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0年01期

2 ;混合动力车·电化学电容器——环保·健康·安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1年05期

3 张文保;王国庆;;发展中的电化学电容器[J];电池工业;2006年01期

4 吴旭冉;贾志军;马洪运;廖斯达;王保国;;电化学应用(Ⅱ)——电化学电容器的发展与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5 米宏伟;朱培洋;刘剑洪;;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6 冯玉萍;于凌宇;;国际高能新电源电化学电容器技术应用动态[J];电源世界;2002年09期

7 戴贵平,刘敏,王茂章,成会明;电化学电容器中炭电极的研究及开发 I.电化学电容器[J];新型炭材料;2002年01期

8 唐致远,徐国祥;电子导电聚合物在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2年09期

9 张治安,邓梅根,胡永达,杨邦朝;电化学电容器的特点及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年11期

10 赵淑红,吴锋,苏岳锋;电化学电容器碳基电极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建国;周震涛;陈军;;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2 朱春野;杨裕生;曹高萍;许敏;;微晶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器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王虹;唐致远;徐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沈裕军;沈湘黔;邓春明;翟海军;景茂祥;;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胡军;梁逵;李兵红;庄凯;;活性炭/氢氧化镍复合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6 樊金河;;一种贱金属电化学电容器的研制及特性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宏宇;齐力;殷娇;李四横;郑程;王永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在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霍鹏飞;张淑玲;张云鹤;张兴瑞;王贵宾;;基于聚芳醚复合的电化学电容器隔膜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L:高性能树脂[C];2013年

9 刘洪涛;李志英;何平;李景虹;朱果逸;;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电解质的非对称电化学电容器[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10 时志强;郭春雨;韩鹏献;姚国富;吕嘉辉;王成扬;;富氮炭材料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刘其丕 李晓飞;纳米涂覆钴锂氧化物材料获天津市技术创新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2 志飞;低温制备纳米非氧化物材料获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3 北京科技大学/洪彦若 孙加林;含碳耐材让位于非氧化物复合耐材(上)[N];中国冶金报;2003年

4 刘霞;新催化剂可提高人工光合作用效率[N];科技日报;2011年

5 万鹏;钽电容,追求极致性能的选择[N];电脑报;2008年

6 陕西 张思远;看电容,“挑”主板[N];电脑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雪婧;基于多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的赝电容及其器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2 邓梅根;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霍鹏飞;基于功能性聚芳醚砜薄膜的电化学电容器[D];吉林大学;2015年

4 王虹;金属氧化物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黄小文;电化学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高兆辉;电化学电容器钒基化合物负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耿新;二氧化锰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周文佳;锂离子电池与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梁彦瑜;新型能源材料—电化学电容器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时志强;炭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瑞;基于磺化联苯型聚醚醚砜/聚氧化乙烯复合膜材料的电化学电容器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猛;混合电化学电容器中新型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3 侯圣伟;电化学电容器及传感器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4 陈汪洋;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6年

5 李莉;基于纳米碳材料和二氧化锰的超电容电极材料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郁清涛;镍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6年

7 吴全富;导电聚合物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明翠;聚苯胺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9 邢燕;聚吡咯/杂多酸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晨昊;柠檬酸凝胶法制备电化学电容器用氧化镍及其掺铜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5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75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