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制造业碳排放变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4:32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制造业碳排放变化的动力机制与调控路径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碳排放 空间格局 动力机制 调控路径 吉林省
【摘要】:低碳经济不仅是全球学术研究热点,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权益分配、标准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已经写入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其产业结构特征导致的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较强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再加上中国当前对于节能减排和淘汰过剩产能的坚定态度,吉林省未来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与能源消耗集中部门——制造业,以寻找区域低碳发展道路为落脚点,借鉴低碳经济、路径依赖、可持续发展等研究理论,综合运用多样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从行业层面分析吉林省制造业碳排放变化的动力机制,通过情景模拟预测未来五年制造业经济和碳排放变化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控路径。本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从低碳研究的全球背景,我国当前对低碳发展的态度,以及吉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后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界定了本文相关的重要概念,阐述了借鉴的相关理论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针对制造业特征,对碳排放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辨析。第三章,回顾了吉林省制造业发展历程。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对比分析吉林省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吉林省制造业经济规模在全国31个地区中处于中等水平,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比较突出,产业多样性较低。除交通运输业以外,其他优势行业均为资源依赖型行业。其次,总结归纳了2004-2014年间吉林省制造业发展轨迹。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发展迅猛,且农副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制造业中的行二大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比例缩小,装备制造业中除交通运输业外其他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经济规模扩张依然表现出较强的能源依赖性。最后,对比分析了吉林省不同地区制造业发展差异。中部地区仍是制造业发展核心地区,除了长春的交通运输业和吉林的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外,辽源的纺织业也在全国达到领先地位。东西部则依托资源优势,西部地区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东部地区以木材加工业为主。第四章,分析了吉林省制造业碳排放变化特征及动力机制。首先,2004-2010年间,吉林省制造业碳排放总量随经济规模扩张不断增加。但是2011年后,制造业经济增长放缓,碳排放量显著减少,且在2011-2014年间保持下降趋势。行业之间碳排放量差异巨大,碳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还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在近些年扩张明显的行业。其次,从工业总产值和规上企业数两个不同的角度构建碳排放驱动力评价模型。从模型计算结果来看,经济规模扩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下降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产业结构变化在不同时期对碳排放的影响有所差异,但是近几年其碳减排作用不断增强,未来还有很大潜力。各因素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能源强度因素对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变化影响显著,而产业结构因素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规模扩张迅速的行业碳排放变化影响显著。第五章,设定了路径依赖、路径优化和路径突破三种情景,模拟2015-2020年间吉林省制造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变化趋势。路径依赖模式下,虽然制造业经济规模与碳排放总量趋势的预测结果通过统计检验,但是行业发展趋势与第四章中的研究结果相违背。路径突破模式可以看作是路径优化模式的“升级版”,主要是对于部分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调控有明显差异。预测结果显示,这两种模式都可以在保持制造业碳排放总量减少的趋势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振装备制造业,提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碳排放的协调度。从当前吉林省发展趋势,以及实现可能性上来看,选择路径优化模式是比较合适的。第六章,结合前文研究,首先提出吉林省制造业碳排放调控的总体思路,其次规划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等重点行业碳排放调控路径,最后根据吉林省东、中、西部的地区特征与发展要求,分别制订了不同的碳排放调控路径。第七章,归纳本文的主要结论,指出论文在数据收集、研究深度等方面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未来的改进措施和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322;F427
,
本文编号:1328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2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