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HVOF喷涂Co基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高温氧化和磨损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5:40

  本文关键词:HVOF喷涂Co基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高温氧化和磨损行为研究 出处:《钢铁研究总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Co基合金涂层 HVOF喷涂 静态高温氧化 涂层失效机制 高温微动磨损


【摘要】:Co基合金涂层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多个零部件表面的强化。随着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提高,涡轮进口温度升高,工作压力加大,涂层需要在更高温度、更重载荷的环境下工作,其应用性能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着因使用温度升高而引起的过早失效现象,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因此开发新的涂层材料和先进的涂层制备技术以提高涂层在高温下的使用寿命对现代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提高现有Co基涂层中的Cr含量和添加活性元素Y,设计制备了两种新型Co基合金涂层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获得了优化的HVOF喷涂工艺,系统研究了 Co基合金涂层的抗高温氧化和高温微动磨损行为。建立了在800~1000℃、300小时范围内涂层氧化的动力学模型,阐明了 Cr和Y对涂层抗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机制,揭示了涂层静态高温氧化动力学规律和氧化失效机制。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采用优化的HVOF工艺制备的涂层显微结构致密均匀,孔隙率1%,不存在大孔径孔隙、垂直裂纹和平行裂纹,氧化物夹杂含量1%。Cr含量的提高或活性元素Y的添加未对涂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涂层的显微硬度(HV200)≥700,结合强度≥70MPa;涂层孔隙率对硬度和结合强度有明显影响,当孔隙率由8%降低至0.5%时,涂层的显微硬度由507升高至705,结合强度由51.5MPa 升高至 71.9MPa。Co-XY-1 和 Co-XY-3 涂层在 800-900℃ 以及 Co-XY-2 涂层在 800-1000℃ 的氧化动力学曲线指数因子n≥2,氧化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涂层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在950℃和1000℃,Co-XY-1和Co-XY-3涂层氧化过程中氧化膜剥落严重,氧化动力学曲线介于直线和平方抛物线规律之间。Cr含量的增加可缩短初始氧化和稳定氧化之间的时间间隔,降低涂层的氧化速率,提高氧化膜中Cr203的纯度;Y的加入改变了 Cr203膜的生长机制,降低了形成完整Cr203膜的临界铬含量,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能,两者均有利于改善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元素Y的添加不仅降低了涂层的氧化速率,而且增强了氧化膜的抗剥落性能,对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Cr含量的提高。氧化过程中涂层外侧存在不同程度的Cr元素贫化现象,其中以Co-XY-3涂层最重,Co-XY-2涂层最轻。随着氧化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贫化程度增加;氧化膜破损后,涂层表面Cr的贫化程度均明显增强。涂层表面的氧化和Cr的贫化是涂层退化并最终失效的主要原因。涂层失效的突破口在于初生氧化膜的局部破损,外表面由于Cr的贫化而无法阻碍Co元素的快速氧化,涂层向基体材料方向迅速退化,直至涂层失效。涂层对基体材料的耐高温微动磨损性能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600℃和800℃微动磨损条件下,Co-XY-2涂层表面的磨损量最小,Co-XY-1和Co-XY-3表面的磨损量基本相当。活性元素Y的加入提高了表面氧化膜与涂层的黏附性,从而提高了涂层的抗高温微动性能,Cr含量增加对涂层抗高温微动磨损性能无明显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V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光鸿;铝合金涂层新产品[J];建材工业信息;2002年09期

2 梁芳慧;钛及其合金涂层的生物仿生方法[J];钛工业进展;2000年05期

3 张雪辉;林晨光;崔舜;李增德;胡晓康;;钨及其合金涂层的研究现状[J];兵工学报;2013年03期

4 黄华j,蒙必胜;钢齿轮表面合金涂层的显微结构和接触疲劳强度研究[J];机械传动;2000年04期

5 林翠,杜楠,赵晴,尹茂生,张瑞之;电子束蒸发镀铝铬合金涂层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牛雪莲;王立久;孙丹;董晶亮;李长明;;电子束蒸发沉积Al-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层耐蚀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7 陈岁元;刘大亮;刘常升;刘芳;;铜合金表面激光诱导原位反应制备Ni基合金涂层[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8 于慧娟;延长零件寿命的非晶铁合金涂层[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1995年08期

9 李小周,黄华梁;表面合金涂层提高铸铁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研究[J];机械传动;2002年02期

10 张钧,田红花,戚羽,杨涛;多弧离子镀合金涂层表面颗粒的研究[J];真空;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群力;王浩伟;王鹏;周尧和;;高硬度镍钼硼合金涂层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小周;黄华梁;;表面合金涂层提高铸铁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程;田丰;彭红瑞;;等离于弧熔覆镍基合金涂层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董祥林;;感应熔结合金涂层的结构及其耐磨性[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5 吴萍;;均匀液滴喷射技术在合金涂层中的应用[A];TFC'07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海军;熊河根;;真空电弧离子镀沉积Ni基合金涂层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刘存;赵卫民;王勇;艾华;信若飞;;电弧喷涂锌铝伪合金涂层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六)[C];2010年

8 张增志;韩桂泉;付跃文;程国清;;感应熔涂NiCrBSi合金涂层抗腐蚀及磨损特性[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魏敏;周新远;宋占永;赵可可;汪勇;于鹤龙;;高熵合金涂层激光熔覆成形机理研究初探[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于华;张柯柯;石红信;王要利;邱然峰;;电火花沉积CoCr、WC合金涂层的界面行为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鹏;激光熔覆Fe17Mn5Si10Cr5Ni记忆合金涂层及其组织与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蒋穹;基于达克罗技术的Zn-Al基合金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刘敬;激光熔覆γ-Ni/Mo_2Ni_3Si合金涂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吕艳红;HVOF喷涂Co基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高温氧化和磨损行为研究[D];钢铁研究总院;2017年

5 王传琦;机械振动作用下激光熔覆镍基合金涂层凝固组织及应力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黄灿;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CrAlSi系多主元合金涂层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7 张敏;α-Al_2O_3/Al-Cr合金涂层的低温制备及相关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瑶;熔盐电脱氧法制备合金涂层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张良;Fe-Cr-Si系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姬红;高频感应熔覆铁基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旷云峰;铝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FeMnSi系多主元合金涂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龙;高熵合金涂层的微结构与耐腐蚀性能研究[D];四川理工学院;2015年

6 周亚茹;电沉积Ni金属涂层和Ni-P合金涂层失效过程的宏观—微区电化学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李智龙;纯铜表面原位制备高熵合金涂层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陈国进;激光熔覆FeCoCrNiB_x高熵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9 黄祖凤;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10 王珂;电弧喷涂Al-Zn-Si合金涂层的制备及耐海洋腐蚀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28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28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