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首钢京唐脱磷炉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4 07:04

  本文关键词:首钢京唐脱磷炉工艺技术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脱磷炉 底吹优化 物料平衡 脱碳渣循环利用 废钢熔化


【摘要】:首钢京唐公司采用“全三脱”冶炼工艺流程生产洁净钢,其中原型脱磷炉采用16孔底吹布置,熔池内钢液流动分区较多;底吹元件容易堵塞,导致底吹效果较差;脱磷转炉炉温较低,冶炼过程中出现炉壁粘钢、废钢无法全部融化等问题,脱磷半钢指标未达到先进水平。因此,本文以首钢京唐公司300t脱磷炉为研究对象,对底吹孔布置方式、炉型维护技术、转炉物料平衡以及热量平衡、脱碳炉炉渣二次利用等展开脱磷炉脱磷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工艺改进措施,在工业试验验证和生产中取得了理想效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工作如下:依据首钢京唐公司300t脱磷炉的炉型结构及复吹冶炼的相关工艺参数,进行实验室1:12的水模实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双指标的方法分析转炉底吹元件布置的最佳方式(包括底吹元件的数目和布置方式),同时分析了底吹流量变化、顶吹流量变化、枪位变化对转炉熔池混匀时间以及界面传质速率的影响,给出了各工艺参数的最佳范围。京唐300t脱磷炉的最佳参数配置为:底吹元件布置方案为8支底吹元件内环非完全对称集中布置,其混匀时间最短,传质速率最快,此时顶吹流量为14.35Nm3/h(对应原型18000Nm3/h),氧枪枪位为128mm(对应原型2400mm),底吹流量为2.74Nm3/h(对应原型3673Nm3/h)。根据不同顶吹、底吹搅拌能量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和单重的废钢在熔池中的运动状况和测定不同单重废钢在熔池中的悬浮能量(废钢在熔池中呈悬浮状态所需的搅拌能量),从而确定脱磷炉半钢冶炼合理的废钢类型和尺寸,减少因废钢不熔化造成的出钢量少、废钢粘炉底等问题。废钢的加入量建议控制在10%以内,大块废钢混匀时间整体上比小块废钢混匀时间要长,当复吹参数为顶吹流量30000Nm3/h(氧枪枪位低于2400mm),底吹流量为4010Nm3/h时,废钢在熔池中呈悬浮状态的单重最大不超过1.5t,此时对应的悬浮能量为14989W/m3。为进一步研究转炉底吹元件布置方式、顶底复吹参数对脱磷炉熔池内铁液流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脱磷炉内气液两相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对于8支底吹元件的内环非对称式集中布置方案,其熔池铁液速度分布较均匀,且“传质更新区”面积较大,“传质滞止区”所占面积较少,为最优底吹元件布置方案。当氧枪枪位保持2400mm、顶吹氧气流量为35000Nm3/h,底吹流量为3500Nm3/h时铁水流动速度较大,“传质更新区”比例较高,更有利于脱磷反应的进行。结合脱磷炉低温吹炼条件下的物料平衡和热量平衡模型、现场生产数据,建立转炉渣中(FeO)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预测吹炼各阶段炉渣(FeO)含量,用于指导吹炼过程枪位和氧气流量控制。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炉渣FeO含量和实测值吻合度较高,绝对误差在土2%以内、相对误差在10%以内的比例在80%以上。通过对脱碳转炉渣和脱磷转炉渣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高碱度脱碳炉渣可进行脱磷炉冶炼半钢时的热态渣二次循环利用。通过开发专用热态渣渣罐,实现脱碳炉热态渣循环进入脱磷炉冶炼半钢,进一步提高脱磷炉化渣效果和脱磷效果,以及实现脱磷炉零辅料消耗的目标。脱磷炉冶炼半钢采用脱碳炉热态渣工艺后,终点磷含量降低0.006%,转炉终渣TFe炉次降低约3.4%,热态渣试验炉次实现零石灰、零轻烧等辅料的消耗。工业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底吹孔的优化布置,现场脱磷炉脱磷率从65.3%上升到72.2%,终点磷含量从0.039%下降到0.031%,脱磷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常规和洗炉方式进行炉型维护,可以有效控制炉衬粘钢厚度,提高脱磷效果,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现场对中型废钢、打包块、热轧切头尾等废钢进行转炉熔化试验发现,脱磷转炉仅可采用中型废钢,对于打包块与热轧切头尾等尺寸较大废钢需通过延长吹炼时间、提高转炉熔池温度等措施提高废钢熔化速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F7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鑫;铬不锈钢用钡渣脱磷的概述[J];特钢技术;1996年03期

2 王庆祥,何环宇;提高渣—铁脱磷反应效果的理论分析[J];钢铁研究;2001年05期

3 赵俊学,傅杰,王平;不锈钢氧化法脱磷的热态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赵俊学,傅杰,富平原;不锈钢及高铬合金脱磷特点分析[J];江苏冶金;2003年01期

5 罗顶飞;徐安军;田乃媛;李联生;;含铬镍混轧铁皮在脱磷站的应用[J];钢铁;2009年09期

6 文志军;岑明进;吴杰;;高效无氟脱磷团块的实验研究[J];河南冶金;2010年03期

7 周进东;毕学工;吴杰;黄治成;文志军;熊玮;李勇波;金焱;;高磷铁水预脱磷合理工艺的实验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毕铭;;炼钢脱磷的理论和实践[J];钢铁;1976年02期

9 张树藩;俞育宏;高峰;;高铬不锈钢喷纷脱磷工艺研究[J];大型铸锻件;1985年04期

10 M.Kosugi;K.Morinaka;Y.Hirose;H.Katayama;胡庆渝;;高铬钢的脱磷新工艺[J];大型铸锻件;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湛;郭上型;;转炉渣返回铁水预处理脱磷的试验研究[A];2011年华东五省炼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皓宇;李安东;;高炉铁水预脱磷技术在不锈钢的应用[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3 孟嘉乐;曹晶;沈少波;郝叙帆;杨光维;郭占成;;湖北大冶高磷铁矿表征及脱磷耗酸量比较[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4 彭志伟;李光辉;金勇士;姜涛;杨永斌;;高磷铁矿石脱磷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5 吕延春;姜中行;朱志远;王文军;金茹;;管线钢冶炼脱磷、脱硫的工艺实践[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王海华;杨文军;李海洋;吴仕慈;;200吨转炉双联工艺脱磷试验研究[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4:氧气转炉炼钢与电炉炼钢[C];2014年

7 杨波;刘德宏;刘向东;胡兵;陈文满;朱斌;周宏;祝明妹;王雨;谢兵;;重钢210t转炉成渣路线对脱磷的影响[A];第十八届(2014年)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S04:氧气转炉炼钢与电炉炼钢[C];2014年

8 田志红;艾立群;蔡开科;石洪志;王涛;郑建忠;朱立新;;用CaO系渣进行钢水炉外深脱磷的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9 钟良才;季晨曦;姜茂发;高文芳;易卫东;陈钢;;较高硅含量铁水预处理脱磷研究[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10 闫占辉;邢相栋;张建良;刘征建;赵长亮;裴培;;石灰质量对转炉预处理脱磷效果的影响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建国;转炉连续脱磷脱碳工艺的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先越蓉;炉外脱磷[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明贵栋;企校联合破解脱磷难题 鄂西“巨矿”开采短兵相接[N];中国工业报;2006年

4 渠约军;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脱磷理论与实践[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5 章鹰;宝钢300吨转炉脱磷、少渣冶炼工程热试一次成功[N];中国冶金报;2002年

6 赵敏;宝钢股份300吨转炉脱磷冶炼实验成功[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7 广闻;镍铁烧结脱磷技术取得新进展[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苏哲松;长岭脱磷选矿工艺流程全线贯通[N];恩施日报;2006年

9 丁洁 牛建红;太钢06Ni9钢脱磷工艺获突破 钢质纯净度达国际先进水平[N];太原日报;2011年

10 洪福;锰铁合金硅含量0.28%也能脱磷[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畅;低碱度条件下转炉渣脱磷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李翔;转炉留渣双渣工艺倒渣及脱磷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赵长亮;首钢京唐脱磷炉工艺技术优化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4 郭曙强;不锈钢生产脱磷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刁江;中高磷铁水转炉双联脱磷的应用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张同波;新兴铸管80t转炉高效低成本脱磷工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云花;基于再生资源条件下不锈钢脱磷保铬工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辉;高磷鲕状赤铁矿烧结气化脱磷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肖国存;通钢120t复吹转炉脱磷工艺开发[D];东北大学;2014年

4 尚德义;转炉脱磷影响因素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5 付俊凯;高磷矿脱磷组元优化及脱磷产物再利用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6 马伟杰;少渣冶炼工艺基础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7 李俊;转炉脱磷冶炼工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8 温福新;转炉双联法脱磷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9 周海;重钢210t转炉高效脱磷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史慧恩;钢水炉外深脱磷实验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286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86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