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星载量子纠缠源关键技术与发展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03 21:05

  本文选题:量子信息 切入点:量子计算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交叉结合所产生的新学科,具有经典信息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和前景,同时也为重新认识和理解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在近些年迅速发展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非定域性是量子物理最具争议的重要特性。自从贝尔不等式提出以来,在各种条件下检验量子纠缠非定域关联的努力就从未停止。作为迈向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终极检验的重要一步,将量子纠缠源搭载在人造卫星上,使得纠缠光子对能被分别发往地面上相距超过千公里的两个地点,验证量子纠缠态在星地大尺度下是否依然能保持其非定域关联特性。本人参与研制世界上首个星载量子纠缠源。该量子纠缠源需要能承受卫星发射时的强烈震动、在轨期间恶劣的辐射和温度环境以及长期无人维护的考验,同时满足对重量、体积的苛刻要求。为此,我们发展了一套可靠的光机集成方案,配合高精度装校和高效率单模光纤耦合技术,将传统的基于Sagnac干涉环的参量下转换量子纠缠源集成化、工程化。最终,该量子纠缠源每秒可产生高达8 ×116对纠缠光子对,保真度超过95%。该量子纠缠源作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主要载荷之一,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入轨。在轨测试数据表明该量子纠缠源性能正常,可以开展德令哈-丽江地面站、德令哈-南山地面站之间的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实验。通过进一步改进发展星载量子纠缠源的装校工艺,我们将熔融石英材质的光学器件直接粘接在熔融石英基底上以实现具有极高稳定性和极低损耗的干涉仪阵列,并用于量子点单光子源的玻色采样演示中。量子点单光子源具有很高的亮度和很好的单光子性,但是独立源之间的干涉仍然困难。为了得到玻色采样需要的全同多光子光源,我们使用泡克尔盒阵列和长度精确调节的延时光纤将一个单光子脉冲序列切为若干个同步的脉冲序列。由于目前泡克尔盒的重复频率远低于单光子脉冲的重复频率,脉冲序列按组切分。最终,我们演示了 5光子/9模式的玻色采样,采样率是先前其他研究组最好结果的24,000倍,超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2个量级。我们为玻色采样研制的泡克尔盒阵列也被应用在演示全新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RRDPS-QKD)中,其对误码率的容忍最高可达50%;改进的粘接工艺可用于制造更稳定和紧凑的光学设备,为未来量子星座天地组网做技术储备。
[Abstract]:Quantum information is a new subject pro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um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t has the advantages and prospects that classical informatics cannot compare, and it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to re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quantum theory.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hotspots in academic circles.Nonloc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quantum physics.Since Bell's inequality was put forward, the efforts to test the delocalization of quantum entanglement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have never stopped.A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s the ultimate test of nonlocality in quantum mechanics, the quantum entangled source is mounted on an artificial satellite, so that the entangled photon pairs can be sent to two locations on the ground more than 1,000 kilometers apart.It is verified whether the quantum entangled state can maintain its nonlocal correlation at large scale.I particip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first spaceborne quantum entanglement source.The quantum entangled source should 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strong vibration during satellite launch, the harsh radiation and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during orbit and the long-term unmaintained test, and meet the harsh requirements of weight and volume at the same time.For this reason, we have developed a reliable optical machine integration scheme, which integrates the traditional parametric down-conversion quantum entanglement source based on Sagnac interferometer and works with high-precision calibr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single-mode fiber coupling technology.Finally, the quantum entanglement source can produce up to 8 脳 116 pairs of entangled photon pairs per second, and the fidelity exceeds 95 pairs.As one of the main payloads of Mozi, the quantum entanglement source was launched into orbit on August 16, 2016.The in-orbit data show that the quantum entanglement source is normal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ntum entanglement distribution experiments between Delingha-Lijiang earth station and Delingha-Nanshan earth station.By further improving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of spaceborne quantum entanglement sources, we directly bonded the fused quartz optical devices onto the fused quartz substrate to achieve a very high stability and very low loss interferometer array.It is also used in the boson sampling demonstration of quantum dot single photon source.Quantum dot single photon source has high brightness and good single photon property, but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independent sources is still difficult.In order to obtain the fully identical multiphoton light source for boson sampling, we use the bubble Kerr cell array and the precisely adjusted delay fiber to cut a single photon pulse sequence into several synchronous pulse sequences.Because the repetition rate of the bubble Kerr cell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photon pulse, the pulse sequence is segmented into groups.Finally, we demonstrated Bose sampling in the 5 photon / 9 mode at a sampling rate of 24000 times that of the previous best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 groups, exceeding the first computer, ENIAC, by 1 to 2 orders of magnitude.The bubble cell array we developed for Bose sampling has also been used to demonstrate a new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 RRDPS-QKD, which can tolerate up to 50 bit error rates; the improved bonding process can be used to make more stable and compact optical devices.For the future of the quantum constella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network to do the technical reserv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V447;O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巍;;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获成功[J];前沿科学;2011年04期

2 吴江滨;;量子纠缠的实验新发现——激光束空间属性纠缠[J];物理通报;2008年08期

3 王雅红;梁红卫;;利用量子纠缠转移实现量子安全直接通讯[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谢一民;方卯发;;自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多粒子的量子纠缠[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叶明勇;张永生;郭光灿;;量子纠缠和量子操作[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6期

6 阎毅;裴昌幸;韩宝彬;赵楠;;基于量子纠缠的空间信息传输系统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吴国林;;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拓展[J];哲学分析;2011年02期

8 李明飞;李申;吴令安;;模仿量子纠缠的“伪造态”[J];物理;2011年12期

9 司马家人;;难以解开的毛线——量子纠缠[J];自然与科技;2012年05期

10 查新未,张淳民;量子纠缠的新理论(英文)[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利;;原子相干与量子纠缠[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沈健;;量子纠缠、突现、还原的复杂性[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永生;张成杰;郭光灿;;量子纠缠与纠缠判据[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雅;程明;周磊;姚晶莹;朱士群;;三角型自旋梯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5 王飞;胡响明;;暗共振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6 陈雅;程明;周磊;姚晶莹;朱士群;;二维海森堡三角型自旋梯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失协[A];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曹卓良;杨名;章礼华;;量子纠缠的直接测量[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8 刘金明;;三势阱中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三模量子纠缠[A];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马小三;王安民;杨晓冬;尤浩;;3粒子体系的纠缠演化[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胡响明;王飞;徐清;张秀;;原子相干与量子纠缠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量子纠缠对博弈过程有积极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霞;美解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纠缠[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霞;美首次用微波让两个离子发生量子纠缠[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巍巍;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首次获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丹;科学家首次用相机拍下量子纠缠图像[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刘纯友;中科大刷新量子纠缠世界纪录[N];安徽日报;2010年

7 李道群;“量子纠缠”使保密电话网络系统安全万无一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张梦然;量子纠缠首次在电晶体线路中完美实现[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吴长锋;中科大实现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纠缠验证[N];科技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桂运安;科大清华携手解决量子纠缠探测隐患[N];安徽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海;开放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及量子算符的(?)编序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树超;量子测量在量子信息保护过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3 郑玉鳞;量子纠缠与量子导引的判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李宇杯;星载量子纠缠源关键技术与发展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陈昌永;基于囚禁离子和腔QED的量子纠缠和量子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6 王东;非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输出场量子纠缠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任喜军;量子纠缠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王菊霞;原子—腔—场系统中量子纠缠信息交换、传递与保持的机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谢琼涛;超冷原子系统中的混沌、分叉与量子纠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建明;量子纠缠和消相干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浪;量子纠缠源的制备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张灿;REW态的纠缠[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生聪;缀饰态激光与混频系统中量子纠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胡钰安;基于量子纠缠的受控隐形传态及量子安全对话方案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姜盛山;某些环境下的量子纠缠演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文军;耦合腔光力系统的非经典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赵蒋军;六量子图态经过Pauli信道两组分可分离情况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赵敏;多模腔QED位移几何相实现量子纠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人杰;一维XXZ模的量子相变和非零温开放系统的量子纠缠[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潘亚日;超冷里德堡原子中的量子纠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6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706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