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多组分VOCs废气的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03:03

  本文选题:多组分VOCs +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工业有机溶剂使用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我国雾霾天气与光化学臭氧排放的关键诱因之一。工业源排放的VOCs气量大、浓度低,特别适宜使用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生物技术进行治理控制。生物过滤或滴滤技术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的生物技术。但其长期运行后,生物量过分累积、营养物分布不均及湿度条件恶化等会导致去除效果不佳和额外的维修费用。生物洗涤器没有如是问题,且特别适用于亲水VOCs处理。但工业源VOCs排放组分复杂,常含苯系物、含氯烷烃和含氧化合物等不同疏水性、挥发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毒性的物质,制约着生物洗涤器高效工业化扩大应用。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因非水相的添加,不仅能促进疏水VOCs气液传质,而且能保护微生物免于底物毒性、环境波动和操作紊乱,已成功应用于单一疏水性或强毒性VOC的净化。但其应对工业排放的多组分VOCs废气的治理鲜有报道。连续搅拌釜生物反应器是最为常用的生物洗涤器构型,但能耗大是其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为反应器构型,以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和甲苯为模拟污染物,从高效降解菌群选育、连续稳态和工况波动工艺表现、过程模拟与优化、微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展开了考察研究。以难降解的1,2-二氯乙烷为驯化的模拟污染物,本研究从树脂化工厂的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获得一疏水降解微生物混合菌群,其细胞疏水性为79%,主要由Xanthobacter属(62%)构成。在无外加碳源条件下,初始1,2-二氯乙烷浓度为114.1-1141.5mg·L-1时,疏水降解菌群介导的降解过程能高效进行,脱氯率可达92%。Haldane-Andrews模型动力学参数μmax为0.247h-1,Ks和Ki分别为4.7 g·m-3和10.4g·m-3;均优于已报导菌株或菌群,且符合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的理想值。它也能降解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和甲苯。硅油体积比为7%即可保证1,2-二氯乙烷和氧气的增溶效果以及疏水菌群的降解活性。接种疏水降解菌群和添加7%硅油能提高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总去除负荷,但矿化率、脱氯率和细胞产率分别为60%、39%和0.19gDCW·gVOCs-1,均低于无硅油体系。在应对工况波动时,两相分配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优势明显。气升式生物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过程中,亲水性易降解的乙酸乙酯去除效率可达100%,并不受停留时间的影响。适度疏水难降解的甲苯去除效率由于硅油的添加增加了一倍。无论是否添加硅油,适度疏水甲苯去除效果均优于亲水性的1,2-二氯乙烷。难降解的含氯烷烃去除效果均没有因为硅油的添加而有所提升,虽然这两个物质的液相溶解度均有所增加。本研究首次提出比较最大体积传质速率和最大去除负荷进行生物技术限制过程分析。易降解的乙酸乙酯易受限于物理传质过程,可降解的甲苯和难降解的氯代烷烃则易受限于生物降解过程。因此,在生物反应器操作运行过程中,因考虑VOCs疏水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进行物理传质和生物降解过程的调控,以保证高效的去除效果。硅油的添加并未引起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操作演替显著,其细胞疏水性也随之改变。多组分VOCs在生物反应器内的净化效果受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相互作用的影响。微观优势菌群的降解功能和特性与宏观VOCs去除表现相一致。高丰度的特定降解酶能保证高效单一 VOC去除效果。VOCs间相互作用复杂,特别是关键酶的竞争抑制作用,会引发某单一物质降解过程的恶化。这为工程微生物生态系统功能优化以及生物反应器去除表现和设计优化提供了策略性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s of high efficiency industrialization of bio - scrubber ,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biological technology , but it can protect microbes from substrate toxicity , environment fluctuation and operation disturbance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红;夏建业;唐寅;杭海峰;易小萍;潘江;许建和;张嗣良;;生物反应器及其研究技术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3年02期

2 生中华;;生物反应器与相关生物工程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2期

3 杨庆贤;;生物反应器的放大[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0年04期

4 周学礼;;关于“七五”期间我区开展生物反应器科研项目的建议[J];广西科学院学报;1986年S1期

5 孙国凤;;明治糕点公司大量生产丙氨丁草膦并探讨生物反应器[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12期

6 杨兵;一种新型用于固定化酵母的生物反应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7年04期

7 邹盛欧;;采用生物反应器制取脂肪酸[J];精细化工信息;1987年11期

8 ;高效生物反应器研制成功[J];天津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9 桥本正雄;王若曼;;生物反应器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水解和酯交换[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9年05期

10 庆曼丽;日本最近食品生物反应器研究成果及今后的课题[J];食品科学;198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耀洲;;家蚕生物反应器生物制药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何家禄;张志芳;;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安全性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贾景明;胡高升;吴春福;;药用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培养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嗣良;;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多尺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周百成;王金霞;;藻类生物反应器——原理、应用和产业化策略[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兰河;谢维民;汪群慧;夏波;;滴滤塔式生物反应器去除硫化氢气体试验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7 范秀波;刘天庆;刘洋;葛丹;马学虎;;旋转壁生物反应器内无血清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杜金霞;;生物反应器在分子水平的应用与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大帅;高丽兰;门玉涛;李江;刘海英;张春秋;董心;;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施载生物反应器的设计[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贡成良;薛仁宇;曹广力;沈卫德;;家蚕生物反应器[A];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张嗣良;我国生物反应器制造水平亟待提高[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善成;人乳铁蛋白奶牛生物反应器产业化项目落户无锡新区[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记者 沐滟;专家齐聚论道生物产业前沿[N];无锡日报;2011年

4 记者沐滟;无锡立潮头打造百亿级新产业[N];无锡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丁宁 实习生 尹健;用植物表达药物 建安全活体药厂[N];长春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晖;我省生物反应器获美国专利[N];河南日报;2006年

7 记者沐滟;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N];无锡日报;2011年

8 朱品昌 盛仲平 吕丹;无锡打造一流生物制药产业基地[N];江苏经济报;2011年

9 学生记者 潘正道 成书冉 胡雨寒;降低膜能耗 污水化资源[N];新清华;2010年

10 李炎、王小胜、郑又群;国内首台蚯蚓生物反应器在我省研制成功[N];河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多组分VOCs废气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2 陈洪一;改性无纺布填料强化微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晓伟;化学吸收—生物法烟气同步脱硫脱硝吸收液中SO_4~(2-)和NO_3~-的生物转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冯伟;气液两相流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周志玮;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结构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贾晓强;气液固三相生物反应器流动与降酚特性动态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吴松维;填埋垃圾生物反应器反硝化性能及反硝化微生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然;新型复合生物反应器[D];吉林大学;2007年

9 龙焰;生活垃圾快速降解并原位脱氮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王捷;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工况及系统设计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笑辉;错位桨搅拌生物反应器流场特性及溶氧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郄龙飞;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徐锐;振荡流动条件下组织再生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流场参数对组织增长影响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4 刘唯;载体曝气生物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5 廖泽君;基于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技术制备微生物氧化剂的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6 潘康明;第二代新型双向旋转灌注微重力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李志伟;Zn(Ⅱ)和Ni(Ⅱ)协同作用对序批式生物反应器性能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乔宏雷;生物反应器(VERO细胞)培养森脑病毒工艺的摸索[D];吉林大学;2016年

9 刘紫冰;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和过滤澄清系统在重组抗体生产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小卫;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手足口病疫苗EV71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9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189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