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苯并蔻和卟啉共轭结构单元碳纳米环合成及性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六苯并蔻和卟啉共轭结构单元碳纳米环合成及性质研究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纳米管 环对苯撑(CPP) 碳纳米环 六苯并蔻 超分子
【摘要】:自从1991年发现碳纳米管(CNTs)结构以来,其以突出的机械、电子以及光学性质在纳米科技领域和材料科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制备方法的局限性,CNTs的纯度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当前CNTs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瓶颈。近年来,基于有机合成化学的自下而上的模板法制备高纯度CNTs迅速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自2008年首次合成环对苯撑结构(CPP)以来,关于CNTs模板分子的合成和性质研究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论文研究了四种纳米环结构的合成及性质,具体内容如下:1.以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为主要合成手段,成功构建了内嵌六苯并蔻单元(HBC)的碳纳米环[12,2]CPHBC,并且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分子的形貌。内嵌六苯并蔻单元的碳纳米环是对环对苯撑骨架的π-共轭延伸,可以看作是模板法增长碳纳米管较好的合成前体。2.采用基于铂配合物的模板法,设计并合成了由六苯并蔻单元(HBC)构成的具有大π-共轭体系的碳纳米环分子[4]CHBC。该结构除了具有独特的光物理性质,还表现出与富勒烯C70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多种物理表征都证明了它们之间存在1:1的结合关系。这种完全由六苯并蔻单元构成的碳纳米环在模板法合成结构均一的CNTs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3.采用基于铂配合物的模板法,以1,11-双(4-硼酸酯基苯基)-6,16-双(2,4,6-三甲基苯基)镍卟啉为构筑单元,合成了内嵌镍卟啉单元的具有大π-共轭体系的纳米环分子[3]CPB,并通过质谱、核磁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其结构。该工作在研究由卟啉单元构成CPP型结构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4.通过Yamamoto偶联反应和还原芳构化,以多甲氧基取代的弯曲分子为前体,成功构筑了高度对称的多功能团化的CPP结构,dodecamethoxy-[9]CPP。通过对dodecamethoxy-[9]CPP的光物理性质研究发现,其与未取代的[9]CPP相比,具有不同的光电性质。此外,还研究了 dodecamethoxy-[9]CPP与客体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多功能团化的CPP结构可为构筑新型环状纳米碳材料提供重要的研究前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堂;王昭;;碳纳米卷轴的制备及研究进展[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郭艳;田瑞雪;董英鸽;胡胜亮;;电化学刻蚀制备的荧光碳纳米颗粒[J];发光学报;2012年02期
3 李甫;程博闻;康卫民;李磊;;新型碳纳米纸国内外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4年02期
4 郑瑞廷;程国安;赵勇;刘华平;梁昌林;;乙炔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带及其结构表征[J];新型炭材料;2005年04期
5 吴承汕;;日科学家称纯净碳纳米突对人体细胞基本无害[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5期
6 夏晓红;罗永松;徐向菊;余雪里;贾志杰;;大批量生产单分散碳纳米棒(英文)[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1期
7 陈坚;曹志群;谢美求;陈泽宗;;碳纳米球的制备研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04期
8 张清林;夏明霞;宁乃东;李红星;蔺西伟;王岩国;;原位电子束诱导沉积制备碳纳米结构[J];电子显微学报;2007年04期
9 王茂发;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李飞;朱光;;催化燃烧法合成碳纳米线[J];微纳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10 卢利平;;又一种高性能新型碳纳米管材问世[J];功能材料信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蝶;李海涛;刘阳;;水溶性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刘阳;;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合成、催化与生物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黄超伯;钱勇;赖垂林;陈水亮;李婷婷;王素琴;侯豪情;;虎尾型碳纳米结构[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4 朱志远;巩金龙;朱德彰;;荷能粒子驱动的碳纳米结构构建[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5 王茂发;邹小平;程进;张红丹;任鹏飞;李飞;朱光;;催化燃烧法合成碳纳米线[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涛;姚永毅;杨堂;吴玉蓉;向瑞礼;;聚丙烯腈在离子液体中均相热稳定化制备碳纳米球[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刘阳;;碳纳米粒子的荧光特性及其在催化与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李海涛;刘阳;黄慧;;一步超声法合成水溶性荧光碳纳米粒子及其优异荧光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曾珍;卢港龙;刘剑飞;;碳纳米结构原子模型自动生成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龚俊;安学勤;;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和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可喜;日本科技寻求突破 碳纳米战场决雌雄[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陈丹;《科学美国人》杂志点评2006[N];科技日报;2006年
3 华凌;全碳纳米晶体管耐揉且性能良好[N];科技日报;2012年
4 ;德科学家研制出超硬纳米材料[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冯卫东;车窗“兼职”显示屏[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吴仲国;日本用碳纳米线圈制成电子枪[N];科技日报;2001年
7 樱敬;GSI Creos的新型纳米碳复合材料方面有望发挥威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记者 何德功;世界最小的碳纳米温度计问世[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耀平;荧光碳点的合成、表征和形成机理及其传感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郑学刚;荧光碳纳米颗粒制备及其白光转换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鹏;新型生物质碳基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胡可可;碳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勇;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容去离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姜晓萍;新型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燕明;碳纳米线圈的热、电特性及其复合碲化银纳米热电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弓晓娟;荧光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9 尹航;高频转动碳纳米马达传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赵琦明;水热碳球的可控制备、改性及其在阴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婷;基于碳纳米管的碳纳米导电纸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2 高磊;碳纳米管基磁性复合材料分离分析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陈伟;碳纳米环塌缩过程的结构演变及螺旋自组装[D];山东大学;2015年
4 庞胜彬;荧光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詹冬武;氮掺杂碳纳米笼及其复合物的构筑与催化氧化H_2S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辰伟;单根多晶—非晶碳纳米线圈的电学性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娄昀t,
本文编号:1333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33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