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子诱导的超分子水凝胶组装过程研究及成像分析
本文选题:超分子水凝胶 + 自组装 ; 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自组装是自然界以及生命体系中广泛存在的独特现象,例如脱氧核糖核苷酸组装成DNA双螺旋结构,蛋白质的聚集与折叠,控制细胞分裂过程的纺锤丝的形成等等。因此,研究自组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诱导的自组装过程(如改变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分子诱导的自组装过程具有很好的生物选择性,其过程也更为温和,能够使人们了解并控制生物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生物过程。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被应用于表征生物分子诱导的自组装过程。总结来说,对自组装的过程和结构的表征技术可分为波谱类方法,显微学方法,衍射学方法,流变学方法和理论模拟等。相比于这些传统分析手段,生物成像(光学成像,核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等)分析具有无创伤、实时、活体、特异性、精细显像等优点,能够反映出生物分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了解活体内的生物分子的相关生物学过程。因此,生物成像也被用于表征生物分子诱导的自组装过程。然而,由于自组装是个动态过程,想要实现灵敏地追踪这一过程仍具有很大的挑战。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多种生物成像的手段,对生物分子诱导的超分子水凝胶组装过程进行机理研究及成像分析,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分子诱导的分子自组装过程,进而为控制生物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生物过程提供思路。本论文第一部分中,我们通过溶液扫描隧道显微镜(L-STM)首次直接观察到了酶促超分子水凝胶组装与解组装的微观过程。我们设计了两种多肽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分别用于观察碱性磷酸酶(ALP)诱导的超分子水凝胶的组装过程以及EGFR诱导的超分子纳米纤维的解组装过程。通过自制的L-STM,我们得到了纳米纤维2的静态高分辨率L-STM图像,在该高分辨率L-STM图像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计算模型,其理论计算的尺寸,均符合我们的L-STM观测结果。此外,这些超分子纳米纤维的自修复行为也第一次被直接观察到。本论文第二部分中,我们设计了一种通过19FNMR的方法来检测磷酸酶和酪氨酸激酶的新方法,其设计为一组含氟原子的功能化小分子水凝胶前体化合物,可以分别对磷酸酶和酪氨酸激酶响应发生组装和解组装,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可以实时跟踪该过程中的19FNMR信号"开-关"过程,进而反映酶的活性。该无创成像方法可作为实时探测肿瘤生长和迁移过程的潜在有效工具,并用于相关药效评估。本论文第三部分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能够识别的含碘的凝胶因子前体小分子,可以在细胞中磷酸酶活跃的部位引发分子自组装形成含碘的纳米纤维结构,并利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这一酶控成胶过程直接成像。本章通过小分子自组装行为达到造影剂在细胞内主动富集的策略,有望发展出一种"智能"酶活研究新方法。本论文第四部分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一种功能化超分子水凝胶前驱体,用于细胞内外环境区分。该小分子的磷酸根在胞外的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切除,引发第一级自组装形成线性纳米纤维。而当这些小分子进入细胞内部时,由于GSH的存在,小分子上的双硫键被GSH还原,从而露出半胱氨酸上的巯基硫醇结构。裸露的氨基硫醇结构又可以和小分子结构中的氰基苯并噻唑发生高效的点击缩合反应,生成环状的二聚体。由于π-π堆积作用,该二聚体分子之间会相互吸引,引发第二级自组装形成环状的纳米纤维。通过新型点击缩合反应的引入,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智能的超分子纳米纤维网络后调控的方法,并实现了同时区分细胞内外环境一石二鸟的设计。
[Abstract]:The self - assembly process of self - assembl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self - assembly , such as change of temperature , pH , ionic strength , ligand - receptor interaction and so on . 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functionalized supermolecular hydrogel precursor , which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effective tool for real - time detection of tumor growth and mig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8.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成飞;超分子材料的发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10期
2 郭剑峰;;卫敏:无处不在的超分子[J];科技潮;2009年05期
3 陈强,谭民裕,刘伟生;超分子中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方法概述[J];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4 李长顺;;超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09期
5 詹海莺;刘海洋;胡军;江焕峰;;卟啉超分子的组装合成及其应用新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3期
6 Э.П.Высоцкая;倪宜平;;聚酯长丝的染料得色量与其超分子结构的关系[J];国外纺织技术(化纤、染整、三废治理分册);1980年12期
7 咸文淑;纤维的超分子结构与力学性质[J];合成纤维;1981年04期
8 刘汉兴,兰兴文;高模量维纶湿法长丝超分子结构和力学性能[J];合成纤维;1981年06期
9 许长安;;煤的超分子结构与煤尘致病作用的特点[J];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3年01期
10 梁伯润;;热致性羟丙基纤维素液晶的超分子结构[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成勇;;金属-有机超分子与环境能源材料[A];2012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苏成勇;;金属-有机超分子结构、组装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苏成勇;;金属-有机超分子材料与能源环境[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6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技术、应用与产品[C];2013年
5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6 王宪龙;梁昌萍;周成合;;磺胺双三唑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银超分子抗菌药物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锋;陈慧兰;;芳香碘基在新型配位超分子构筑中的应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报告[C];2013年
9 孙炎;王宏;方铭清;肖萧;杨亚江;;圆二色谱研究具有手性结构的超分子凝胶的相转变行为[A];2010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崔艳杰;刘丽;孟河;庞文琴;;一个新颖的具有超分子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超艾;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论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记者:游雪晴 实习生:姜靖;超分子:探索在化学学科前沿阵地[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新贤;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超分子凝胶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亚男;芳香磺酸有机超分子晶态网络结构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李杰伟;氟/氰基取代对超分子弱作用及其光电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丁雪华;基于氢键构筑的含氮杂环超分子晶体结构及其理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谭丽丽;基于柱芳烃的有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6 周琼波;葫芦脲与多位点杂环客体的超分子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李学召;含Ir(Ⅲ)配合物金属—有机超分子的可控构筑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郑珍;生物分子诱导的超分子水凝胶组装过程研究及成像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9 闫毅;多金属氧簇超分子复合物动态自组装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任玲玲;超分子结构层柱型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插层组装[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洁;加压热水中废纸纤维超分子结构对其制取5-羟甲基糠醛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伟莹;基于手性配体与含氮辅助配体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丛;哑铃型和V型刚—柔分子自组装及超分子手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徐丞龙;多配位三联吡啶配体与Fe~(2+)自组装成超分子的核磁共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向菲菲;表面化学反应诱导的超分子结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王宁;苯并三氮唑/β-环糊精系超分子缓蚀剂的制备及其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郭晋升;插层结构紫外阻隔材料的限域组装及其超分子作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刘苗青;杯形大环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敏;以砷钨为构筑基元的无机—有机杂化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硕;以{BW_(12)}为建筑块的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60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76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