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柱芳烃的响应性超分子自组装
本文选题:分子自组装 切入点:主客体识别 出处:《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分子自组装指分子自发地(在氢键、静电、疏水亲脂作用、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力驱动下)构筑具有特殊结构和形状的稳定集合体的过程。在化学科学方面,超分子化学提供了新的观念、方法和途径来设计和制备自组装构筑基元,探索新颖的分子自组装手段,使得具有特定结构和基团的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自发地组装成所需的性质各异的超分子材料。主客体作用由于其固有的可逆性和适应性以及大环主体本身的特殊性,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用来构筑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推动力。基于大环的超分子自组装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多种基于大环主体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被广泛研究,如超分子两亲,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并且已经应用在不同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分析化学等。本论文主要基于大环主体-柱芳烃主客体识别体系来构筑各种刺激响应性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利用偶氮苯桥连的柱芳烃二聚体作为主体,季铵盐衍生物作为客体构筑了线型超分子聚合物,并且用此柱芳烃二聚体交联季铵盐衍生化的聚丙烯酸甲酯,成功制备交联的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结合氢谱、二维扩散排序谱图、粘度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我们系统地证实了这种聚合物的形成。线性超分子聚合物的动态聚合/解聚合过程可以通过pH和光照两种方式来调节。更有意义的是,交联的超分子聚合物网络显示液晶性质,并且可以通过光照来改变,在光学领域存在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通过葫芦脲[8]主体增强的π-π作用构筑了基于水溶性柱[6]芳烃的超分子准聚轮烷,并且通过核磁和量热滴定证实了超分子聚合背后的自分类过程。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准聚轮烷制备效率低的缺点,为准聚轮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制备超分子聚合物和其它超分子自组装体系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在第三部分工作中,我们报道了第一个阴离子水溶性柱[10]芳烃的制备,并系统研究了其和不同客体分子之间的主客体作用,为构筑基于水溶性柱[10]芳烃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我们还基于水溶性柱[10]芳烃pH响应性主客体识别体系构筑了超分子两亲,研究了其刺激响应的可逆自组装。这种基于水溶性柱[10]芳烃的新的识别体系将有助于新的超分子功能化材料的制备,并且在不同的领域有潜在应用,例如超分子聚合物,纳米电子材料,药物传递和控制释放等。在第四部分工作中,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水溶性柱[6]芳烃主客体作用的紫外响应超分子两亲体系。通过简单的光照,我们可以方便的实现超分子组装体的形貌变化。此外,我们利用此超分子两亲体系在水相中实现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光控来实现碳纳米管的分散与聚集。这种新型的紫外响应的超分子两亲体系在药物控制释放、催化、纳电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第五部分工作中,我们构筑了一个具有气体和光双重响应性的基于水溶性柱[6]芳烃和偶氮苯衍生物的主客体识别体系。此外,我们进一步利用此智能主客体识别体系构建可逆自组装的超分子两亲体系,实现双重响应的组装体的形貌控制。这种环境友好型的刺激响应性自组装行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来实现"on demand"释放或者吸收各种化学物质如药物。由于二氧化碳和光对生物体至关重要,所以该合成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可以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灵感。
[Abstract]:Molecular self - assembl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stable aggregate with special structure and shape . The molecular self - assembly system is a kind of super molecular self - assembly system with special structure and shape .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science , such as biological medicine , material science , analytical chemistry , etc .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work , we have constructed a novel super - molecular amphiphilic system based on water - soluble columns , such as supermolecular polymer , nano - electronic material , drug delivery and controlled release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德声;;宏观尺度多壁管的超分子自组装[J];科学;2004年04期
2 戴庭阳;陆云;;超分子自组装一步法制备新型导电聚合物水凝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06期
3 钟煜;刘传芳;常文贵;;分子自组装及超分子自组装体的研究进展[J];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黄艳琴;任厚基;曹国益;欧阳浪;刘兴奋;黄维;;π-共轭体系超分子自组装[J];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02期
5 杨发福,陈希磊,蔡秀琴,林深,陈远荫;超分子自组装合成杯[4]芳烃黄原酸镍(Ⅱ)配合物[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9期
6 李涛,黄锦汪,丁才蓉,汪河洲,计亮年;新型羧基卟啉铁(Ⅲ)、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自组装[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周龙昌;陈智鹏;廖森;吴志鸿;;纤维状碱式碳酸铝铵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其超分子自组装特征[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俞玫;梅光泉;黄海平;于澍燕;;吡唑类配体在超分子自组装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6年11期
9 高振华;马腾飞;杜兆强;孙瑾;;超分子自组装及其在高分子合成领域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12年06期
10 张来新;赵卫星;朱海云;;瓜环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新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广途;李兰兰;谢如刚;游劲松;;树枝状β-氨基酯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超分子自组装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马玉国;;基于苯-氟苯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自组装[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艺;付以太;李宝宗;杨永刚;;丙氨酸二肽衍生物超分子自组装体的手性行为[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4 马玉国;;基于苯-氟苯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自组装[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李林峰;吴荣亮;苏新艳;徐洪耀;;偶极诱导超分子自组装过程中的氢键饱和效应[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6 尹桂;徐正;苏国玮;;超分子自组装双卟啉光开关性质的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潘月秀;佟斌;赵玮;支俊格;石建兵;董宇平;;有机—金属超分子自组装功能膜的构筑与性能[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汪武卫;王乃兴;赵嘉;王桂霞;唐石;吴杰;;[60]Fullerene衍生物与卟啉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制备与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陈文;张原源;余海洋;谢如刚;游劲松;;简单咪唑摀盐构筑单分子胶束体系及其与亲水性染料的超分子自组装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邬忠琴;王洪波;杨俊;方汉军;郑安民;李申慧;杨光富;邓风;;超分子自组装的固体NMR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宏乾;我率先发现宏观超分子自组装[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明 玉;我超分子自组装研究为生命起源提供新启示[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以轩;水溶性杯芳烃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其生物应用[D];南开大学;2015年
2 杨杰;基于柱芳烃的响应性超分子自组装[D];浙江大学;2017年
3 张华承;多重响应型超分子自组装行为[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凯;瓜环基—有机酸超分子自组装体的设计及可控制备[D];南京大学;2015年
5 肖述章;功能化二芳乙烯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晓钟;有机分子自卷和超分子自组装的一些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哈伟;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纳米空心球、胶束及树枝状大分子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永国;双亲短肽的超分子自组装及其在仿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9 陆欣宇;基于萘四酰亚胺和傒酰亚胺衍生物的新型光化学探针和螺旋超分子自组装[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正华;基于四苯乙烯骨架的pH荧光分子探针和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欢;构建具有生物酶检测和药物释放功能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曹利娜;螺旋受体分子的超分子自组装行为及其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辉;基于超分子自组装的光控药物释放体系的设计与合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林耀;基于双亲分子超分子自组装的人工离子通道的设计合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姬宁宁;瓜环的配位化学及其超分子自组装实体的构筑[D];贵州大学;2014年
7 李伟峰;磺化杯[4]芳烃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超分子自组装[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刚;葫芦脲衍生物及网状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合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94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69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