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尺度下北京公园绿地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尺度下北京公园绿地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个体 植物群落 绿地斑块 城市公园 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
【摘要】:为了探讨城市公园绿地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调控和改善作用,本研究基于城市公园、公园内绿地斑块、绿地斑块内植物群落、群落中植物个体4个不同尺度,开展多角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北京城市公园绿地阻滞颗粒物的影响机制,系统剖析了公园绿地内大气颗粒物的变化动态,构建了植物个体滞尘能力综合评价体系,量化了公园绿地阻滞颗粒的作用与生态环境因子及结构因子的关系,优化出几种有效阻滞颗粒物的城市公园绿地模式,为城市绿地结构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1种植物滞尘能力差异明显。植物单叶滞尘量最高的是黄栌,达1.071mg·leaf-1;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高的乔木是侧柏,达0.339g·m-2,最高的灌木是大叶黄杨,达0.373g·m-2,最高的地被是艾蒿,达0.101g·m-2,最高的竹类是早园竹,达0.141g·m-2;单株滞尘量最高的乔木是侧柏、最高的灌木是大叶黄杨、最高的地被是蛇莓,最高的竹类是早园竹。侧柏、黄栌、大叶黄杨、沙地柏、蛇莓、早园竹等11种植物综合滞尘能力强,白蜡、雪松、珍珠梅、绣线菊、二月兰、箬竹等14种植物综合滞尘能力良好,国槐、白皮松、棣棠、紫薇、苔草等10种植物综合滞尘能力一般,垂柳、紫叶小檗、狗尾草等6种植物综合滞尘能力较弱。油松、黄栌、侧柏等植物叶片表面突起多易滞留颗粒物,毛白杨、女贞等叶片表面较平滑不易滞留颗粒物。(2)不同种类植物个体滞尘的时空变化特征差异明显。乔木滞尘8-10d达到饱和,灌木滞尘6-8d达到饱和,地被滞尘2-4d达到饱和,竹类滞尘周期内滞尘量持续增加。乔木、灌木、地被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呈现“W”型日变化特征,竹类呈现出“V”型日变化特征。乔木内部叶片滞尘量小于外部、中部叶片,阔叶植物底部叶片滞尘量高于中部、顶部叶片,针叶植物中部叶片滞尘量高于顶部、底部叶片。(3)7种植物群落对TSP等4种粒径颗粒的阻滞作用差异显著。夏季和秋季要好于冬季和春季,针叶林群落对于TSP、PM10、PM2.5的阻滞能力最强,阔叶纯林群落对PM1.0的阻滞能力最强,草坪群落对4种粒径大气颗粒物的阻滞作用较差。植物群落、绿地斑块、城市公园3个尺度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冬季、春季高,夏季、秋季低的规律。(4)植物群落结构因子与群落阻滞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群落平均叶倾角越大阻滞能力越差,郁闭度、平均乔木高度、平均胸径等均与其阻滞能力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乔灌草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更有利于净化颗粒物,阔叶纯林、阔叶混交林群落郁闭度在80%左右,种植密度在0.08-0.12株/m2时,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群落种植密度在0.13-0.15株/m2,郁闭度在85%左右时,表现出较好的阻滞作用。(5)绿地斑块内距边界不同距离、周边不同下垫面类型、斑块结构因子变化是影响其阻滞作用的主要因素。绿地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周长面积比、植物覆盖率、郁闭度等结构因子的变化,与斑块阻滞颗粒物的能力有明显相关性。斑块周围下垫内观赏林所占比例的影响范围为75m,水系、草坪所占比例的影响范围为30m,园路、广场所占比例的影响范围为60m。乔灌草结构的常绿针叶、针叶阔叶混交、阔叶混交3种绿地斑块类型与灌草结构的常绿阔叶混交类型绿地斑块,最佳综合阻滞颗粒物的距离分别是165m、135-165m、165-210m、135m;草坪型绿地斑块最佳距离为105-165m。(6)不同城市公园绿地颗粒物浓度变化呈现出一定梯度变化,公园绿地结构因子与其阻滞作用存在一定相关性。城市公园外TSP和PM10呈现出“城区—郊外”浓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冬季、春季时PM2.5和PM1.0浓度变化呈现出“城区—郊外”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季、春季,天坛公园对TSP等4种粒径颗粒物的阻滞率均为最高,夏季、秋季,对于TSP和PM10的阻滞率最高的是天坛公园,对PM2.5、PM1.0的阻滞率最高的是香山公园。公园面积与公园阻滞颗粒物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斑块数量与公园阻滞颗粒物的能力呈显著负相关,植被覆盖率仅与阻滞PM2.5呈显著正相关。(7)城市公园绿地颗粒物浓度变化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春季、冬季,TSP、PM10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M2.5、PM1.0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夏季、秋季,4种粒径颗粒物均与负离子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性;TSP、PM10与风速显著正相关。(8)结合景观、游憩、生态等功能效益,建议构建阻滞大气颗粒物兼游憩型、阻滞大气颗粒物兼观赏型2类优化结构,建议构建疏林植物型、植物围合型、阔混交型、常绿片林型4种优化的植物配置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13;S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成;段晓梅;;公园绿地的大众行为趋向与启示[J];科技创业家;2014年04期
2 蔡彦庭;文雅;程炯;魏建兵;;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11期
3 柴一新,祝宁,韩焕金;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滨市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9期
4 康博文,刘建军,王得祥,侯琳;陕西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3年04期
5 程政红,吴际友,刘云国,李洪泽,熊义思,李红甫,李力;岳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2期
6 陈芳;周志翔;郭尔祥;叶贞清;;城市工业区园林绿地滞尘效应的研究——以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7 高金晖;王冬梅;赵亮;王多栋;;植物叶片滞尘规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冯朝阳;高吉喜;田美荣;林栋;吕世海;刘尚华;;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9 刘霞;李海梅;李想;王福斌;;青岛市城阳区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J];北方园艺;2008年04期
10 宋丽华;赖生渭;石常凯;;银川市几种针叶绿化树种的春季滞尘能力比较[J];中国城市林业;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红菊;方玉;王治;;昆明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建设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2 胡剑双;戴菲;毛玮丰;;点的困惑与契机:城市土地混合使用下点状公园绿地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用长效激励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郑州市公园绿地管理经验[A];中国公园协会2011年论文集[C];2011年
4 张亚红;;英国公园绿地的保护与管理[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5 高兴春;刘朝阳;;浅谈公园绿地集水 节水技术的应用[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6 江海燕;朱再龙;;广州公园绿地系统发展历程及影响机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冯文水;王英明;赖菊云;;公园绿地黄土露天成因及治理对策[A];中国公园协会2007年论文集[C];2007年
8 郭竹梅;徐波;邓宇;佟跃;吕婉铭;李悦;;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调查研究[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9 栗燕;王鹏飞;杨秋生;董华叶;;郑州市公园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栗燕;王鹏飞;杨秋生;董华叶;;郑州市公园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郭镛;奉贤区65场免费电影进公园绿地[N];东方城乡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郭泽莉;大型公园绿地须有“大效益”[N];中国花卉报;2013年
3 通讯员 卢红杰 记者 尹宁静;“十一五”期末主城区公园绿地扩至3倍[N];泰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孙娅;首批精品公园绿地昨出炉[N];昆明日报;2007年
5 同济大学 胡玎 王越;开放型公园绿地如何建管[N];中国花卉报;2008年
6 李纪锋 胡丽娟;北京公园绿地达千余处[N];科技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冯燕平;我们身边的16平方米公园绿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8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文明委;拓展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功能[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王文;越南:政府推动建公园[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通讯员 商金杰;济南新建百万平方米公园绿地[N];中国花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万光;不同尺度下北京公园绿地颗粒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于苏建;福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的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灵艺;城市主干道路绿带滞尘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阿丽亚·拜都热拉;阿克苏市主要园林树种滞尘能力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申世广;3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马远;北京市三种道路防护林滞尘格局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8 袁琦;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颗粒物理化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刘合凡;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元素β-X在线分析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10 王芳;兰州市大气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污染特征和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子超;北京市公园绿地边界空间调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李腾;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老年友好性建设探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3 马玉洁;关中城市建成区控规中小型公园绿地规划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冯锐;保定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健康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袁熠;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刘婷;基于视觉原理的公园绿地树丛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詹晓婷;长沙市公园绿地中井盖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夏圣洁;南宁市南湖公园绿地照明系统调查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9 侯小林;老年人对郑州市公园绿地的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兆奇;石家庄市公园绿地春季环境温度效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77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7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