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气相输运合成层状材料及其拉曼光谱学研究
本文选题:两维层状材料 切入点:偏振拉曼散射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层状材料具有原子尺度上的量子限域性,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电学和光学行为,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探索一直是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国际前沿。与此同时,拉曼光谱作为无损探测、定性/半定性分析和检测的强大工具,已被广泛的用来研究固体物理中的晶格振动、电子和空穴的激发、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行为。因此,本论文针对化学气相输运法合成的四种层状新材料,利用拉曼光谱细致而深入地探索了层状材料中的晶格振动以及电子行为,揭示了层状材料中的偏振拉曼光谱、连续电子激发与声子耦合导致的激子方诺效应、温度依赖的拉曼光谱现象以及共振拉曼光谱现象。本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层状(NH_4)_2V_3O_8和NbSe_3的偏振拉曼光谱如何指认拉曼光谱中不同拉曼峰的振动模式对理解新材料的晶格振动行为至关重要。偏振拉曼是依据已知单晶晶轴的取向来选择偏振的入射光偏振方向,由散射光光强相对于入射光偏振情况的改变来区分不同拉曼峰的振动模式。针对化学气相合成的高质量层状(NH_4)_2V_3O_8和NbSe_3单晶,我们通过围绕入射光传播方向旋转转移到硅片表面的单晶样品,以此来改变入射光偏振方向和晶轴的取向,从而得到了散射光光强随角度变化的规律。随后,我们结合群理论和拉曼散射选择定则,有效地指认了两种层状材料的不同拉曼峰所属的振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拓展到其他各向异性元激发导致的拉曼散射,比如等离激元,磁子的拉曼散射等。层状Ta_2NiS_5拉曼光谱的激子方诺效应自从1961年方诺通过干涉效应解释了 He原子对电子的前向非弹性散射截面出现非对称的峰以来,Fano-Anderson模型被推广和运用到物理的各个领域。我们研究了层状Ta_2NiS_5的变温拉曼光谱,发现了位于126cm~(-1)的拉曼峰是非对称的,并且峰的非对称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加剧。结合Fano-Anderson模型,我们把这个峰的非对称性归结为层状Ta_2NiS_5拉曼光谱的激子方诺效应,并通过方诺线型拟合得到了其激子-声子耦合强度系数。随后,通过偏振拉曼光谱我们进一步发现了 126cm~(-1)的拉曼峰位与样品的取向有关,理论分析指出重整化的声子频率与激子-声子耦合强度的模方成正比,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层状Ta_2NiS5_中激子-声子耦合是各向异性的。层状Ta_2NiS_5拉曼光谱的温度依赖行为当晶体的势能展开到原子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三次方、四次方等高阶项时,非简谐晶体对应哈密顿量的对角化会导致简谐模式的耦合,而这些耦合主要来源于晶体势能中的非简谐项。特别是在变温拉曼光散射过程中,非简谐项使得晶体简振模式的频率ω(kj)表现出显著的温度依赖关系。基于复频移△ω(kj)+iΓ(kj)的假设,我们推导了三声子和四声子衰减条件下复频移的具体表达式,并以层状的Ta_2NiS_5作为例子,利用得到的表达式拟合了拉曼光谱中峰位置与温度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到了温度依赖的光散射系数A和B。层状MoS_2拉曼光谱的共振散射行为当入射光或者散射光的能量接近电子跃迁的能量时,拉曼散射截面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表现出共振散射行为。我们按照光散射过程中间态和末态的特征,系统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共振拉曼散射过程,并在包含各向同性电子-空穴关联的情况下推导了拉曼散射截面表达式,发现了该条件对带内弗留里希散射具有重要的影响。随后,利用格林函数表达式,我们处理了电子-空穴对的相对运动,得到了散射截面的数值结果,并在层状的MoS_2中利用638nm的激发光研究了三重共振的拉曼散射过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0;O65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军,胡继明;拉曼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00年06期
2 ;国际表面拉曼光谱会议在厦门大学举行[J];电化学;2000年04期
3 田中群;参加第18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总结报告[J];光散射学报;2002年04期
4 徐怡庄,吴瑾光,孙文秀,陶栋梁,宋增福,翁诗甫,许振华,徐端夫,徐光宪;钕的电子拉曼光谱和一种新的拉曼增强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刘刚,张林,俞帆,刘剑虹,孙世中;低温冰箱冷冻对人体组织拉曼光谱的影响[J];光谱实验室;2004年05期
6 王吉有;王闵;刘玲;郝伟;;拉曼光谱在考古中的应用[J];光散射学报;2006年02期
7 田国辉;陈亚杰;冯清茂;;拉曼光谱的发展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8年01期
8 高卓;;中美科学家发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3期
9 李自达;陈亮;孟令晶;刘军贤;王桂文;;拉曼光谱结合光学操控分选油脂酵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4期
10 杨丽萍;薛绍秀;;拉曼光谱在磷矿加工过程中的应用[J];矿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安;任斌;田中群;;线聚焦模式提高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鹏翔;;新科学和新拉曼光谱[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红球;张丽;王璐;程广卫;叶光林;张士新;朱鹏;易裕民;;拉曼光谱在安检领域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凌宗成;;行星表面物质研究中的拉曼光谱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胡继明;沈爱国;谢微;;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任斌;刘郑;王翔;庄目德;曾智聪;王喜;田中群;;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建立及其在纳米间隔体系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开开;曾光;寿晶晶;张韫宏;;聚焦深度对共聚焦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庞然;吴德印;田中群;;水合离子簇的氢键作用和振动拉曼光谱[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谢黎明;凌曦;方源;张锦;刘忠范;;石墨烯作为共振拉曼光谱测量中的荧光抑制基底[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钰;徐抒平;唐彬;王烨;周吉;郑先亮;徐蔚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建琛;中美科学家发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N];科技日报;2010年
2 黄爱群;荷兰发明智能手术探针[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学锋;拉曼光谱传递与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2 赵秀明;几个影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因素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伟;金属界面分子构型的振动识别[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李雪;低维MoS_2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5 肖令平;碳氢化合物在高压下的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张海鹏;乳腺癌切缘判断新方法探索:拉曼光谱与荧光纳米材料[D];吉林大学;2017年
7 张天;分子聚集体发光过程的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8 陈海平;化学气相输运合成层状材料及其拉曼光谱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贾丽华;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董濵;纳米银增强基底制备及分子的拉曼光谱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濵;拉曼光谱数据库[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杨秋宝;基于拉曼光谱的易燃易爆品检测技术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瑞琦;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俊平;拉曼光谱在三种镇痛类药物研究上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亚平;冲击压缩下液态硝基甲烷的拉曼光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辉;拉曼光谱仪器标准化的算法研究及其在药品快检中的应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徐瑛;拉曼光谱在淀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8 魏有超;有机薄膜中纳秒激光冲击波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郭利斌;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癌症组织拉曼光谱数据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茂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与唾液拉曼光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4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58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