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巡飞弹用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巡飞弹用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红外成像制导系统 稳定精度 视线角速度精度 光学设计 无热化设计 光机集成分析 小型化 巡飞弹
【摘要】:面对现代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及应用需求,本文针对一种新型巡飞弹用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该系统的性能指标设计方法、弹体姿态运动对红外图像的影响规律、瞬态指向误差建模与分析以及红外成像系统的小型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为设计开发具有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和高跟踪精度的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及其巡飞弹奠定基础。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概述了国内外巡飞弹和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现有巡飞弹存在需弹射起飞且无法凝视目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红外成像制导的巡飞弹结构,通过独特的多旋翼配置使其既能够自主起降与悬停,又克服了现有多旋翼飞行机器人存在的偏航能力弱的共性问题;然后,对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指标设计、红外成像系统的小型化以及指向精度的研究现状开展了详细的论述。二、研究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设计方法。结合比例导引法分析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提出了以光学系统和惯性稳定平台为核心的两大类九项主要技术指标的分类方法;结合大气衰减特性和远距离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给出了焦距、通光孔径以及视场的指标设计方法;以搜索盲区、像移变化、最大视线角速度和跟踪算法的实时性等为约束条件,获得了搜索速度、稳定精度、最大跟踪速度和角跟踪精度指标的具体设计方法。三、研究弹体姿态运动对红外成像系统的影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建立了弹体姿态运动与探测器像移变化的关系表达式;确定了弹体姿态运动对像移的影响规律;然后以空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调制传递函数(MTF)和美国国家图像质量分级标准(NIIRS)为评价体系,给出满足成像制导系统的稳定精度的约束条件。四、研究了瞬态指向精度的理论模型及原始误差问题。从系统结构入手提出了视线角速率误差的理论分析模型。根据伺服回路特征阐述了视线角速率提取策略,采用坐标变换法推导了视线角速率测量方程,采用微分法获得误差表达式。指出影响视线角速度精度的主要因素是陀螺误差、坐标变换中引入的测角误差和机械加工和装配误差;根据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关系,确定各影响因素的误差计算方法。针对一台样机进行了误差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理论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视线角速率误差,可有效指导关键器件选型和精度分配。通过合理设计,视线角速度小于6°/s和1.5°/s时,精度能够达到0.28°/s和0.1°/s。五、为满足制导系统轻量化、小型化的应用需求,开展了大相对口径、紧凑型红外成像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在对比分析现有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基础上,仅使用两片式摄远结构,采用普通铝合金作为镜筒材料,通过光学材料热光特性与光机材料膨胀系数的匹配,实现了焦距90mm,F数为1.2的长波红外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镜头的光学总长仅为74mm,重量234g。完成了光机热集成分析,开展了温度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镜头在-40℃~60℃温度范围内保持清晰成像,有利于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六、制作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样机,开展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J7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坚;;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装备与发展[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6期
2 刘默伟;王志刚;;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装备概况与发展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6期
3 刘永昌,王虎元;红外成像制导多模实时识别跟踪算法研究[J];红外技术;2000年02期
4 韩涛,朱学光,吴世龙;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综合干扰[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5期
5 方有培,汪立萍;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现状及其对抗[J];航天电子对抗;2004年02期
6 刘剑锋,庄志洪,刘中;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最佳起爆控制算法研究[J];弹道学报;2005年01期
7 胡江华,秦建飞,沈均平;防红外成像制导伪装技术途径探讨[J];红外技术;2005年02期
8 刘惠中;李言俊;;空间变分辨率机理在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应用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4期
9 赵霜;方有培;;红外成像制导及其干扰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1期
10 贺冰;苏五星;赵宁;;预警机利用烟幕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模型[J];红外;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戎华;杨美健;吴秀琴;;用于干扰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相关技术的探讨[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霜;方有培;;红外成像制导及其干扰技术[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3 石艳霞;蔡辉;姜娜;;弹载红外成像制导技术若干问题分析[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任宁;;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发展[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韩磊;任彪;樊祥;邓潘;管怡;;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分析[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辜璐;;发展中的红外成像制导技术[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郭肇敏;;凝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成像系统的指标体系[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严晓芳;李磊;朱东升;任晓冰;;烟幕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干扰效果的仿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朱梦宇;杨裕亮;;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红外成像制导测试系统[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屠宁;吴根水;贾晓洪;;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庆嘉;新型巡飞弹用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王立;视觉机制研究及其在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芦丽明;蝇复眼在导弹上的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基于CUDA的人在回路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及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李海燕;激光对红外成像制导系统干扰效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 倪维平;红外成像制导中典型地面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高伟;红外成像制导图像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罗亮;空间分辨率可变视觉系统在红外成像制导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姚园;红外成像制导目标仿真器的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林智慧;红外制导图像及气动光学效应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徐韶华;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常虹;基于DMD的双色红外成像制导仿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周须峰;红外目标图像计算机生成与控制技术[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29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2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