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碳基纳米催化剂的改性及其能源转换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10:00

  本文关键词:碳基纳米催化剂的改性及其能源转换性能的研究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贵金属 碳基纳米催化剂 改性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氧还原反应


【摘要】:全世界的科研与应用技术领域广泛致力于发展新型能源转换科技,例如电解水和燃料电池。受限于动力学缓慢的析氧反应(OER)、析氢反应(HER)和氧还原反应(ORR),这些领域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举步维艰。研发价格低廉而性能卓越的非贵金属(过渡金属以及无金属)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以非贵金属碳基纳米催化剂在OER、HER和ORR中的应用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究了催化剂的改性与构建,全面分析了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为非贵金属碳基纳米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1.嵌有Co@Co_3O_4核壳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的介孔碳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水氧化性能的研究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由金属离子或簇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大小和形状规则有序可调控等优点。基于此,本节工作以三维沸石咪唑框架(ZIF-9)为MOF材料,以ZIF-9/氧化石墨烯(GO)为碳化前驱体,通过调控GO含量和热处理方式,制备出嵌有Co@Co_3O_4核壳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的介孔碳笼电催化剂,并研究了MOF衍生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对OER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温碳化过程中,ZIF-9中周期性排布的Co2+被还原成分布均匀的Co纳米颗粒,有机配体形成N掺杂的介孔碳,并原位包裹Co纳米颗粒,形成特殊的碳笼结构;(2)通过调控热处理方式,Co纳米颗粒可形成Co@Co_3O_4或Co_3O_4纳米颗粒;(3)氮掺杂的介孔碳笼本身具有一定的OER活性;(4)MOF衍生催化剂保持了MOF比表面积高以及具有孔结构特点;(5)GO对催化剂形貌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6)Co@Co_3O_4核壳纳米颗粒中的Co核可能提供电子转移路径,提高OER性能。2.Co_3O_4纳米颗粒嵌入在氮掺杂的介孔碳层/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中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应用于水氧化和氧还原反应基于MOF材料作为碳化前驱体的优点,本节工作利用两步热处理法合成了Co_3O_4纳米颗粒嵌入的氮掺杂的介孔碳层/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该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OER电催化活性与稳定性,而且可以作为性能优异的ORR电催化剂。催化OER时,催化剂达到10 mA cm-2时所需的过电位仅为320 mV,塔菲尔斜率值为62 mV dec-1。催化ORR时,起始电压为0.89 V,半波电位为0.81V,极限电流密度4.4 mA cm-2,经计算电子转移数n在3.8-3.9之间,揭示该催化剂催化ORR时O2被还原为OH-。本工作表明MOF衍生材料可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应用于OER和ORR。3.N掺杂的介孔碳纳米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剂水氧化和氧还原反应性能的研究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具有杰出的电催化性能。本工作选择无毒、价格低廉的生物质葡萄糖作为碳前驱体,选择N含量丰富的尿素作为氮源,采用一步高温碳化法合成了N掺杂的介孔碳纳米片/CNTs复合材料。该材料比表面积达到594.1 m2 g-1,N原子百分含量达到10.7%,其中吡啶N和石墨N含量占总N含量的69.3%。研究表明,CNTs嵌入在碳层间,不仅可以加速电子转移,而且可以起到分隔的作用,抑制N掺杂的介孔纳米片的聚集与堆叠,创造更多空间,利于传质与活性位点的暴露。同时,CNTs与N掺杂的介孔纳米片之间具有协同效应。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不仅表现出卓越的OER性能,同时也具有不俗的ORR催化效果。4.超细小的Co2P纳米颗粒嵌入在N,P双掺杂的孔道碳纳米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高效的双功能电催化剂用于水的裂解钴基磷化物碳纳米材料作为双功能水裂解电催化剂受到广泛研究,目前大部分工作主要采取碳化和磷化两步骤来制备该类型催化剂,存在各种不足。本工作在以上第三部分工作中基础上,设计合成了超细小Co2P纳米颗粒嵌入的N,P双掺杂的孔道碳纳米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磷酸的加入,不仅可以在碳化过程中形成嵌入在碳层中的超细小Co2P纳米颗粒,而且可以实现对碳层原位N、P双掺杂。研究表明,该型催化剂能充分暴露活性位点,具有极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不仅在OER中具有优秀的催化性能,而且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可以有效地催化HER。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颂东,袁静玲;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张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最新应用研究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高昂;;纳米催化剂颗粒的热力学分析[J];才智;2010年19期

4 ;厦门大学研制成功甲醇燃料电池纳米催化剂[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0年04期

5 高红,赵勇;纳米材料及纳米催化剂的制备[J];天津化工;2003年05期

6 吕玉光;如何用现代仪器表征纳米催化剂[J];现代仪器;2005年03期

7 李敏;崔\~;;纳米催化剂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1期

8 ;稀土纳米催化剂将用于节能减排[J];无机盐工业;2008年03期

9 张忠模;;稀土纳米催化剂将实现产业化[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02期

10 耀星;;稀土纳米催化剂应用通过鉴定[J];粉末冶金工业;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艳霞;张斌伟;廖洪刚;陈明晖;孙世刚;;金和铂纳米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明军;赵凤玉;;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纳米催化剂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蓉;韩杰;郭荣;;金/导电高分子蛋黄/蛋壳结构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4 鲁宋;王明贵;韩杰;郭荣;;磁性聚苯胺负载纳米催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5 张成明;崔新江;邓友全;石峰;;氯离子调控的高性能纳米催化剂可控制备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王杰;王帅;万颖;;限域纳米催化剂热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7 周小春;Peng Chen;;单分子检测技术在纳米催化剂的大规模并行筛选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2分会:纳米表征与检测技术[C];2014年

8 陆安慧;;炭基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9 曹建亮;袁忠勇;;用于催化一氧化碳低温氧化的氧化铜基多孔纳米催化剂体系[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胡守天;赵惠忠;李平和;李成香;汪厚植;;Ce-O-Co/ZrO_2纳米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氧化CH_4性能的研究[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江战;新型纳米催化剂研制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闫明星 王群 记者 姜雪松;纳米催化剂“水中取氢”[N];哈尔滨日报;2010年

3 林世雄邋本报记者 通讯员 李静;纳米催化剂合成的重大突破者[N];福建日报;2008年

4 丛林;纤维素水解技术取得新进展[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记者 刘霞;新纳米催化剂能在可见光下快速分解水[N];科技日报;2013年

6 钟科;中科院三元催化转换器系统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呼跃军;清华大学与包头联合研发稀土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_g;基于表面电荷状态调控的金属基复合纳米催化剂设计与可控合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泽武;金属氧化物封装Au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李超;一维磁性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有机染料降解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金仁喜;负载型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毛宝华;纳米催化剂和能源器件表面化学性质的原位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刘鹏龙;可见光响应型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储氢材料放氢中的应用[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鲁文帅;纳米催化剂原位打印的石英微热板甲烷传感阵列[D];清华大学;2016年

8 李文江;具有温控相移功能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晶;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在Rochow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10 张东慧;金属—铁酸盐复合磁性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凯;二氧化钛纳米带负载Au-Ag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吴静谧;CO低温氧化高效Pd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慧芳;Pickering乳液/有机双相体系用于水相加氢[D];山西大学;2014年

4 蒋玉娇;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仿生调控制备及水相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5 朱伟伟;一锅法制备脯氨酸基磁性纳米催化剂及对非均相酰胺交换反应的催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刘宴升;负载型钯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6年

7 张朕;静电纺纳米纤维负载贵金属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石丽丽;聚合物单晶负载纳米催化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余燕云;磁性纳米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在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郭印丽;Ag/TiO_2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氯代苯酚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2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32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