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铁卟啉敏化可见光催化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金属卟啉 切入点:TiO_2 出处:《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环境和能源问题正逐年成为遏制乃至威胁人类发展和安全的核心因素。光催化氧化方法有望成为解决该类难题的关键技术。TiO_2作为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污染物、光解水制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工作集中于新型敏化剂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应用和TiO_2表面的有机修饰。选择电子共轭度高并带有多官能基团的有机小分子作为桥连单元对TiO_2微球进行表面改性。这些桥连单元在TiO_2和金属卟啉之间起着增强相互键合、传递光生电子的作用,以得到性能更优异的可见光响应催化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卟啉及其金属卟啉衍生物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结构易于调节、中心配位原子多样化等独特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研究领域。在第2章,成功合成了三种金属卟啉衍生物即四羧基苯基卟啉铁(FeTCPP)、氨基苯基卟啉铜(CuAPTPP)和四羧基苯基卟啉铜(CuTCPP)。通过 FT-IR,UV-vis 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 FeTCPP,CuAPTPP,CuTCPP 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2)通过催化剂表面改性能够极大地提高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兼容性和光响应性,且改性分子的官能团能够使TiO_2表面功能化,赋予催化材料更多的应用特性。在第3章,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桥连分子,将FeTCPP分子锚链于TiO_2微球表面,通过TiO_2表面的-OH和FeTCPP中的-COOH与TDI分子中的异氰酸酯基团(-NCO)反应,制得FeTCPP-TDI-TiO_2共轭微球。结果表明,TDI分子在FeTCPP分子和TiO_2微球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共轭桥连结构,FeTCPP-TDI-TiO_2的可见光响应得到显著扩展。选择抗生素诺氟沙星(NFC),四环素(TC)和磺胺吡啶(SPY)作为降解对象,利用150 W氙灯作为光源考察了该微球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并通过HPLC图谱探讨了 NFC,TC和SPY的降解机理及产生的降解中间体。利用循环回收实验评价了 FeTCPP-TDI-TiO_2的稳定性。(3)在第4章,为了有效防止催化剂表面敏化分子的脱附或流失,成功合成了带有锚链官能团的四羧基苯基卟啉铁(FeTCPP)。以此为敏化剂,磺基水杨酸(SSA)和水杨酸(SA)作为桥连分子,Degussa P25作为基体材料,制备了共轭微球FeTCPP-SSA/SA-TiO_2。FT-IR图谱表明,SSA/SA分子在FeTCPP分子和TiO_2微球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双桥键合连接,该结构极大的加强了 FeTCPP与TiO_2之间的作用力,同时形成共轭度更高的电子传输通道。通过UV-vis、XRD、SEM、UV-visDRS和BET等技术对其结构形貌进行分析表征。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降解物,评价了 FeTCPP-SSA/SA-TiO_2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并通过UV-vis图谱分析了 MB的降解机理。(4)第5章,通过重氮化偶合反应,将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N-paa)与CuAPTPP分子偶合成具有大共轭π电子体系的染料分子。CuAPTPP-N-paa结构具有丰富的取代官能团,而且其中的多苯环能够与金属卟啉发生π电子共轭作用,形成电子传输的良好通道,进一步将其用于敏化TiO_2微球,制得CuAPTPP-N-paa-TiO_2催化材料。通过XRD、FT-IR、UV-vis DRS等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表征。以MB、罗丹明B(RhB)及两种抗生素氯霉素(CAP)和氧氟沙星(OFC)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 CuAPTPP-N-paa-TiO_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APTPP-N-paa大分子成功敏化于TiO_2微球表面,由于所合成的CuAPTPP-N-paa具有更大的共轭π电子及良好的电子传递通道,使得CuAPTPP-N-paa-TiO_2对目标物均有良好的降解性。在氙灯辐照下,对目标物有较高的降解率。(5)复合光催化材料中的异质结是影响其光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ZnO材料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带以及与TiO_2较为匹配的带边位置,常用于光催化领域和TiO_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第6章,在ZnO和TiO_2复合材料的接触界面引入敏化分子CuTCPP,成功制备了 ZnO-CuTCPP-TiO_2光催化材料。利用XRD、SEM和FT-IR技术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分析,UV-vis DRS和EIS谱对其光响应活性进行评价。以MB和Rh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 ZnO-CuTCPP-TiO_2和ZnO/TiO_2等系列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循环回收实验评价了 ZnO-CuTCPP-TiO_2的光催化稳定性。结果表明,ZnO-CuTCPP-TiO_2由于具有异质结敏化结构,使得材料形成均一形貌,两相材料有效遏制电子/空穴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响应活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对MB和RhB均有良好的催化降解性能。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TiO _ 2 microsphere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FT - IR , UV - vi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uAPTPP - N - paa - TiO _ 2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UV - vis , XRD , SEM , UV - visDRS and BET .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O - CuTCPP - TiO _ 2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XRD , SEM and FT - IR .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O - CuTCPP - TiO _ 2 was evaluated by XRD , SEM and FT - IR .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O6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维忠,李存法,,王先元;位阻型金属卟啉的合成[J];合成化学;1995年01期
2 张红芬,潘景浩;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5年04期
3 阎雁,佟珊玲,郭魁,郑国栋,甄开吉,方赤光,常新,李青;金属卟啉催化萘酚过氧化氢氧化(Ⅱ)──制备2-羟基-1,4-萘醌的氧化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4 何宏山;金属卟啉核酸定位断裂剂的设计及氧化断裂研究[J];化学进展;2001年03期
5 刘玉敏;刘敬雪;;金属卟啉催化氧化萘酚的影响因素[J];化工之友;2001年02期
6 李早英,张悦宁,朱训进,冯清;新型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仿酶活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7 王磊,朱训进,付世涛,李早英;季铵盐型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抑制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8 刘小秦;金属卟啉催化烷烃氧化研究及工业应用进展[J];合成纤维工业;2003年03期
9 徐海,于道永,阙国和,王宗贤;金属卟啉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黄冠;刘飞鸽;郭灿城;;高分子多糖载体对四苯基金属卟啉催化性能影响[J];化学学报;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相;刘强;王进;王辰;郭灿城;;磁性纳米粒子与金属卟啉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姜权;胡海洋;曾海强;宋建新;郭灿城;;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对二甲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树军;章应辉;阮文娟;罗代兵;朱志昂;;新型手性基团修饰的金属卟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李新;曾锦萍;梅光泉;刘万云;应惠芳;;不同溶剂中贵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周贤太;纪红兵;;金属卟啉模拟酶仿生催化的绿色氧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周红;潘志权;刘波;彭正合;;金属卟啉与小分子有机碱的轴向平衡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柴志华;景晨;高红军;安英丽;史林启;;聚合物胶束增强金属卟啉光学稳定性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8 胡海洋;宋建新;姜权;郭灿城;;金属卟啉-醋酸钴催化氧化对甲苯甲酸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娟娟;刘霖;邵峰;童志伟;;金属卟啉插层半导体层状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邱文革;白广梅;孟声;;非均相金属卟啉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吴长锋;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展现迷人前景[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超;铜、铁卟啉敏化可见光催化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2 张杰;氟硼二吡咯类敏化染料的合成、光电性能及其与卟啉敏化染料的共敏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3 赵慧敏;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及氧传感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盛文兵;金属卟啉催化炔烃氧化和偶联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杨秀丽;基于八羧基卟啉的金属卟啉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韦丁;硒化铟和钛酸铟纳微结构调控与光催化制氢性能[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高洪林;无机离子修饰提高g-C_3N_4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郎笛;硫化镉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赵昆;基于氧化物的多级结构光催化能源材料的设计、优化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10 史岽瑛;光功能性多酸/金属有机框架的组装与光催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环钯亚胺、金属卟啉配合物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异相催化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曾凯;四(4-羧基苯基)金属卟啉酰化纳米孔壳聚糖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齐勇;臂式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吴翠敏;金属卟啉催化氧气氧化2-甲基喹啉制备喹啉-2-甲酸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孙涧;系列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茜;捆扎型非平面金属卟啉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培;硫化铅固载四(五氟苯基)金属卟啉催化环己烷氧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江鹏飞;金属卟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冯泽;负载型硝基取代金属卟啉催化氧化环己烷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10 唐艳柳;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对甲基异丙苯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7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71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