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大口径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19:11

  本文关键词: 大型望远镜 永磁同步电机 CAN总线 CANopen协议 频率特性 加速度控制 滑模控制 观测器 双电机同步控制 出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望远镜的分辨率逐渐提高,口径也日益增大,传统的有刷直流电机在尺寸、功率等方面已经无法满足系统需求。目前,国外GTC、VLT、Subaru和ALMA等大口径望远镜纷纷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弧形拼接的驱动策略。该种驱动方式的电机定子由多块弧形单元拼接组成,并且永磁同步电机无换向刷、效率高且力矩波动小,因此可以满足系统跟踪精度要求。目前,由于直流电机技术成熟稳定,基于交流电机的望远镜伺服系统在国内还几乎没有得到应用。因此,研究如何设计基于交流电机的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方法的坐标变换原理和实现方式,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系统速度阶跃响应实验,实验表明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伺服系统响应快、波动小、稳定可靠,验证了该矢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将传统的基于RS422/485的伺服系统控制策略与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具体比较,阐明了CAN总线的优势。并对基于CAN总线的CANopen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CAN总线物理层、报文协议和应用层等。设计了基于现场总线的伺服系统的硬件架构和CANopen主站软件架构,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相关的通信测试,实验表明基于CANopen协议的伺服控制系统实时性高、可靠性强,能满足系统的需求。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对系统进行了正弦扫频测试,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获得了系统频率特性并进行了系统模型辨识,在辨识模型的基础上对伺服系统的速度环、位置环分别进行了设计。由于传统的PI控制存在相位滞后的问题,会引起较大的换相误差和跟踪误差,本文研究了引入前馈控制的结构,并通过实验测试表明引入前馈控制后,系统的带宽不会提高但相位滞后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能力,减小了跟踪误差。分析了影响望远镜跟踪精度的几种扰动:摩擦力矩,风载扰动和力矩波动。为抑制外部扰动对望远镜带来的影响,采用了加速度环的多闭环控制结构。首先,分析了引入加速度环对扰动抑制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结合低速加速度估计器和牛顿迭代预测的估计器以估计系统加速度。通过在实验平台上进行的实验测试表明,引入加速度环后系统的扰动抑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提出的加速度估计器存在一定的相位滞后,而可直接测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造价昂贵,因此,从控制算法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指数趋近率的滑模控制方法来克服参数变化以及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为了能对摩擦进行实时补偿,提出了一种滑模观测器对系统中的扰动进行实时观测估计并补偿。通过在实验平台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基于指数趋近率和滑模观测器的控制方法对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换相误差抑制效果较为明显。最后阐述了传统的望远镜俯仰轴单电机驱动存在的局限和缺点,并对双电机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单电机驱动相比,采用双电机驱动能将系统的反谐振频率提高2~(1/2)倍。在现有实验平台上实现了基于CANopen协议的的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并将多种双电机同步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提出采用PD补偿器对系统的同步误差进行补偿。实验表明双电机控制在带宽和扰动抑制方面比单电机驱动均有提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 the resolution of the telescop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the caliber is also increasing , the traditional brush direct current motor has not met the demand of the system in terms of size and power . This paper presents a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exponential approach rate from the angle of control algorithm to overcome the parameter change and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disturbance on the system . In order to compensate the friction in real time , a sliding mode observer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and compensate the disturbance in the system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43;TP2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严;消除译码偏差的望远镜系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5期

2 刘涛;田立丽;王金虎;王红旗;;分布式望远镜控制系统的构想和实践[J];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2006年03期

3 秦琴;顾永杰;陶津平;;望远镜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光电工程;2008年06期

4 周超;杨洪波;吴小霞;张景旭;;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性能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5 张景旭;;地基望远镜塔台圆顶结构形式及设计原则[J];中国光学;2012年02期

6 李林发;;国内外望远镜标准的分析与研究[J];兵工标准化;1998年01期

7 覃育;;望远镜的目视系统[J];飞碟探索;2007年03期

8 金文驰;陈砚;;喀斯特里有天眼——阿雷西波望远镜[J];大自然;2011年02期

9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巩岩,曹健林;空间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正入射望远镜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10 张林波,任戈,陈洪斌;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光学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红娥;胡易;成正维;刘思敏;;体全息望远镜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杨飞;;温度变化对1.23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陈渊;;质子反冲闪烁望远镜系统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杨飞;;仰角变化对1.23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柱生;谭继廉;肖国青;李占奎;高萍;张宏斌;鲍志勤;卢子伟;李龙才;张玲;徐树威;郭应祥;谢元祥;;全耗尽Au-Si面垒型带电粒子望远镜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金川;詹文龙;郭忠言;郗鸿飞;周建群;赵有雄;罗永锋;雷怀宏;;宽量程重离子望远镜系统[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7 吴小霞;;600mm薄镜主动光学成像望远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永明;袁波;;RPC μ子望远镜的设计[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9 李松林;卢俊;徐瑚珊;诸永泰;;一个气体电离室IC+PSSD望远镜系统[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10 卢俊;李松林;徐瑚珊;诸永泰;范恩杰;柳卫平;白希祥;;一台高分辨的ΔE—E望远镜系统[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彼工;美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盘支撑南极天体望远镜[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记者 郑杨;南极望远镜CSTAR成功观测南极星空[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永停;4m级望远镜主轴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廖周;大口径分块望远镜主镜的误差分析与共相探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羽;傅里叶望远镜系统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4 黄龙;大型望远镜指向精度及轴系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5 苏艳蕊;量子光通信望远镜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6 蔡华祥;望远镜中跟踪架的扰动补偿及精密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7 周龙峰;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在线调整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8 雷存栋;大口径合成孔径望远镜拼接误差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9 钱俊璋;大口径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10 周超;大口径望远镜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永;契伦科夫望远镜主镜支撑结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2 曲云昭;望远镜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厉建峰;大型光电阵望远镜结构传热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朱巧根;望远镜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明璇;4m望远镜三镜系统研究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李祝莲;1.2m地平式望远镜跟踪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7 范玉峰;地平式自动望远镜控制系统及光子计数型光度计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8 杨秀荣;卡塞格林激光发射望远镜支架的结构分析和优化[D];苏州大学;2011年

9 王心怡;望远镜影像稳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张雅静;无线传感网络在光学综合孔径望远镜中的应用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8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548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7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