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有源散射体的随机激光

发布时间:2018-04-11 04:23

  本文选题:随机激光 + 相干性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论文在合成和表征一种荧光散射杂化分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这种分子聚集体所形成的有源散射体(active scatterers)的随机激光行为。主要内容如下:1.合成并表征了荧光染料N,N'-二[3-(异丁基笼型聚倍半硅氧烷)丙基]傒酰亚胺{N,N'-di[3-(isobutyl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s)propyl]perylene diimide},简称DPP。另合成了荧光染料N,N'-二环己基傒酰亚胺(N,N'-dicyclohexyl perylene diimide),简称 DCP。把不同浓度 DPP 溶于 CS2 溶剂中,并把这一系列溶液样品封装于内径为200μm,外径为300μm的玻璃毛细管中,通过532nm脉冲激光从毛细管侧面泵浦,实验发现在低浓度样品中即染料浓度小于10 5M时,只检测到荧光现象;当染料浓度高于10 5M时,可以检测到相干随机激光现象。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在浓度低于10-5M时,染料处于单分子状态,而在高于10 5M时,染料处于聚集体状态(主要为低聚体)。由此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聚集体内部及聚集体之间的近场散射(Near-zone scattering)作用协助泵浦出了随机激光。通过对比实验,即在同样浓度的DCP及笼型聚倍半硅氧烷(POSS)共混溶液体系中并未检测到随机激光现象,也说明只有通过化学键连接的DPP分子聚集体可以满足近场散射增强的条件(即散射体之间的距离远小于发射光波长)进而泵浦出随机激光。2.固定DPP浓度为10 3M,研究不同有机溶剂(以溶剂折射率排序)对该分子聚集体所形成的有源散射体的随机激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高折射率溶液样品(折射率大于1.48,比如甲苯,苯乙烯,二硫化碳)中可以泵浦出相干随机激光,而低折射率溶剂样品(折射率小于1.48,比如乙醚,四氢呋喃,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中,并未产生随机激光。光谱分析以及对散射平均自由程ls的理论计算表明:对于高折射率样品,由于散射基团POSS折射率与环境折射率(即溶剂折射率)差异较大,散射能力较强,ls较小。同时,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高折射率样品在532nm(泵浦激光波长)处有较强吸收,对应着比较大的增益g,即较小的lg,从而可以泵浦出随机激光。而对于低折射率样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溶剂折射率与散射体折射率相近,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其散射能力非常弱,即ls非常大,从而无随机激光产生;另一种情况为两者(溶剂与POSS)折射率差异也很大,如乙醚,四氯化碳,即ls比较小,理论计算其值与高折射率样品(比如甲苯等)相近,但光谱分析发现其最大吸收峰与532nm相差较远,即lg很大,所以在差不多泵浦光强度下,并不能产生随机激光。3.把不同浓度的DPP染料(10-3M-10-6M)溶解于精制的苯乙烯中,加入1wt%AlBN作为引发剂,在体系中插入不同内径毛细管(100μm-7000μm),先把体系加热到60℃,反应2小时,后取出室温放置1-2个月完成聚合。对毛细管中固体样品进行随机激光检测发现:以毛细管内径为300μm,不同浓度样品做比较,发现与之前溶液体系中类似,在高浓度时(大于10-4M),体系泵浦出了相干随机激光,而在低浓度时(小于10-4M),为荧光现象;固定DPP浓度为10-3M,采用不同内径毛细管制作样品进行比较实验,发现在内径不超过300μm时,可以检测到相干随机激光,而在内径大于300μm时,仅观测到了非相干随机激光;对DPP浓度为10 3M,毛细管内径为3000μm的样品做如下实验:当外层毛细管存在时,体系泵浦出相干随机激光;而当毛细管被剥离时,体系只泵浦出非相干随机激光。理论分析表明,毛细管可以形成回音壁模式(Whispering Gallery Modes,WGM)共振,可以提高发射光在增益介质中局域(或停留)时间,有助于形成干涉,即振幅反馈,从而泵浦出相干随机激光,而在无毛细管时,发射光在体系停留时间缩短,只有能量反馈,所以产生非相干随机激光。4.在10-3M DPP的CS2溶液体系中加入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0-25wt%)的聚苯乙烯(PS),从而改变体系粘度,进而改变有源散射体的布朗运动速率,从而影响散射体的动态分布。实验发现,在低粘度体系(PS含量小于20wt%)中可以产生相干随机激光。理论分析发现,低粘度时粒子运动速率较大,当某一粒子运动到其他位置时,其他粒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占据该粒子原来位置,从整体来说为稳定的动态分布,而散射体的稳态分布有利于稳定的散射回路(scattering loops)形成,进而产生干涉效应,从而泵浦出相干随机激光;而高粘度体系(PS含量大于20wt%),由于粒子运动速率较慢,另一粒子无法在短时间内占据原粒子初始位置,从而无法形成稳态分布,进而不易形成稳定的散射回路,从而只有能量反馈,只能泵浦出非相干随机激光。因此,可以在该体系中通过调节体系的粘度实现随机激光相干性的转变。5.合成了一系列间隔基(Spacer)的长度分别为0,2,6的单臂胆甾醇取代的偶氮苯衍生物,记为CholXAzo(X=0,2,6)。实验发现只有当4wt%的Chol6Azo掺入胆甾相液晶(60.7wt%E735.3wt%S811)时,可以诱导出蓝相液晶(Blue phases,BPs)。当在蓝相温度区间的较高温度条件下,使用紫外光照射蓝相样品时,紫外辐射可以使样品实现由蓝相到各向同性相转变;而在低温蓝相区域进行紫外照射时,样品仍保持蓝相状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高温时蓝相织态结构不稳定,紫外光照时偶氮顺反异构程度较高,从而打破了蓝相结构,实现到各向同性相的转变;低温时稳定的蓝相结构束缚了偶氮异构,较低程度的偶氮异构不足以打破蓝相结构,从而无法实现到各向同性相的转变。从而在该体系中可以实现紫外光可调控的二元相转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6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本桥;廖青;黄勇;;胆甾型液晶溶液膜中的随机激光[J];中国激光;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清海;肖淑敏;周信传;刘丽英;徐雷;;平面随机微腔中可调谐方向性出射随机激光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勇;肖明;刘劲松;;太赫兹随机激光[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太赫兹波和光波随机激光辐射特性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春;随机激光辐射特性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许龙;基于光致散射的随机激光和光子弱局域效应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殷镭城;有源散射体的随机激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王可嘉;无序介质中随机激光辐射特性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范书振;结合传统激光理论与随机激光研究光子局域化[D];山东大学;2009年

7 吕健滔;无序介质中的光波局域与随机激光辐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宏;随机激光辐射特性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慧琴;随机激光的光学特性及其调制的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胡志家;随机光纤激光波导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函;光纤随机激光器级联输出及输出效率特性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边欢挺;液晶随机激光的模式行为及对液晶非线性响应的依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健民;纳米金属/氧化物增强的微腔染料随机激光介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王雁;不同液晶相液晶随机激光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宋云波;基于随机分布光栅阵列的掺铒光纤随机激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西云;基于生物薄膜的随机激光激发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唐程浩;全同弱反FBG制作系统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郑梦雅;引入随机包层的圆柱波导随机激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轶;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距离延伸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波;掺金属纳米粒子对染料液晶基随机激光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4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734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