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及其在孔铜材料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及其在孔铜材料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非水基凝胶注模 铜粉 低毒单体 发泡剂 聚合乳液
【摘要】:金属多孔材料由于其低密度,良好的磁导率,耐高温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多孔材料,凝胶注模成形工艺可以快速制备复杂形状工件,并且成本较低、机械加工性能好,引起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将水基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应用于铜基多孔材料,主要工作如下:使用了三种低毒性单体(HPMA,HEMA和DMAA)和交联剂DEGDA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凝胶注模实验。DMAA/DEGDA系统在1,2-丙二醇(PBO)中产生的自由基聚合形成复杂的大分子网络结构,可牢固地保持铜颗粒,并且实现它们在生坯中的均匀分布。课题研究了浆料中负载体积分数对铜和烧结体的性能的影响。由于铜浆中存在高密度颗粒而发生沉降现象,在制备低固体负载铜浆(40,35%)时需要0.8~1g分散剂,可使颗粒更好的分散并避免所得生坯发生变形。当负载铜体积分数占45%~50%时,所需的分散剂用量范围为0.6~0.8g,方可达到良好的颗粒分散性以及保持在适合凝胶注模的粘度范围,减少内部缺陷。交联态聚合DMAA提高了生坯的抗弯强度,避免了裂纹产生。当固体负载体积分数从50%降低到35%,其抗弯强度从16 MPa降低到8 MPa。通过优化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获得了最佳性能如孔隙率,抗弯强度和收缩率。烧结温度选择970℃保温5 h,根据铜含量,孔隙率范围为32.7%至51.07%,长度方向的收缩率在5.82%~14.4%和直径方向上为5.91%~14.16%,抗弯强度为48.5~161.5 MPa其次研究了三种造孔剂,碳酸氢钠(NaHCO3),淀粉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凝胶注模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烧结体的浆料粘度和性能受到造孔剂特性如形状,尺寸和来源(类型)的影响较大。在不添加造孔剂的情况下,烧结体孔隙率为35.67%。NaHCO3,淀粉和基于PMMA的造孔剂添加后孔隙率分别增加12.27%~24.03%,10.65%~18.92%和17.28%~28.36%。通过凝胶注模与悬浮乳液的组合,成功地制备了多孔铜生坯体。油的添加体积可以控制生坯所形成的微观孔的尺寸和数量。使用聚合乳液在PBO中凝固铜粉,可以制备具有良好结构和高孔隙率的生坯。用油/溶计比为1:1可以制备密度为1.5 g/cm3和强度为4 MPa的生坯。利用非水基凝胶注模工艺制备多孔铜结构的方法将为金属粉末的非水基凝胶注模技术的应用提供研究的基础,并希望在相关领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兰;李成威;谷晴晴;王飞飞;陈雪婷;;微细铜粉的研究进展[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芸生;铜粉的锈蚀——介绍苏联化学家最近的研究[J];化学世界;1952年02期
3 赵勇;;254—16铜粉导电膏的研究[J];粘合剂;1988年01期
4 Erhard Klar ,谭春梅;雾化法生产铜粉[J];有色冶炼;1990年04期
5 杜玉启;;驻徐83567部队新光冶炼厂电解铜粉车间投产[J];中国物资再生;1993年10期
6 自立;重庆冶炼厂电解铜粉技改工程竣工投产[J];粉末冶金工业;1995年04期
7 罗新湘;由铜氨溶液制备金属铜粉的研究[J];湖南化工;1996年01期
8 朱晓云,杨勇;片状镀银铜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9 王晔,李岚;我国铜粉的生产与消费现状[J];铜业工程;2003年03期
10 晓松;铜粉市场前景看好[J];粉末冶金工业;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书欣;张虹;黄升华;赵恂;;用肼作还原剂制备超细铜粉[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刘志杰;赵斌;张宗涛;胡黎明;;超细铜粉表面磷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杨世莹;张邦琪;杨家旺;华宏全;;电解铜粉制备工艺实验研究及其应用前景[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邱六合;吴昶辉;李世荣;;铜粉烧结毛细结构之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5 马江华;李光强;朱诚意;;氧化还原过程对铜粉堆密度的影响[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胡安怀;龚道松;;钢带炉及密闭筛分系统在电解铜粉生产过程中的应用[A];2009(重庆)中西部第二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志杰;赵斌;张宗涛;胡黎明;;以甲醛作还原剂的超细铜粉制备工艺研究[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胡安怀;龚道松;;钢带炉及密闭筛分系统在电解铜粉生产过程中的应用[A];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朱晓云;伍继君;郭忠诚;黄峰;解祥生;;电磁屏蔽用片状银包铜粉的制备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谭宁;郭忠诚;陈步明;;超细铜粉表面包覆有机物进行改性的工艺及性能研究[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伍;2006年我国铜粉用量将达5000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记者 刘其丕;天津建成北方最大铜粉生产基地[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3 赵爽英;我国铜粉用量持续增长[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邢英俊 王拥军;中科铜都公司水雾化生产铜粉获得专利[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记者 刘其丕;瑞尔普打入铜粉企业前三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方洲;北京恒源领跑国内粉末市场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7 记者刘其丕;天津瑞尔普公司铜粉增量增值攀新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芳燕;北京恒源粉末合金厂:领跑国内粉末市场的最大份额[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王迅;我国铜粉及铜合金粉市场供需缺口扩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10 金星;镍钴新产品公司增收节支做得细抓得实[N];金昌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淑红;真空挥发冷凝制备超细铜粉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许磊;微波加热金属铜粉及熔渗烧结钨铜复合材料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Bekouche Karima;非水基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及其在孔铜材料中的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4 郭艳辉;微细铜粉的空气氧化及表面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胡敏艺;多层陶瓷电容器电极用超细铜粉的制备与表面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樊友奇;纤维状超细多孔铜粉制备新方法及其理论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岳俊;氢还原氧化亚铜制备MLCC用均分散铜粉[D];中南大学;2012年
8 朱晓云;银包铜粉及聚合物导体浆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魏琦峰;离子膜耦合电化学反应氧化铈(Ⅲ)同时析出铜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平超;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中电解制备超细铜粉[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彭帅;铜导体浆料及其烧结工艺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黎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电解铜粉项目经济评价[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杜丕国;颗粒配比对Fe-Cu-C烧结件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5 侯佳琦;铜粉抗氧化银镀层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杨乐;废旧电路板中湿法冶金回收铜并制备超细铜粉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7 靳东旭;具有核/壳结构铜/镍/银粉的制备及其耐高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贺玮;乳化—电解工艺制备自脱附超细铜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时圣店;真空蒸发法制备超细铜粉新工艺的实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景雨;电子浆料用镀银铜粉制备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98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9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