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系统辨识、控制和再入制导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6:20

  本文关键词: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系统辨识、控制和再入制导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 变质心控制 参数辨识 自适应控制 鲁棒再入制导


【摘要】: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以极高的飞行速度进行大空域的机动飞行,其响应速度快且具有很强的机动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打击远程战略目标,对战争模式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内部活动质量体和喷气复合的控制模式可以解决传统空气舵控制效率低、高速下舵面烧蚀严重等一系列工程应用问题。然而,由于复合控制模式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属于变质心变质量的结构快时变多体系统,其动力学建模、参数辨识、多种耦合和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是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研制过程中需要面临和突破的关键技术,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变质心/喷气复合控制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该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喷气及气动参数辨识、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研究了变质心/喷气复合控制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问题。根据滑翔飞行器外形及布局的具体描述,建立了RCS喷气的动力学模型和飞行器气动参数模型。基于动量定理及动量矩定理,根据多刚体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飞行器平动、转动动力学模型以及内部活动质量体平动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滑翔飞行器相对于地面参考系的运动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对内部装有可移动质量体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惯性耦合特性以及荷兰滚稳定性耦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急滚稳定边界和荷兰滚稳定边界与内部活动质量体质量及位置参数的定量关系。研究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系统参数辨识问题。为了精确估计RCS喷流干扰力矩的大小,基于RCS喷气力矩的近似模型,设计了RCS的喷气力矩、延迟时间及过渡时间等参数的辨识策略。为了提高输入数据的有效信息,寻找适合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气动辨识的最佳输入,分析了变质心控制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纵向动态特性,并基于多正弦输入设计方法,设计利于气动参数辨识的内部质量块激励输入信号。通过数学仿真,分别在开环、闭环控制下比较了所设计激励信号与经典的211方波信号的辨识效果,验证了所设计输入信号能够保证参数辨识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对控制增益的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最后,针对纵向通道的各气动参数的可辨识性进行分析,基于对相关灵敏度矩阵的灵敏度指标的计算,对飞行器的各气动参数的可辨识性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问题。飞行器内部可移动质量体的移动产生的惯性主轴偏移以及惯性力矩,使得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针对这样一个具有严重非线性,强时变的气动参数、结构和气动耦合的系统,基于动力学分析结果给出一种合理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模型,将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分为纵向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横侧向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两部分:纵向姿态控制的执行机构为内部活动质量块,而横侧向姿态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为RCS喷管。其次,利用动态逆控制和L1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纵向姿态跟踪鲁棒自适应控制系统,利用动态逆控制和PWPM技术设计了横侧向姿态跟踪控制系统。在考虑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质量特性参数、气动系数不确定性以及未知扰动等因素)作用下,通过蒙特卡罗打靶法的数值仿真,分析了综合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对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及鲁棒性进行检验。研究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鲁棒再入制导问题。基于计算高效的模型预测静态规划技术,设计了高超声速无动力滑翔飞行器鲁棒次优再入制导律。模型预测过程中,在球形地球假设条件下推导了终端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实现了对终端速度的精确解析,提高了模型预测的计算效率。将飞行器再入过程中的约束(过载约束、热载荷约束以及动压约束)转化为攻角约束,考虑攻角及倾侧角约束以及终端约束(包括再入末端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向量),基于模型预测静态规划原理设计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制导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制导律能够满足终端约束和过程约束,对于状态的扰动具有充分的鲁棒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V4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嘉陵;;高超声速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J];现代军事;2000年06期

2 张志成,陈伟芳,石于中;超声速、高超声速球锥组合体表面压强估算方法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王宗;高超声速技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2年09期

4 康文;;美国高超声速研制计划新进展[J];国际航空;2007年05期

5 陈湘玲;朱爱平;;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合作开展高超声速技术研究[J];飞航导弹;2009年10期

6 康开华;才满瑞;伍赣湘;童雄辉;;美国高超声速技术飞行器[J];航天制造技术;2010年01期

7 丛敏;魏国福;;俄罗斯继续研制高超声速推进系统[J];飞航导弹;2010年02期

8 王自勇;牛文;李文杰;;2012年美国高超声速项目进展及趋势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3年01期

9 王一琳;杨博;魏国福;周军;;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组织管理体系研究[J];飞航导弹;2013年04期

10 丛敏;美国的高超声速导弹计划[J];飞航导弹;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素循;;前言[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2 唐志共;;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对地面试验的要求和现状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叶友达;王振亚;卢笙;张涵信;张来平;;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数值模拟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计算流体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朱辉玉;杨弼杰;孙泉华;樊菁;;飞行高度对高超声速模型飞行器气动性能影响的计算分析[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5 姜宗林;韩桂来;俞鸿儒;;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研究的进展、问题与思考[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军旗;李素循;孙茂;;高超声速层流干扰流场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7 周勇为;易仕和;陈植;陆小革;葛勇;朱杨柱;;高超声速静风洞设计和调试[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樊菁;;高超声速流动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伟雄;白菡尘;;高超声速研究对地面设备能力的需求[A];高超声速前沿问题研讨班[C];2002年

10 樊菁;;高超声速高温气体效应判据[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彦;研究高超声速技术[N];中国航天报;2002年

2 李大光;高超声速技术让武器快如闪电[N];中国国防报;2011年

3 温坤;欧美高超声速运输机研究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1年

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10所研究员 李文杰 助理工程师 牛文;从“快速全球打击”看美国高超技术发展[N];中国航天报;2012年

5 丹丹;高超声速点燃美军激情[N];中国航空报;2011年

6 空军装备研究院 王治 牛文博 马光军;高超声速试验缘何屡遭失败[N];科技日报;2012年

7 ;高超声速 美国之外的三股势力[N];中国航空报;2013年

8 黄志澄;高超声速技术方兴未艾[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谢文娇;美国防部发射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N];中国航空报;2010年

10 晓丽;美国研制新型高超声速无人机武器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鹏鑫;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系统辨识、控制和再入制导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肖丰收;若干典型高超声速激波干扰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黄国;高超声速环境下缝隙热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4 彭钧;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乘波布局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潘勇;高超声速流场磁场干扰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范培蕾;多目标优化方法及其在高超声速试飞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海燕;高超声速高温气体流场的数值模拟[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8 张向洪;高超声速流场电磁干扰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陈小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机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孟祥男;高超声速钝锥脉冲扰动流场及防护系统热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子平;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俯冲段制导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陆小革;基于LabWindows/CVI的高超声速静风洞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雷明达;高超声速流场与黑障减缓的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苏雪;高超声速热流固多物理场计算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孙冬阳;基于动态结构FLN的高超声速再入机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6 郭宇辰;SR-72高超声速无人侦察机三维重建及其气动特性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陈龙云;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集成设计与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高建力;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特性估算与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李晓宇;高超声速乘波构形初步设计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10 陈金球;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弹道优化[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99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299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