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多也孔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维多也孔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超级电容器 静电纺丝技术 碳纳米纤维 多孔碳 聚苯胺
【摘要】:电化学电容器又称为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平行板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能源存储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以及大电流快速充放电能力等特点,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如何实现高能量密度存储,同时保持良好的功率密度和低生产成本是超级电容器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组分,从电极材料的制备和设计角度提高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质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三维多孔碳基纳米材料的构建和制备。电纺碳纳米纤维具有超长一维纳米结构和三维连续框架结构,既可以作为理想的自支撑电极材料,也可以作为基底材料与赝电容材料复合或进行表面异类元素掺杂制备高电容复合电极材料。本论文对此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研究:(1)以电纺碳纳米纤维为基底,通过反复、多次苯胺单体原位化学聚合,实现高负载量(78 wt%)PANI在CNFs表面均匀沉积,制备的CNFs/PANI复合电极材料在三电极测试体系中,在5 mV/s扫描速率下比电容值为407 F/g;此外,在CNFs表面修饰CNTs,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降低离子扩散半径以及提高PANI利用率,采用溶剂热、高温氢气还原和原位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合成高质量CNFs/CNTs混合碳材料。以CNFs/CNTs/PANI三元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制备的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10.1 kW/kg高功率密度和5.1 Wh/kg高能量密度。(2)从电极材料的结构和设计角度出发,以电纺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为基底,利用其超长一维纳米结构和三维多孔框架结构,通过苯胺单体原位聚合,实现PANI在PAN纳米纤维表面均匀、连续沉积,制备柔性PAN@PANI核-壳复合纳米纤维。以PAN@PANI纳米纤维直接作为电极材料,PANI同时起到导电和储能作用,调控PANI的酸掺杂程度和负载量,在三电极测试体系中,PAN@PANI纳米纤维在5 mV/s扫描速率下比电容值为346 F/g;此外,PAN@PANI纳米纤维还是具有特殊核-壳纳米结构的富氮前驱体,通过热解处理制备自支撑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纤维(NPCNFs),控制处理温度调节纤维表面氮含量以及孔分布特性,基于NPCNFs电极材料的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在0.5 A/g电流密度下,可以实现250 W/kg功率密度和9.2 Wh/kg能量密度存储,此外,即使在5.8 kW/kg高功率密度下,固态器件依然具有5 Wh/kg能量密度输出。(3)高比表面积、低内阻的多孔碳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具有理想的电荷存储能力。利用PAN/PVP/DMF前驱体溶液在水中的相分离作用得到多孔PAN薄膜,经高温碳化和KOH表面激活处理,制备具有高度交联骨架结构的自支撑多孔碳(HPC)薄膜材料。以HPC薄膜材料为电极材料,组装CR2025型扣式超级电容器具有仅为0.8Ω的内阻和高达96%的库伦效率,在0.5 A/g和32 A/g电流密度下器件的比电容值分别为204 F/g和152 F/g;此外,在HPC薄膜材料表面修饰PANI,制备HPC/PANI复合电极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容性;为了进一步降低HPC薄膜电极的内阻,实现了泡沫镍支撑多孔碳材料(NF-HPC)一体化电极结构的设计,将器件内阻降低至0.31Ω以及库伦效率提高到近乎100%。基于NF-HPC独特的电极结构设计,器件在0.5 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值高达283 F/g,以及实现了10 Wh/kg高能量密度和124W/kg功率密度存储。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TM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丽;李伟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广东化工;2006年07期
2 许开卿;吴季怀;范乐庆;冷晴;钟欣;兰章;黄妙良;林建明;;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1年15期
3 梓文;;超高能超级电容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4 ;欧盟创新型大功率超级电容器问世[J];功能材料信息;2014年01期
5 周霞芳;;无污染 充电快 春节后有望面市 周国泰院士解密“超级电容器”[J];环境与生活;2012年01期
6 江奇,瞿美臻,张伯兰,于作龙;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无机材料学报;2002年04期
7 朱修锋,王君,景晓燕,张密林;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4期
8 景茂祥,沈湘黔,沈裕军,邓春明,翟海军;超级电容器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矿冶工程;2003年02期
9 朱磊,吴伯荣,陈晖,刘明义,简旭宇,李志强;超级电容器研究及其应用[J];稀有金属;2003年03期
10 贺福;碳(炭)材料与超级电容器[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衍伟;张熊;余鹏;陈尧;;新型超级电容器纳米电极材料的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易宁;何腾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钟辉;曾庆聪;吴丁财;符若文;;聚苯乙烯基层次孔碳的活化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15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预印集[C];2010年
4 赵家昌;赖春艳;戴扬;解晶莹;;扣式超级电容器组的研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单既成;陈维英;;超级电容器与通信备用电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08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燕;吴英鹏;黄毅;马延风;陈永胜;;单层石墨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赵健伟;倪文彬;王登超;黄忠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张琦;郑明森;董全峰;田昭武;;基于薄液层反应的新型超级电容器——多孔碳电极材料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马衍伟;;新型超级电容器石墨烯电极材料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0 刘不厌;彭乔;孙s,
本文编号:1302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0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