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损伤建模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6 20:19

  本文关键词: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损伤建模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复合行星轮系 动力学模型 损伤建模 时变啮合刚度 啮合相位 固有特性 故障特性


【摘要】:行星齿轮式变速箱是车辆、风力发电机组、直升机、工程机械等大型复杂机械装备传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恶劣多变的工作环境通常导致其核心传动部件的损伤状况复杂多样。故障机理不明确是导致行星齿轮式变速箱早期故障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故障行星轮系的动力学分析是揭示其故障机理的关键。通过建立考虑关键部件损伤程度的故障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对其在损伤激励下的振动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行星轮系故障产生及演化机理,可以为行星齿轮式变速箱早期故障诊断提供有效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价值。复合行星轮系在变速箱中广泛应用,其内部结构复杂,非线性因素丰富,在损伤激励作用下,其动力学建模本身具有复杂性。并且,鉴于复合行星轮系自身的结构特点,现有的简单行星轮系故障诊断理论无法有效地指导复合行星轮系的故障诊断。因此,本课题在国家863计划—工程机械回收产品逆向物流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的资助下,以工程机械变速箱的核心传动部件—复合两级行星轮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损伤建模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动力学理论,系统性的研究了复合两级行星轮系的建模方法。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结构特性、运动学特性及啮合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集中参数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阻尼、支撑、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综合传动误差及啮合相位等非线性因素。根据各构件间相对位移分析,推导出系统运动矩阵微分方程,为复合行星轮系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2)基于复合行星轮系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对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进行了数学描述,将损伤激励引入到模型中,建立了故障复合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并对复合行星轮系的固有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模型中的时变啮合刚度及其啮合相位关系进行了分析。首先将轮齿简化为齿根圆上的悬臂梁结构,根据能量法,建立了正常轮齿时变啮合刚度模型。然后通过对典型损伤模式的简化,建立了损伤参数与时变啮合刚度之间的量化关系,将这一量化关系与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相结合,从而建立了故障复合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用于获取复合行星轮系的故障响应。进一步通过啮合机理分析,对各啮合副的啮合相位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到了考虑啮合相位情况下的系统时变啮合刚度。最后,通过求解系统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研究了复合行星轮系固有特性,对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相位综合影响下固有频率的模态跃迁现象进行了分析。区别于将啮合刚度及其相位关系简化的模型,上述模型能更详细地反映复合行星轮系的动力学特性。(3)针对双排行星轮系的故障诊断问题,研究了典型损伤的建模方法,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了典型损伤情况下行星轮的振动响应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针对行星轮的啮合特性,首先对行星轮损伤轮齿进入啮合的时间间隔及周期进行了推导。进一步分析了典型行星轮损伤对系统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通过模型仿真获取了正常及行星轮典型损伤情况下的系统振动响应,并提取了振动信号中的行星轮损伤信息。搭建了工程机械传动系统测试试验台,开展了行星轮损伤植入试验,通过分析现场测试信号,提取了行星轮的实际故障特征。试验验证表明,故障复合行星轮系动力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表征行星轮损伤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为工程应用中双排行星轮系故障诊断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4)针对多级行星轮系的故障诊断问题,研究了典型损伤的建模方法,通过模型仿真及试验验证,分析了不同级太阳轮典型损伤情况下的振动响应特性。建立了齿顶局部剥落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推导了齿顶局部剥落损伤情况下的时变啮合刚度算法,分析了不同级太阳轮单齿及多齿损伤对系统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基于模型仿真及试验分析,获取了含太阳轮损伤信息的振动响应信号,对不同级太阳轮单齿及多齿损伤情况下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及验证,为工程应用多级行星轮系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5)针对行星轮系齿根疲劳裂纹损伤特征微弱难以表征及早期诊断困难的问题,建立了裂纹损伤模型并研究了太阳轮齿根裂纹扩展对行星轮系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裂纹轮齿时变啮合刚度模型,推导了裂纹轮齿时变啮合刚度算法,建立了不同裂纹程度与时变啮合刚度之间的量化关系。通过系统固有特性分析,研究了裂纹扩展对固有频率的影响。通过模型数值仿真获取了含裂纹扩展信息的系统振动响应信号,综合运用时间历程、相轨迹、Poincare映射图及阶次谱方法分析了裂纹扩展对系统非线性振动响应的影响,提取了早期裂纹对应的损伤特征,为齿根疲劳裂纹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方法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132.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雅萍;吴立言;常乐浩;丁云飞;;齿轮轮齿误差对啮合刚度影响规律研究[J];机械传动;2014年05期

2 江荣贵;胡青春;;斜齿圆柱齿轮啮合刚度的一种简化计算[J];机械;2005年12期

3 王涛,唐增宝,钟毅芳;齿轮传动的动态啮合刚度[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4 王国兴,熊焕国,李高敬;剃齿齿形的计算机模拟和综合啮合刚度[J];机械工程学报;1994年S1期

5 唐进元;王志伟;伊洪丽;陈思雨;;齿根裂纹与轮齿啮合刚度关联规律研究[J];机械传动;2014年02期

6 王春光,常山,李应生;行星齿轮啮合刚度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4期

7 刘国华;李亮玉;赵继学;;考虑反向齿面啮合力的齿轮系统时变啮合刚度的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孙华刚;冯广斌;曹登庆;毛向东;;齿轮裂纹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年04期

9 朱增宝;朱如鹏;李应生;戴光昊;朱振荣;;啮合刚度对人字齿行星传动系统动态载荷特性的影响研究[J];兵工学报;2013年06期

10 唐恒龄;;斜齿轮的啮合刚度[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晓红;郗向儒;;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啮合刚度计算[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张均富;梁尚明;徐礼钜;;摆动活齿传动的结构参数对啮合刚度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尹华兵;周广明;;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虚拟样机及其对均载特性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魏莎;韩勤锴;褚福磊;;含区间参数的风机齿轮系统动态响应分析[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下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国彦;复合行星齿轮传动系统损伤建模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常乐浩;平行轴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通用建模方法与动态激励影响规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丰;多轴齿式离心压缩机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久健;故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及其动力学建模仿真[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3 王一;基于时变啮合刚度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李军华;数控机床主传动齿轮综合啮合刚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安春雷;点蚀和剥落对齿轮扭转啮合刚度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6 李亚鹏;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改进算法及刚度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雷敦财;面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及动态啮合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李建宜;齿轮扭转啮合刚度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9 袁兴军;含有对称分支结构轴系异向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姚启萍;SGM弧齿锥齿轮设计参数与时变啮合刚度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7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97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