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氧化环加成反应及氮硼杂芳化物Azaborines的合成
本文关键词:自由基氧化环加成反应及氮硼杂芳化物Azaborines的合成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基 环加成 烯炔环化 氧化环化 氧化吲哚 银催化 无金属 磷自由基 芳基迁移 azaborine C-P键
【摘要】:本论文主要开展了自由基氧化环加成构建官能化的小分子化合物反应和氮硼杂芳化物Azaborines的合成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内容:第一章:在第一节中,我们简单概述了单边环化反应的四种类型,即离子型环化、自由基环化、周环反应和过渡金属催化下的环化反应,以及前三者在环化过程中遵循的反应规律:Baldwin环化规则。同时,我们还总结了自由基环化过程的优势,并对自由基环化伴随着芳基加成过程在合成小分子环状化合物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展望。在第二节中,我们系统总结了氧化吲哚的多种构建方式,包括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插入反应、C-H活化过程,以及自由基氧化环加成路径。根据所引发的自由基形式不同,我们将自由基氧化环加成构建氧化吲哚分为以下四类:sp3碳自由基、sp2碳自由基、三氟甲基自由基以及卤素等杂原子自由基,并分别举例做了详细介绍。最后,我们介绍了铑催化下的羟基邻位碳氢键活化过程,并分析了其机理。在第三节中,我们系统介绍了烯炔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和自由基两种路径下的环化反应,详细总结了Au、Rh、Pd等过渡金属参与反应的规律。同时,我们介绍了在自由基加成过程中伴随着的迁移重排反应,根据迁移位置的不同,我们将该重排反应总结为四类,即:1,2-迁移、1,3-迁移、1,4-迁移和1,5-迁移反应。最后,我们总结了过渡金属和磷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包括磷氧化合物导向的C-H活化反应和构建C-P键反应,同时我们还重点介绍了膦酰基自由基的引发方式,以及加成过程中亲核性的影响因素。第二章: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无金属条件下合成羟基取代氧化吲哚的反应。反应通过羟基邻位碳自由基对N-芳基丙烯酰胺中活化烯烃的加成以及芳基的自由基加成过程后,在氧化性条件下脱氢得到芳构化的取代氧化吲哚产物。通过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我们确定了苯环上邻位C-H键断裂为反应决速步骤。第三章: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磷氧化合物在银作用下对芳基烯炔底物进行连续的串联自由基加成-氧化环化过程,并最终构建了含磷的芴衍生物。不同取代基的磷氧化合物由于其亲核性差异,在环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加成结果。二苯氧磷类磷氧化合物对该反应过程有着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第四章: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膦酰基自由基在对炔基加成-芳基氧化环化过程中的重排过程,反应经历自由基六元环中间体或过渡态,在脱去一分子二氧化硫后发生1,5-芳基迁移并形成肉桂酰胺自由基后,进一步对芳基氧化加成,合成了含磷的螺环醌类结构。加成过程中,由于芳环上电子效应作用,自由基具有良好的位置选择性,在更换芳环取代基时,我们也得到了取代喹啉酮衍生物。第五章:在第五章中,我们完整阐述了Azaborines类化合物的定义和B-N键特征,并从金属络合物的配体改良、储氢材料开发、聚合物及新型纳米材料合成和生物医药研发四个方面初步介绍了Azaborines类化合物的功能和应用价值。最后,我们也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Azaborines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衍生反应。同时,我们研究了三氟硼酸钾盐在四氯化硅作用下合成B-氮杂环取代的新型萘型Azaborines类化合物的反应。我们分析了氮杂环碱性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增加一倍量四氯化硅并提高反应温度为最优条件,成功合成了一系列高度官能化和具有特殊电子特性的Azaborines化合物,避免了微波等较剧烈反应条件,底物适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大贵,李玉良,朱道本;C_(60)的[3+2]环加成反应[J];化学通报;1996年11期
2 曾中一;杨定乔;;镍催化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10期
3 刘福胜,杨锦宗;8-乙烯基嘌呤上的亲核加成和环加成反应[J];有机化学;2000年02期
4 欧立公,白东鲁;[4+3]环加成反应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0年01期
5 夏树伟,尚贞锋,陈兰,潘荫明,赵学庄,唐敖庆;C_(60)与硅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孙成科,林雪飞;8-二甲基-7-甲氧基-5-烯-壬腈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机理[J];分子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7 宋琦;三组分环加成反应[J];大学化学;2003年04期
8 尚贞锋;樊玲;李瑞芳;许秀芳;;C_(82)与甲亚胺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03期
9 罗人仕;杨定乔;;铑催化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8期
10 李欣;林智杰;胡泓梵;张洪奎;;(3S,4R)-3,4-(二氧丙叉基)-N-氧化吡咯烷与丙烯酸甲酯的环加成反应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张艳;徐建华;;邻醌与VA唑的光化[4+4]环加成反应[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周友运;孙秀丽;唐勇;;1,1-偕二酯基环丙烷与azomethine imines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艳玲;戴柏青;;硼氮纳米管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小六;邢春勇;李志伟;陈华;;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芳烷基C-氨基糖苷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张俊良;;金催化的环化与环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图文摘要集[C];2011年
6 王鹏飞;高鹏;许鹏飞;;基于天然樟脑的手性硝酮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马玉国;陈昊;;晶体中压力促进的叠氮和炔的环加成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刘全忠;刘泽水;李文科;何龙;康泰然;;乙烯基环丙烷与原位产生的a,β-不饱和亚胺的环加成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9 许海;田雷蕾;李团委;杨兵;马於光;;基于分子内旋转诱导的[2+2]环加成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王杞生;丛航;张建新;陶朱;薛赛凤;;七元瓜环对光致环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昭昭;自由基氧化环加成反应及氮硼杂芳化物Azaborines的合成[D];兰州大学;2017年
2 丁润波;基于炔酰胺的方法学研究及Cephalotaxine前体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文静;NHC催化烯酮环加成反应机理与3d过渡金属化合物键能的密度泛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孟凡星;双咪唑化合物的共晶生长和固态光环加成反应[D];吉林大学;2016年
5 黄晓程;芳炔环加成反应及卤钯化环化反应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兰东辉;二氧化碳资源化为环状碳酸酯的新型碳基催化剂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王西照;新型β-内酰胺和甘草次酸杂环衍生物的研究及其核心偶极环加成反应的改进和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李筱芳;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螺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家星;[60]富勒烯的亲核环加成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由君;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梅;叔膦催化的(4+n)环加成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马明霞;不对称构筑含三氟甲基的螺环氧化吲哚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泽水;钯催化的乙烯基环丙烷与原位产生的α,β-不饱和亚胺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海申;可见光诱导的1,6-烯炔基化合物环加成反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段红玉;叔膦促进的串联成环反应合成丁烯内酯衍生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燕琼;手性四VA唑啉金属络合物催化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鸿博;茚及茚烷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8 旷国强;基于吡唑并环己酮的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工艺优化[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潇潇;路易斯酸及布朗斯特酸催化3-吲哚基甲醇的环加成反应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代杨;密度泛函活性理论在芳胺烷基化及[4+4]环加成反应机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96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9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